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那跋摩是西域和尚。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往东渡过长江,住在金陵祗园寺。宋文帝曾经对他说:“弟子愿意长期吃斋。不杀生,以身殉物,一直不能如愿。法师不远万里,到我国传教,打算教我如何做呢?”

法师回答说:“佛道在心不在事,佛法由己不由人。而且帝王与平民所修也大不相同。对于平民来说,身贱名微,德行不会流传远处,他的教化出不了门庭,他的言行连仆妾也不会听从。如果他再不亲身吃苦,坚持行善,如何能够知道他的用心呢?帝王以四海为家,万民为子,只要口中说出一句善言,官吏百性就都感到高兴,实行一条好政策,人和神就会和睦。刑罚清明就不会摧残百姓生命,谣役少发就不会使百姓疲惫,然后调准钟律音乐,让政令符合时节。钟律音乐明确和谐就会风雨调好,号令合时就会寒暑有节。这样行的善事就大极了,不杀生也多极了,哪里在乎少吃几顿斋饭,保全一个动物的生命,然后才算济世呢?”

文帝抚着桌子嗟叹不已,赞叹了很长时间,于是说:“俗人不理解深奥的道理,和尚拘泥于教条。迷于深远道理的人认为是虚说,拘守教条的人恋恋不忘片言只语,像法师这样的人,才可以说是开悟明达,可以谈论天人关系的啊。”

【原文】

永那跋摩者,西域僧也。宋元嘉中,东游渡江,居于金陵祗园寺。宋文帝尝谓之曰:“弟子恒原持斋,不杀生命,以身徇物,不获其志。法师不远万里,来化此国,将何以教之。”

对曰:“道在心不在事,法由己非由人,且帝王与凡庶,所修亦有殊矣,若凡庶者,身贱名微,德不及远,其教不出于门庭,其言不行于仆妾,若不苦身刻己,行善持诚,将何以用其心哉?帝王以四海为家,万民为子,出一嘉言,则士庶咸悦,有一善政,则人神以和,刑清则不天其命,役简则无劳其力。然后辨钟律,正时令,钟律辨则风雨调,号令时则寒暑节节。如此持斋已大矣,不杀亦已众矣,安在乎缺一时之膳,全一禽之命,然后乃为弘济也。”

文帝抚几嗟叹,称善良久,乃曰:“俗人迷于远理,沙门滞于近教。迷于远理者,谓为虚说;滞于近教者,拘恋章句。如法师者,真所谓开悟明达,可以言天人之际矣。”

选自(宋)李昉《太平广记》引《剧谈录》。

【注释】

1.徇:通殉,为了某种目的而死。

2.获:得到。

【简评】

身负大任者,当不拘于教条。拘恋经典章句者多非通达,难担大任。

未完待续……

本系列是从浩繁的文献中精心选编出来的宗教小品故事。

本号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阅读是一件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