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蒋介石亲自到南昌指挥对红军的第四次围剿,企图将红一方面军全部歼灭,但他们没想到我军已经设好了圈套。

我军不仅全歼52师,还击毙了师长李明。在俘虏的大量国民党军中,有一个人主动留在了红军中。

细问之下,竟还是黄埔军校的学生,我党历来对人才十分重视,他自然受到了优待,但没想到他突然不辞而别,他是谁,又去了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大的“特殊教员”

此人名叫何涤宙,浙江临海人,是黄埔军校四期的学员,被俘虏的时候,他是国民党第52师中工兵营少校营长。

当时,与他一块被捕的还有陈时骥,但是他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参加长征,还因为某些错误,被牵连,相比之下,何涤宙过得就好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已经被捕,何涤宙就留了下来,我军还给他找了一个差事,在红大任教,而何涤宙的名字第一次被人们所熟知,是在李德的文章中。

李德曾说:“红大有一位年轻的工兵少校,这位少校参加了长征,还立了功,入了党。”

在红大,当时有一百多名学员,每期学习时间为三个月,分为高级班和上级班,高级班里的人大多是团级以上的干部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上级班中的学员大多都是营级以上的干部,比较优秀的有张爱萍,那时候,何涤宙就在高级班中担任军事教员,主要负责的就是讲苏军条令。

而李德负责的,则是讲“短促突击”,所以李德对这位年轻的工兵少校,印象非常深刻,在他的纪实中,多次提到何涤宙。

因为何涤宙是黄埔军校的学生,所以他讲起课来,头头是道,受到了不少人的称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架设浮桥渡天险

没过多久,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在出发之前,谁也不知道前路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但战士们心中都有一种必胜的信念。

为了方便行军,中央军委决定将苏区的四所红军干部学校,全部都组合起来,成立一个“红干团”。

红干团的团长为陈赓,宋任穷担任政委,并且按照之前的性质,将红军大学从此以后就被改编为上干队,在红大中教学的何涤宙也被安排在了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这个队伍一般是负责保卫党中央和领导同志的安全,还要负责储备、培训为部队输送干部。

直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们才会参加战斗,所以说这支队伍非常全面,原本何涤宙只需要在队伍中继续教学就可以,但是有一项重任压到了他的肩上。

1935年,红军到达乌江南岸的猴场,此时红一军团的先头部队已经强占了乌江口,为了保证后续部队的安全通过,他们需要在乌江之上架一座浮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江,是贵州第一大江,两岸高山望不到顶,战士们一开始试图利用桥桩固定,但是乌江的水非常湍急,一下就被冲走了。

在这样的河上架起浮桥,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稍有不慎,架桥的战士都有可能丧命,陈赓带人立刻赶赴乌江口,查看情况。

一到乌江,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水深浪急的大江,别说渡江了,就算是靠近,乌江的那种气势都不得不让人心生敬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带着红军尝试了多种办法,都没有成功,此刻的陈赓心急如焚,战士们看着他来回踱步,没有一点办法。

突然,人群中出现了一个声音:“上干队有个土木专家,不妨把他请来看看。”

陈赓回头,见说话的是工兵连的一个老战士,便问道:“你说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呼啦一下都围了过来,好像刚刚听到他说有人可以解决,陈赓一番了解下,才知道此人是被俘虏的一个国民党。

在长征出发前,他在上干队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老团长在做教员,也就是何涤宙,别人不知道,他怎么可能不懂老团长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即,陈赓立刻下令:“请萧劲光和这位老师来。”很快,何涤宙就来了,大概了解情况后,根据以往的经验他很快就出了一个方案。

先是用竹篓装满石头,用两个竹篓上下相扣,同时在竹篓的四周捆上被削尖的竹竿,捆绑结实后沉入河底,以此代替锚,最后固定浮桥。

如此一来,任它在湍急的河流都冲不走,在何涤宙的试验下,第一块浮桥架设成功,没过多久,战士们依据何涤宙的方法,迅速架好了浮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毛主席走上浮桥的时候,忍不住赞叹道:“真了不起,我们的工兵就地取材,用竹排就能架起这样的桥!”

人间“蒸发”的何涤宙

何涤宙在长征中立了功,等到长征结束的时候,被特批加入了共产党,1936年,何涤宙还担任了红军大学的教务部主任,在罗瑞卿手下干事。

原以为这样的一位有才之人,会在红军大学中为我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干部,没想到他却不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萧劲光回忆说:“那会正处在抗战时期,何涤宙突然说去大城市看病,到了武汉之后,就不辞而别了,他离开了革命队伍。”

当时,党还找了他一阵,后来有人传言,何涤宙春到达武汉后,遇到了自己在黄埔军校的同学王公遐,凭借着老同学的面子,找到了蒋介石,给校长蒋介石连连请罪。

蒋介石知晓他是黄埔门生之后,对于他之前的事情既往不咎,还让他担任了王公遐的少将参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种说法层出不穷,还有人说他是被我党安排了秘密任务,但是这一切都是大家的猜测,没有证据。

结语

不管怎样,何涤宙在长征期间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确实在乌江之上架起了浮桥,也确实是有功之人。

后来,经过一番调查,才在临海县的档案中,才确证了何涤宙在离开革命队伍后,确实找到了国民党军,直到1942年去世,去世之时只有34岁。

参考资料:何涤宙其人其事--百态人生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湮没之谜--史林折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