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
由中国科协、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中国文联共同主办的
2024年“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
名单公布
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院
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报送的原创作品
《扶摇》《破晓》《成材》《攀登》
均荣获“优秀中短剧目”
成为此赛道入选数量第一的高校
“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
旨在通过舞台艺术的魅力
深化“共和国的脊梁——
科学大师宣传工程”
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栋梁
经过层层筛选与专家严格评审
西电的四部力作脱颖而出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风采)
本次入选的四部舞台剧均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首届弘扬科学家精神舞台剧展演
孵化创作
展演由党委宣传部指导由校团委主办、物理学院承办
以西电老一辈科学家、教育家为故事原型
通过零基础的学生演员们数月的排练和演绎
将科学家、教育家们的动人事迹
与崇高精神
鲜活呈现于舞台之上
选送单位: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新中国成立之际,钱学森日夜期盼回到祖国,却遣到重重阻拦,受到美国政府拘留软禁长达五年之久,身心饱受摧残。被非法拘禁期间,钱学森向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写信,报告自己被美国拘留、有国难归的困境,这封信漂洋过海辗转多地送达陈叔通手中,最终经过中美多次谈判,钱学森于1955年10月8日回到祖国。回到新中国后,钱学森立刻投身到国防和航空航天工业筹建工作中,当陈赓大将与钱学森谈及我国导弹事业时,钱学森斩钉截铁的表示“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这番谈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在他的带领下,我国第一枚"东风一号"导弹,挟着狂风雷电冲破云霄;第一颗"东方红一号"卫星;载着嘹亮的歌声遨游云天。时间来到今天,在钱学森精神的指引下,一大批空间学院青年学子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主动投身航天事业,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出青春力量。
选送单位:物理学院
1947年,席卷全国的"反美抗暴"运动中的学生领袖王尔杰被国民党明令抓捕,王尔杰携带地下党的重要资料逃脱。解放后,王尔杰改名为王一平,秉承新中国需要培养优秀高等人才的信念,前往张家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任教,并与爱人胡昌璧汇合。1978年,西电物理师资班的招生,为人才培养西电现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王一平以其前瞻性和战略眼光提出:强大的工科需要坚实的理科作为基础。然而在工科特色鲜明的西电建设物理系的提议很难得到各方的理解和支持,他力排众议建理科,西电物理学科建设开启了新篇章,同年,王一平主导研制的全国首台毫米波通信机测试成功。
选送单位: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
本剧以古今对话的方式,上演一堂传承科学家精神的思政课。师昌绪电子材料菁英班学生来到1986年的材料实验室拜访师昌绪先生,请教当前发展新材料的战略决策原因。师老以个人在国家危难时颠沛流离、锲而不舍的求学经历,临危受命、担当大任的空心涡轮叶片研发经历为例,生动地向师班同学们讲述了他科技强国、科学报国终身志向,阐释了当前必须发展新材料、破除“卡脖子"困境的重要性。并嘱咐同学们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过于追求物质利益的风气,培养朴实无华的学风,做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基础扎实、勇于善于创新和团结协作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选送单位:电子工程学院
《攀登》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史为背景,回顾了毕德显一生勇攀科技高峰、培养优秀人才、无私为国建设的感人故事。他是电子工程学院的“老前辈",也是西电的"老教师",更是新中国的建造者。剧目中,我们歌颂并传承毕德显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一天,毕德显在图书馆里,恍然回到济南沦陷的那段时间;梦醒他又有如往常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关心科学研究新进展;忽然一名学生问起了毕德显的归国路,一段惊心动魄的往日出现在眼前。
本次展演也是学校继原创话剧
《永不消逝的电波》和《毕德显》之后
再次以弘扬科学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为主题的
原创型小戏小品展演
旨在通过“一院一剧”系列模式
深化“戏剧育人”理念
让师生在编、排、演、观中
感悟伟大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推动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
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此前
我校首部原创科学家大师剧《毕德显》
入选“共和国的脊梁——
科学大师宣传工程”名单
西电四部舞台剧的全面入选
是学校在弘扬科学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方面
不懈探索与显著成果的集中展现
展望未来
西电将持续挖掘红色育人资源
发挥“戏剧育人”普适性功能
进一步弘扬
爱国、创新、求实、
奉献、协同、育人的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以艺术形式生动讲述科学家故事
激发师生爱国情怀与科研热情
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将科技报国的初心使命镌刻于实践之中!
来源 / 物理学院 校团委
编辑 / 王冠玉
责编 / 王 格
出品 /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