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驱车行进在“中国宣纸之乡”泾县蔡村镇境内,满眼缤纷五彩,红林黄叶,竹海清流,民宿如星,镶嵌在大美山水间……

这是著名的“网红天路”——“皖南川藏线”,其洗马桥至爱民段,号称“江南美丽公路”,长25公里,连通虎跳峡、龙映山、月亮湾等节点景观40余处,一路蜿蜒,推动沿线乡村、景区、产业串珠成链、聚合发展,走出了一条“路在山腰绕、路在林中穿”的交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子。

“我们持续实施农村公路提升行动,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近日,在泾县召开的全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宣城市副市长汪侃介绍,截至目前,该市创成首批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泾县、广德市、郎溪县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成“全国十大最美农(乡)村路”4条。

铺到“家门口”,打造“便民路”

在郎溪县十字镇新和村,一条12公里长的水泥绿道蜿蜒前行,沿途是万亩茶园、千亩樱花和全国最大的扬子鳄野外放归区——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高井庙片区,三五成群的游客悠闲打卡,顺便在村里的民宿享受美食、欣赏田园风光,好一幅路通景美游人乐的动人场面。

“以前哪有这么好的路?!现在直接修到家门口,出门就是公交车,一路上都是风景。”村民刘平有感而发,如今路修好了,还沿路建了4个公交站台、2处停车场,增设了“樱茶而美”“忆水恋花”等7个景观节点,是妥妥的第二届“全国最美农(乡)村路”。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出门水泥路,抬脚就上车”,十年来,宣城市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老百姓出行越来越方便、日子越过越红火。

“过去村里的路,遇上雨天,车和人都会陷进泥里,现在不仅翻修了,还拓宽了不少,村民们都特别满意!”旌德县俞村镇俞村村党总支书记俞峰告诉记者,从泥巴路到柏油路、从主干道到“村村通”,道路提质改造让村民们有了切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宣城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汪军介绍,截至目前,该市农村公路总里程1.4万公里。“十三五”以来,新改建农村公路7780公里,改造维修农村公路桥梁280座,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全部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建制村通硬化路率100%,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99.9%,3A及以上景区全部实现双车道公路通达。

“我们聚焦‘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总目标,真正让‘四好农村路’成为‘便民路’‘贴心路’和‘致富路’。”汪军表示。

宣城市全面推进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形成“县为主体、行业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路警协调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严厉打击农村公路超限超载、损坏公路设施以及路面抛洒、违建非标等违法行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逐步形成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道路管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宣城市积极推进县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信息化平台建设,将乡村道路保护纳入乡镇综合执法平台管理和网格化管理,制定乡规民约,发动和依靠沿路群众爱路护路,共同建设和呵护美好家园。

农村公路“三分建设,七分管养”。宣城市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日常养护市场化,不断推广路况自动化检测、灾毁保险、浅碟型生态边沟、生态护坡等新技术新模式,十年来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3780公里,路况水平显著提升。

畅通“客货邮”,构筑“贴心路”

在泾县蔡村镇公交车站,快递站点负责人汪经理熟练地将打包好的快递拉上公交车,然后将300多个包裹按照各个自然村分类摆放好……

推动“交邮融合”,让快递包裹“坐上”公交车,宣城市依托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借力城乡公交运力资源让快递包裹进村入户、农副产品出村进城,打通了乡村物流快递“最后一公里”。

出门就有硬化路,抬脚就有公交车,是宣城市80个乡镇、713个建制村群众出行的真实写照。全市已全面完成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目前累计开通城际公交3条、省际毗邻公交19条、城乡公交247条,城乡公交车718辆,具备条件建制村通公交比例达100%。

宣城市还探索开通全省首创“两省三地”跨区旅游公交专线,开通28条旅游公交线路,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53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公交通达,村民实现了乘坐公交车便利出行,快递包裹也“搭乘”客运的东风畅通便捷进村入户。

“我们积极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通过整合客运、快递物流资源,以较低成本代运邮件、快件,让更多农村居民享受到跟城里一样的寄递服务。”宣城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已实现乡镇物流节点覆盖率、建制村物流节点覆盖率100%。其中,11个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被列为省级示范站,已开通60条客货邮合作线路,三种功能以上乡镇综合服务站22个。

宣城市在全省率先印发《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在建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在广德市、郎溪县、泾县试点建设兼具客货运、快递、电商、物流的综合示范服务站,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切实解决困扰农村“取件难、寄件远”难题,“快递坐公交”日均单量达1.2万件。

“农村公路+”,畅通“致富路”

“我们以业态融合为抓手,做强一体化交旅品牌,打造特色化路域环境,不断激活富民增收内生动力。”宣城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统筹专项资金500万元,实施全市“1+7”交旅融合发展规划体系和品牌工程,先后完成路域环境整治2545公里,因地制宜对道路沿线建筑进行皖南特色改造。同时,全面推动“农村公路+”特产、民宿等发展模式,逐步打造“皖南川藏线”“皖浙天路”“竹乡画廊”等多条省级风景道。2023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占比突破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979元,增速居全省第2位。

“道路修得越来越好,幸福感是越来越强了。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一到暑假,游客都是需要提前半个月预订住宿。”位于“皖南川藏线”沿线的月亮小镇民宿负责人胡玲玲介绍。

路的通达,带动了一批年轻人来创业创作——设计师閤老师留下来开办了精品民宿,本地青年左小莹创业瀑布咖啡,一头钻进了月亮湾这秀美山川的取景框……同时,孕育了滑翔伞基地、直升机观光、卡丁车、山地车、途逗、公路各式咖啡等50多种新业态项目,形成了以储家滩等为中心的10余个乡村旅游集聚区,共建300余家规模种养基地,招引露营基地等项目20余个,涌现出各式农家乐、民宿达500家。

以路带产、以路兴产。十年来,宣城市因地制宜推广“农村公路+产业”“农村公路+电商”“农村公路+旅游”等发展模式,建成乡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772公里,观光业、民宿业、餐饮业、体育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打造示范县全覆盖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支持宣州区、宁国市创建全国、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汪军表示,到2027年,实现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覆盖,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覆盖率在60%以上;实现建制村通双车道及以上公路比例在80%以上,具备条件的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100%;实现建制村最多一次换乘到达县城全覆盖,客货邮合作线路覆盖乡镇数量占比达50%,创成3条至5条省级以上旅游风景道。(记者 张敬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