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先后六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每次都对钱学森产生了极大的鼓舞和激励。就像钱学森后来回忆的那样:“每一次都给我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每一次都给我增添了攀登高峰的力量。

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师从西奥多▪冯▪卡门,短短10年就声名鹊起,成为了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因发表“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

1949年,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聘为教授,同年设计了一种12马赫高超声速火箭飞机,即“钱学森弹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因为钱学森出色的科研能力,当钱学森申请回国时遭到美国的层层阻拦。周恩来同志通过一系列外交手段,用提前释放阿诺德等11名美国飞行员的代价换回了钱学森的归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抵达香港后从九龙车站中转到深圳。

对于钱学森的离去,“可抵5个师”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他导师冯▪卡门更是惋惜至极,“美国把火箭技术领域最伟大的天才、最出色的火箭专家钱学森,拱手送给了红色中国!”而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更是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钱学森回国绝不是种苹果树的。”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十个”第一的贡献,涉及火箭、导弹、卫星、原子弹、核潜艇、空气动力学等。

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研究机构,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第一枚近程地对地“东风一号”导弹,第一枚改进后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第一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次通过卫星发射试验获得中国空间环境探测数据,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中国第一次全程飞行洲际导弹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钱学森就没有航空国防。

回国之后,他先后受到毛主席的六次接见。钱学森说,“每一次都给我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每一次都给我增添了攀登高峰的力量。我之所以有今天,都是毛主席、共产党给的。

毋庸置疑毛主席在钱学森心目中的位置,毛主席则一直视他为“第一贵宾”。

第一次接见:最高国务院会议上谈基本粒子问题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仅用2个月的时间就走遍了北京、东北等科研所、高校、工厂等,摸清了中国建立航空工业的基础。

11月25日在陈赓大将的陪同下,参观完哈军工,陈赓迫不及待地询问钱学森我国是否能搞导弹的问题,钱学森豪气冲天地答,“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

就此我国导弹计划正式有了领头羊,但毛主席第一次接见钱学森谈的并不是导弹,而是物理学的基本原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6年1月25日下午,毛主席召集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讨论农业十年发展规划,钱学森受到了邀请并发表讲话。

本来会议行程只预定了一下午,没想到发言的人都很踊跃,只好延长至晚上。由于事先未准备晚饭,就打算临时垫吧一口点心再继续。

毛主席特意利用这个空档专程来到休息室接见钱学森,毛主席问,“你们科学家说的,基本粒子不可再分啦!我看基本粒子也是可分的,你信不信?”

虽然毛主席是经纬之才,博览群书,但原子物理他从未学过。毛主席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论述了“物质无限可分”。

当时物理界的论断是基本粒子不可再分,从科学的角度而言,没有经过试验论证的假设都只是伪命题,但毛主席的话语他又找不出任何反驳的依据。

这个大胆的假设,仿佛给钱学森打开了一扇窗,迎面吹来了哲学的凉风,产生了科学碰撞的火花。

这个预见,20年之后才被美国科学家予以证实,到如今,我们已知基本粒子是可分的,原子包含中子、质子、电子,质子下面还有夸克等。

这一次会见虽然时间短暂,但是给钱学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致于在迎接毛主席第二次接见前,钱学森说,“辩证唯物论是科学研究的最好工具。

第二次接见,毛主席把钱学森的位置从第37桌调到第1桌

1956年2月1日,钱学森应邀参加政协分组讨论会。钱学森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培养科研人员的优势和短板。他在会上说,“只要我们能学习,能把科学研究的最好工具--辩证唯物论,运用到业务上去,能深入实践,取得对新事物、新环境的敏感,我们会很快地变成积极的科学技术劳动者......12年赶上世界科学技术的任务是一定可以完成的。”

事实他用尽毕生都在朝着前进,当年的苏联老大哥无情地抛弃了我们,撤销了所有在华支援的专家,本计划借助苏联火箭燃料,结果成为了泡影。

在无燃料、无无线电设施的情况下,在钱学森的带领下,硬是靠咱们自力更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近程弹道导弹。

参加完分组讨论会,当天晚上,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设宴款待。

钱学森拿着大红请柬走向自己的席位--第37桌,但工作人员上前拦住了他,“首长,请您到这边”。

他领着钱学森坐到了宴会最前方正中的一桌,即第一桌,只见钱学森的铭牌赫然摆在毛主席的右边,我国席位自古以右为尊,整的钱学森一头雾水,但又感到无比光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一会儿,伴随着雷鸣般的掌声,毛主席走到了第一桌。他亲切地跟钱学森说,“钱学森同志,请坐这里。”毛主席的举动无疑让钱学森成为了“第一贵宾”。

毛主席高兴地跟钱学森说,“听说美国人把你当成五个师呢!我看呀,对我们来说,你比五个师的力量大得多。

毛主席对钱学森的一举一动,让他深感荣耀,深深地感受到毛主席对自己的关怀。

士为知己者死,钱学森用一生所为,完美地诠释了比5个师大得多的力量。

仅仅过了16天,2月17日,关于导弹研制钱学森起草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这标志着我国导弹研究正式进入日程,由周恩来送毛主席审阅。

该份意见书很快投入实施,实际上它成为了指导方案和技术文件。

第三次接见:参观科学院,被毛主席说,“冒叫了一声。”

钱学森是一个物理学家,对农业是不懂的,但不知出于什么缘故,于1958年6月16日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文章《粮食亩产会有多少?》,文中提到4万斤的产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27日,毛主席到中关村参观中科院自然科学跃进成果展览会,碰到了钱学森,他就提到了文章的事。

钱学森如是说,“我不懂农业,只是按照太阳能把它折中地计算了一下,至于如何达到这个数字,我也不知道。而且,现在发现那个计算方法也还有错误。”

毛主席笑着说,“原来你也是冒叫一声!”(冒叫即冒昧地意思)

一向实事求是的钱学森,后来又重新进行了计算。

参观结束后,毛泽东鼓励大家敢于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钱学森后来说,毛主席的这次教导,拨正了我做科技工作的方向。

第四次接见:菊香书屋谈话

1964年2月6日,毛主席在中南海菊香书屋接见了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三位大科学家。

在谈到钱学森搞导弹运载工具时,毛主席通过拓展延伸到防御计划,认为运载得再远,终究也只不过是一两千里。既然如此,那就得加强防御,天上地下双管齐下。想尽办法藏在地下,想尽法子阻挠目标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应毛主席的这个思路,钱学森着手研究防弹道式导弹的方法、技术途径,即反导弹计划。

3月23日,按照毛主席的指示,钱学森部署成立了“防御规划小组”和“反导规划小组”的研究任务。

虽然未研制成一套完整的反导系统,但其中攻破不少难点,在相关领域积累了经验,取得了突破。

第五次接见:毛主席生平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生日宴会

1964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71岁生日,从不过寿的他,为了庆祝我国原子弹试爆成功,破例举办生日宴,宴请费用来源于自己的稿费,这是毛主席的第一次生日宴会,也是最后一次。

宴请人员由毛主席钦点,有部分领导同志、周恩来夫妇、陈毅、贺龙,还有钱学森、邢燕子、董加耕、王进喜、陈永贵等30余人,共3桌。

宴会前,工作人员拟定了一份入席名单交给主席审定。毛主席看完名单后,庄严地用铅笔将钱学森的名字从另外一桌划到了自己一桌上,且让钱学森紧挨自己身边。

宴席上,毛主席喜笑颜开地说道,“今天,请各位来叙一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原子弹爆炸了,我们的火箭试验成功了,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说话,更有底气了!”接着,毛主席把目光投向身边的钱学森,风趣地对大家说:“我现在特别向在座的诸位介绍一下我们的钱学森同志,他是我们的几个王呢!什么王?‘工程控制论王’,‘火箭王’!他这个‘王’用工程控制论一发号令,我们的火箭就上天。所以各位想上天,就找我们的‘工程控制论王’和‘火箭王’钱学森同志!”

当着众人的面被毛主席毫不吝啬地夸赞,钱学森有点不知所措。后来钱学森回忆,“那个时候,我们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连小汽车都造不出来,竟决定搞最尖端的技术--导弹和原子弹。1960年我国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仅隔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这样的速度是空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特意把钱学森安排到自己身边是有三层意思的。

①肯定钱学森在“两弹”上的成就;

②把他和陈永贵安排在一桌,希望他能向劳动人民学习,拜劳动人民为师,认真改造世界观;

③希望钱学森认清道路,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

在钱学森后来的回忆中也能得到验证。

第六次接见:最后的一次交谈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正式成为了世界上具有“两弹一星”能力的国家之一。

从1955年钱学森回国才刚过去了15年,新中国仅用了21年,就在航天领域挤进了世界前列,这样的成绩能不令人骄傲。

在庆祝五一劳动节的活动中,毛主席和钱学森进行了最后的交谈,并且嘱咐钱学森“走到群众中去,同群众结合”。

此后,两人再也没有机会交谈,但不代表毛主席不惦记钱学森。1975年1月,当周恩来同志把一份人大代表名单交给毛主席审阅时,他说,“不看了,但是我想起两个人,一个是钱学森,一个是侯宝林,请你查查。如果没有就补上。”

1976年,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钱学森为毛主席守灵3天,并发表《终身不忘毛主席的亲切教诲》以示哀悼之情。

钱学森一生科研贡献显著,为我国国防事业创造了十一个第一,写下了浓墨的一笔,但是他从不居功至傲。

1976年毛主席逝世时,他的遗物中有一件睡衣打满了补丁。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逝世时,他的北京阜成路8号院,是一座不起眼的红砖公寓楼,他住了整整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