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75年12月16日,康生离世,当时他的葬礼可谓极尽哀荣。
作为党内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位高权重,前来追悼的人众多。
其中不乏江青、张春桥等当时权势显赫之人,叶剑英元帅以及邓公、李先念、汪东兴等也到现场,甚至病重的周总理、朱老总也派人送了花圈。
康生
国家为他降半旗致哀,他的遗体被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人民日报》还刊登了为他哀悼的文章,对其评价颇高。
投机分子
然而,仅仅五年之后,康生的身后之事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80年10月16日,党中央做出了对康生开除党籍、撤销悼词、将其骨灰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取出的决定。
这一决定震惊了许多人,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康生的一生,及其背后的诸多问题。
1898年,康生出生于山东诸城大台庄的一个富裕书香世家。
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在国学、书法、绘画、戏曲等方面展现出过人天赋。
这也为他日后的伪装与投机,奠定了一定基础。
1917年,康生从青岛礼贤中学毕业,后进入诸城教师讲习所学习。
1919年毕业后,在诸城县立高等小学任教。
受“五四运动”影响,他接受了民主、科学及社会主义思想,于1924年前往上海大学读书。
期间改名张耘,并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投身革命,同年参加了五卅运动。
1926年,康生任上海总工会干事,参与上海工人三次大起义的策划和组织工作,还担任上海大学特别党支部委员会书记,以及沪中、闸北、沪西、沪东等区的区委书记等职。
1928年,党的六大召开后,康生认为向忠发平庸,实权在李立三手中,便攀附李立三。
当何孟雄批评李立三“左”倾错误时,康生坚决拥护李立三,得到赏识,调任中央组织部秘书长。
等到六届三中全会批判李立三“左”倾错误时,康生迅速撇清关系,还斥责李立三,得以补选为中央审查委员,并开始排挤打击党内不同意见者。
李立三
之后,康生又看准王明得到共产国际支持,向王明诚恳道歉并承诺拥护,被王明提拔为中央组织部长。
1933年,康生前往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要负责人之一。
在此期间,与王明一同将众多反对者打成托派分子。
毫无底线
1937年,康生回到延安,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中央社会部部长等要职。
在1941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中,康生被委以主持审干工作的重任,但他却严重背离党的实事求是原则。
他依据国民党特务散布的谣言,发表“特务如麻”的演讲,制造紧张气氛,并采取逼、供、信的方法,制造了多起冤假错案。
如“王实味”案,康生仅凭王实味曾与托派分子有过来往,就认定其为“托派分子”、“国民党蓝衣社特务”、“反党五人集团成员”,将其逮捕。
“五人反党集团”案,因陈传纲对个别领导人提意见,且其爱人与王实味等人有来往,就被康生打为“五人反党集团”。
“张克勤”案,康生接到检举张克勤是特务的材料后,未经充分调查,便令西北公学对其轮番诱导逼供,导致张克勤被迫承认不实罪名。
还引发了“抢救失足者运动”,使许多单位制造了一批冤假错案,众多党员干部遭受迫害。
新中国成立后,康生曾一度称病休养。
但在特殊时期,他与林彪、江青等人勾结,权力达到顶点。
在此期间,他利用手中权力,诬陷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制造诸多冤假错案。
他还制造了“苏枚谋害案”,牵连50余人无辜遭受隔离审查和批斗,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
此外,他还歪曲和篡改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制造理论根据。
真相浮现
1975年12月16日,康生走完了他的一生。
而他离世后,其妻儿的命运也因他生前的种种作为,陷入了截然不同于往昔的轨迹之中,承载着那个特殊时代的诸多印记与波澜。
康生的妻子是曹轶欧,她同样也是一位有着政治经历的人物。
曹轶欧早年投身革命,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一定的工作能力,与康生在生活与工作中有着紧密的关联。
曹轶欧
在康生活跃于政治舞台,尤其是在一些关键历史时期实施诸多不当行为时,曹轶欧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其中。
康生兴风作浪,曹轶欧则紧跟康生的步伐,协助他做了不少诬陷、迫害同志的事情。
比如,她积极响应康生的指示,去搜罗所谓的“证据”来构陷一些党内干部,在一些冤假错案的制造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她的这些行为,在当时或许看似有着所谓的“政治正确”背景,但随着局势的变化以及对历史问题的深入审查,逐渐被认清了本质。
康生去世后,起初并没有立刻影响到曹轶欧的生活状态。
毕竟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康生离世时还是有着一定的身后“光环”。
然而,当中央开始重新审视、审查康生的一系列问题时,曹轶欧也随之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曾经她与康生共同参与的那些对他人的伤害行为,都成为了她无法回避的历史罪责。
此后,曹轶欧的处境变得艰难起来,她在政治上失去了过往的地位,生活也变得日益冷清。
曾经围绕在身边的,那些因权力带来的热闹与尊崇都消散了,只剩下孤孤单单的自己。
晚年的她,几乎与外界隔绝,和家人的关系也变得疏远甚至断绝,只能依靠组织特批的侄孙来照顾日常起居。
她在一种落寞且背负着历史争议的状态下,度过了余生。
沉重代价
再说到康生的儿子张子石,曾经也因为父亲在党内的地位,有着不错的发展。
他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努力,也有着一定的成绩,并且享受着家庭背景带来的相对顺遂的生活。
张子石
但随着康生问题被全面揭露和严肃处理,张子石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张子石受到了牵连,组织上对他展开了调查审问,曾经的工作、职务等都不复存在。
他被开除了党籍,撤销了职务,一下子从原本相对平稳的生活轨道跌入了谷底。
张子石在之后的日子里,努力想要摆脱父亲带来的阴影,试图重新开启自己的生活。
可是那段历史的沉重感,始终压在他的心头。
他需要去面对社会上的诸多议论,去接受命运突如其来的改变,在艰难中寻找着能够让自己重新站起来的机会,只是这一过程充满了坎坷与不易。
康生的一生,从早期的投身革命到后来的堕落为反革命分子,其“沉浮”令人深思。
他的投机性和对权力的追逐,使其丧失了基本的党性原则和道德底线,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而他的家人也为之承受了沉重的代价。
参考资料:
林青山《康生传:一个阴谋家的发迹史》
霞飞《康生的人生浮沉》
李东朗《康生与延安抢救运动》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