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1508年,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从此诞生了以‘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为核心的心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东亚乃至世界。” 12月23日,记者从“文化贵阳贵安建设”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作为阳明心学的发源地,贵阳在传承发展阳明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省委市委高度重视。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2023年,贵州省委决定大力实施“四大文化工程”,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位列其中。2024年,贵阳市委制定了《贵阳市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实施方案》,深入开展阳明文化挖掘整理、研究转化和传播推广工作。贵州省委和贵阳市委的决策部署为传承发展阳明文化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阳明文化资源丰富。王阳明于1507年入黔,至1509年底离黔,在贵阳老城区阳明祠、翠微园、仙人洞和修文县阳明洞、三人坟、天生桥等地都有阳明文化遗存遗迹,在我们熟知的“阳明问道十二境”中就有8境在贵阳。从阳明心学传承来看,黔中王门弟子在贵州修书院、传王学,最终促成王学五大重镇,有力地开拓了贵州文教的历程。
“心学高地”基础厚实。在平台建设方面,形成了以孔学堂、阳明洞和阳明祠“三足鼎筑”为重要载体的研究、教化和传播平台,其当代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学术成果方面,孔学堂在国内首次出版《阳明文库》《阳明学年鉴》,《阳明学年鉴》被《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在精品内容方面,持续举办“中国贵阳阳明文化节”“中国心学与世界”“王阳明国际漫画展”等多个主题的节庆、论坛和画展,在央视播出纪录片《王阳明》、演出大型历史话剧《此心光明》和历史京剧《阳明悟道》等。在传播影响方面,孔学堂举办的“溪山岳麓”讲坛,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阳明文化讲坛;与光明日报社联合发布阳明文化年度“十大热词”等,全面提升了“心学高地”品牌影响力。
在阳明文化一体化展示方面,当前,围绕贵阳市委、市政府“做强阳明文化”的总体要求,从规划调整、功能强化、内容策源、场景活化入手,重点推进贵阳阳明文化“五片区”一体化规划展示。根据规划,“五片区”分别为:阳明文化会客厅——甲秀楼、翠微园,阳明文化悟道地——阳明洞,阳明文化传道地——阳明文化园,阳明文化纪念地——阳明祠,以及中国心学研究地——孔学堂。通过阳明文化“五片区”一体化的规划与展示,将有力推动贵阳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和“心学高地”建设,进一步提升贵阳干部群众文化自觉自信和城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强化贵阳在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中的龙头地位和作用。
记者 汪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