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一天,86岁的开国上将陈士榘虚弱地躺在病床上,眷恋地望着在床边陪伴自己的第二任妻子李峥。
悲伤的情绪在病房中无声蔓延,因为两人都知道,他的时间不多了。
陈士榘和李峥是典型的老夫少妻组合,年龄差距不小,但却是出了名的恩爱。对于李峥,陈士榘向来是小心疼爱,百般呵护;而李峥也始终陪在陈士榘身边,用心照料他的身体。
那天,李峥看着即将离开自己的丈夫,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突然抿了抿嘴轻声问道:“你一生最爱的人是谁?”
听到问话,陈士榘的眼睛突然明亮起来,情绪很是激动。
在李峥希望被叫名字的期待中,陈士榘目光坚定,斩钉截铁地回答:“毛主席!”
在弥留之际,陈士榘为什么果断地表示毛主席是他最爱的人?
跟上井冈山,成为“山大王”
陈士榘和毛泽东相遇的时间,其实很早。
在第一次见面时,陈士榘就对毛泽东印象十分深刻。
1927年,出身穷苦农民家庭的陈士榘参加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当时,陈士榘见战士们的行列中突然多了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人,便有几分留意,认为大概是新加入进来的。
这之后,陈士榘发现,那个中年男人有时在这个连里,有时又跑到别的连去。这让陈士榘心中不禁有些疑惑:这个中年男人到底是谁呢?
这天,陈士榘又一次见到了他。
当时,他正被一些战士当成老百姓,要拉他去挑担子。他熟练地接过担子,无奈地笑了笑说:“我已经给你们挑了好几天了,今天你们连长让我休息休息。”
正当战士们摸不着头脑的时候,第三营的杨立三看到情况走了过来,杨立三看着无奈的毛泽东,不由得笑出了声,但又很快收住,故意严肃地对战士们说:“他是毛泽东,是中央派来的毛委员!”
毛泽东,毛委员....陈士榘心中一惊,这才知道这个老爱在连队里四处走动、气度不凡的中年人,名叫毛泽东。
此时的陈士渠没有注意到,毛泽东早已注意到了他。
1927年10月,一场入党宣誓仪式在酃县(今湖南省炎陵县)水口街一个祠堂的阁楼上悄悄举行。陈士榘到的时候,阁楼上已经来了十来个人,他们正在低声交谈。
陈士榘看着桌子旁,在菜籽油暗红色火光映衬下,写着入党宣誓词的红纸,激动得红了眼眶。因为出身贫寒,他从小就受尽了压迫和剥削,想要跟着共产党搞革命的心尤为迫切。
当时,包括陈士榘在内的六名新党员,向毛泽东等人介绍了自己的情况。毛泽东像是询问,又像是闲谈似的问起加入共产党的原因。他们无一例外,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道:“要翻身,要打倒土豪劣绅,要更坚决地干革命!”
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他们用坚定洪亮的声音大声跟着宣誓:“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在宣誓中,在场众人皆是热血澎湃,情绪十分激动。
毛泽东自然也不例外,他看着陈士榘等人,不断叮嘱他们,共产党要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团结群众,互相帮助,多开展群众工作……
直到很多年后,陈士榘多次回忆起来,仍然觉得斗志昂扬。在那个夜晚,慷慨激昂的宣誓词以及毛泽东的叮嘱,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
他时刻铭记着,自己是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要为了革命事业和广大群众竭尽全力。
陈士榘这样想着,也这样做了。
在陈士榘等人入党后不久,毛泽东带领将士前往井冈山。那时,毛泽东曾开玩笑地表示,他们要去做山大王。陈士榘当时很不理解,为什么好端端地要去做土匪。没过多久,他就发现此山大王非彼山大王,这让陈士榘越发坚定心中的革命信仰,每次作战都冲在最前面。
他英勇无畏的出色表现,不仅让他在战士中很有威望,也让毛泽东对他越发关注。
果然,在1927年11月的时候,陈士榘作为士兵代表,成为了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公民兵政府的三个常委之一。
据陈士榘的儿子陈人康回忆,这件事他父亲念叨得最多,也最得意。那个时候,毛泽东还曾笑着打趣陈士榘说:“陈士榘,你做了县太爷了,你也是个山大王哩!”
当时,不只是陈士榘兴高采烈,广大工农兵也因为红色政权的建立而喜气洋洋。
然而,革命的道路上不只有成功。
即景赋词,艰难长征
1934年,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指导,红军第5次反围剿失败,情况愈发危急。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的士气不免低落。
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那年7月,毛泽东前往中央根据地南线调研。当时,陈士榘和其他战士负责保护毛泽东沿途的安危。也是那时候,陈士榘越发意识到毛泽东个人的人格魅力。
一天早上,他们登上会昌山。毛泽东环望四周,看着连绵不绝的巍峨远山,心有所感。他遥望远方,好似自言自语地随口说道:“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说罢,毛泽东停了停,似乎是在思考,又似乎在等人接话。
正巧,陈士榘想到一句“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这段时间以来,陈士榘习惯了毛泽东睿智亲切的模样,见状,他下意识地轻声接了一句:“更有早行人。”
毛泽东眼含笑意地望向陈士榘,顺利吟诵了整首词。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破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这首毛泽东随口吟来的词,即是后来著名的《清平乐·会昌》。
而随着这首词吟毕,陈士榘在精神一震的同时,也很是不好意思,羞窘得脸色通红。原来刚刚不是让自己接话,而是在思索。
陈士榘羞赧着,由衷地感叹:“您的诗真好。”
毛泽东看着陈士榘通红的脸,笑着打趣道:“这不是诗,是词呦。”
他这一说,陈士榘又想起自己打断毛泽东思路的事儿,更是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他忙不迭地为自己刚才的行为道歉。毛泽东却始终温和地笑着,告诉他不要紧,还问了他一些情况,鼓励他以后好好学习文化。
那次小插曲,让陈士榘意识到毛泽东在危急关头,依旧临危不惧,从容不迫的态度。毛泽东那种乐观、自信的品质,也深深地影响了陈士榘,即使在长征路上,他也依旧对接下来的道路重新充满信心。
在缺衣少食的长征路上,陈士榘所在的教导营里因为各种原因少了20多人,虽然和陈士榘没有主要关系,但身为营长,还是要免不了受到批评惩罚。
为此,陈士榘在长征路上被“关禁闭”。
因为部队每天都在行军,自然不可能找个房子让他呆着。因此,说是关陈士榘禁闭,其实是取消了他身为营长可以骑马的待遇,让他走着受罚。
党性十分强的陈士榘十分自责,他一直在想办法补救,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当时毛泽东开玩笑地表示让他担任“设营司令”,负责勘察地形,为将士们带路。于是,陈士榘便整日思考“如何为疲惫的战士们选一条最近、最安全的路”这件事,并完成得很好。
陈士榘手中没有先进的勘测仪器,能用的只有一个望远镜,所以难免有所失误。对于那次失误,陈士榘在回忆时无数次感到心有余悸,他叹息地说:自己差点为中国革命闯下大祸。
那天,陈士榘带着毛泽东等人用了半天时间,气喘吁吁地翻山越岭。但等他们翻过去才发现,前面的路早已被奔腾的洪水冲出了一条深深的沟。很显然,这是不能过人的。
陈士榘怎么也没想到前路会是这样的状况,他猛然呆立当场,本就疲惫的身体更是乏累。比身体更累的,是他的心。
一想到自己带着毛泽东等人白走了那么远的路,他就十分愧疚。当时前面没有路,后面如果再遇到追兵,后果不堪设想。
后来他回忆起此事,还是一阵后怕,如果当时真的出了意外,中国的历史或许也将会被改写。
对于这些问题,毛泽东自然也明白,但他不仅没有一句责备的话,还拍了拍陈士榘的肩膀,示意他往回走。看到陈士榘为此事懊悔不已,疯狂自责,毛泽东安慰他说:“昨天那程子路,小事一桩,我这个人一爬山就来精神。”
听到这话,陈士榘再也忍不住哽咽着泪流满面。
他对革命和跟随毛泽东作战的心更加坚定,不可动摇。
寄信关切,建设实验基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士榘的热血和革命热情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那时,他在八路军115师343旅担任参谋长。
那年9月,陈士榘参与了平型关战役的规划和指挥。9月,平型关大捷,115师一举歼灭敌军上千名,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我军士气。
陈士榘不只战术指挥在行,作战也是十分英勇,他开创了第一次拿下日本战俘的记录。也是因为他的英勇,使得他在军中迅速火了起来。
不过,战争毕竟是残酷的,陈士榘再怎样英勇,也终究抵不过来势汹汹的炮火。
1938年,陈士榘在率领战士在晋西午城和日军交战。由于战况激烈,他不慎被一颗杀伤力极大的日本炮弹给整个掀进了附近的壕沟里,陈士榘瞬间就昏了过去。
不久,发现他受伤的战士迅速将他带回去医治。后因伤势过重,陈士榘又被马上送到延安医院进行抢救,情况十分危险,他不但胳膊和腿受伤尤为严重,一只耳朵的耳膜还被当场震破。
陈士榘对此十分痛苦,身上的痛倒还是小事,他主要是痛惜自己不能马上起来上阵杀敌。
对于陈士榘的英勇,毛泽东一直知道,也明白他高度的革命热情。听到陈士榘重伤的消息,毛泽东特意让人前来看望。
不久后,一位女战士骑马来到医院,给陈士榘带来了毛泽东的一封信。
和信一起来的,还有200元钱。那封信虽然不长,但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关爱和温情。
在信中,毛泽东叮嘱陈士榘要好好养伤,期待他早日康复,重返战场。
陈士榘十分激动,他忍不住把信看了一遍又一遍,一次次泪湿眼眶,又赶忙擦掉,生怕弄湿信纸。随后他小心翼翼地将信收起来,哽咽着对那名女战士说:“谢谢问候与关心,我会尽快养好伤,绝不辜负期望。”
事后,陈士榘本想把那封信随身携带,但想到自己将来要上战场杀敌,说不准哪天就死在敌人的枪炮下。于是,他怀着十分不舍的心情,将那封信交给了一位后方的同志。
就是那个决定,让他后悔了一辈子。因为在后来他去寻找信件的时候,被告知那封信在战乱的时候不小心遗失了。直到晚年,他还时不时提起这件事,每次提起都很是失落。
陈士榘不只在作战时英勇坚定,在执行其他任务的时候也是如此,从不叫苦叫累。
1958年,毛泽东将建造导弹、原子弹发射基地的重担交给了陈士榘。
要想建造发射基地,首要任务就是选址。陈士榘在接到命令后,马上就带着苏联专家飞遍了大西北,想要找到合适的地方建造。
因为事关重大且任务特殊,所以他们需要找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
当时苏联专家选定了宁夏的一处沙漠,但在陈士榘的建议下,他们最终选择在了罗布泊附近。荒漠中人迹罕至,但有一个问题逃不开,那就是水源问题。从外界运水不太现实,不如退一步,选择取水较为方便的罗布泊。
确定好选址后,已经是司令员的陈士榘亲自带着十万工程兵开始建造工作。
当时苏联专家看到他后很好奇,还问过他的军衔。在听到旁边的士兵说陈士榘是司令后,他们大呼不可思议,还感慨道:“好家伙,你们的司令员跟我们一块干!”
他们这样感慨,也说明了条件确实艰苦。
而且,当时陈士榘需要建设的基地任务绝密,且国内没有任何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难度很大。再者说,罗布泊虽说比沙漠好一些,但也仅仅是一些。
随着环境问题,罗布泊已经不如之前那般水源充足。当时罗布泊几近干涸,水源紧缺,还有很多蚊子。为了节约水源,陈士榘和很多将士们都喝过满是蚊子的水。
陈士榘提起这件事的时候曾说:“如果把蚊子都捞出来,水也就所剩无几了。”
他笑了笑,又幽默地说道:“蚊子也是一种昆虫,反正已经煮熟了,说不定还有营养呢。”
不仅如此,罗布泊还食物紧缺。刚开始他们还可以到处挖野菜,后来野菜都被吃光了,他们为了追一只黄羊,可以追几百公里。
除了饮食上的难题,罗布泊的环境也尤为恶劣。战士在割草时会神秘失踪,众人寻找无果,一年后尸体才在芦苇附近出现。而一辆40吨重的水泥罐车,在遭遇狂风之后硬生生被刮出200多米,上面的水泥也被刮得无影无踪。
然而,即使处境如此糟糕,但这已然不是战士们最忧虑的问题。他们最担心的,是家人。因为任务保密性极强,他们不能和家里联络。在这些人中,身负重担的陈士榘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家人看来,自己的亲人无缘无故失踪了好些年……
但陈士榘依旧带着战士们克服重重苦难,苦干数年将基地的建设任务提前竣工。
1960年11月,我国自己制造的首颗导弹在罗布泊试验基地发射成功。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导弹和原子弹的发射,离不开陈士榘等人的努力。在1965年元旦,毛主席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联欢会上表扬陈士榘。
1968年,主席东在北京宫人体育馆接见干部战士,看到兵种院校领导人陈士榘在台上欢迎后下去时,一把拽住他的手,把他用力拉到台前,和自己站在一起。
同时,聚光灯接连闪耀,拍下了那动人的一幕。
小结
有人说,陈士榘从来没有辜负过毛泽东的期待。
也有人认为这话有些绝对,但这也反映出了人们肯定和敬佩陈士榘的付出和努力。
陈士榘自己曾感慨,他这一辈子有两件事最骄傲。其中一件,是跟着毛泽东去井冈山干了22年革命,后来亲自指挥部队占领南京政府,实现建立新中国的计划。另一件,就是率领十万工程兵,在极差的条件下完成了“两弹”工程。
这跟陈士榘本身的雄心壮志和革命热情有关,也和毛泽东有一定的关系。他本就燃烧着熊熊斗志,毛泽东的出现,让他的革命火焰更加旺盛,信念也愈发坚定。故而,在临终前,他被问起一生中最爱的人是谁,声音虚弱的他斩钉截铁道:“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