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7日,四川省电子学会嵌入式人工智能专委会主办的第三届嵌入式人工智能技术线上论坛顺利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中国电科二十九研究所、亚信科技等高校和企业的专家,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算法设计、芯片设计、智能交通、医疗等领域的发展趋势,旨在促进嵌入式人工智能技术在省内外的学术交流和产学研合作。
专委会周军主任介绍了近年来专委会的发展情况以及本次论坛邀请到的讲座嘉宾的情况,希望通过线上论坛为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学术交流的平台,以及产学研合作的桥梁。
上午的讲座环节,浙江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赵博教授首先带来了题为《无线感知芯片 — 从 “超低功耗” 到 “近零功耗”》的报告。赵教授阐述了近零功耗传感和通信芯片技术的诸多挑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包括能量收集、电源管理、传感、通信、时钟产生、自干扰等问题。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九研究所的刘田高工分享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阵列波束智能优化研究》。她针对相控阵系统常规法向校正无法解决空域波束恶化问题,探索了一种结合深度强化学习的新的阵列波束校正综合手段,并通过仿真及实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西北工业大学的张栋教授介绍了《飞行器集群协同任务规划与自主决策技术及应用》。他指出飞行器集群智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智能规划与自主决策是飞行器集群智能的关键技术。他详细讨论了集群任务规划决策的研究现状、模型及相关方法,并对此方向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重庆大学的刘大江副教授聚焦于《编译驱动的粗粒度可重构计算架构设计优化》。他指出在后摩尔时代,粗粒度可重构计算架构因兼具高能效和高灵活性是加速领域应用的理想架构之一。报告分享了如何从算法、编译、到架构进行跨层次的联合优化,实现编译友好的高能效可重构计算架构。
电子科技大学的陈杰男教授介绍了《基于领域大模型的电路布线技术》。他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预训练变换器(GPT)的 PCB 布线方法 GPCB 布线。该方法具有从人类专家学习布线策略的独特优势,打破了传统基于型的布线方法的限制,同时作为一种并行布线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布线性能。
下午的讲座同样精彩纷呈。电子科技大学柳姗姗研究员带来了《数字芯片容错设计》的报告。在航空航天、国防等特殊应用领域,芯片受辐射、干扰等环境影响会发生电路级错误,导致数据紊乱,甚至引发系统失效。柳老师介绍了先进存储器芯片容错设计和人工智能处理芯片容错设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四川师范大学的孙三山副教授分享了《基于机器学习的血液疾病辅助诊断》。他指出医学的疾病诊断大多依赖于复杂的生化检验,对一些临床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不足。机器学习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够充分发掘各个数据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已经被证明在医学信息处理方面有极大的潜力。
四川师范大学的何巍高级实验师带来了《基于 “三径七测 工管渗透” 的进阶式教学实践》。何老师从课程教学改革、线上 MOOC 资源建设、课程内容重构、线下翻转课堂实施及过程化考核等方面,分享了课程建设经验。
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电信事业部行业数字化产品线总监吴欢介绍了《基于 5G 专网的大数据、数字孪生和 AI 等在交通行业中的应用情况》。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王晓阳助理教授的报告《From Machine Perception to Intelligent Decision Making》探讨了机器感知与智能决策中的多模态传感器融合、基于强化学习的网络管理和用于决策的条件生成建模等主题。
本次论坛为致力于嵌入式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和应用的学者、工程师、企业研发人员提供了一个广泛交流、深入探讨的平台。通过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与会者对嵌入式人工智能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推动四川省内该领域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入会请联系
scsdz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