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时年89岁高龄的薄一波听闻好友邓小平逝世,悲痛溢于言表,呆坐在桌前一时不知该做些什么。许久,他忍泪挥笔,写下“一人千古,千古一人”,别无其他表示。
直到2004年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的会议上,他才就此做出解释,
“1997年2月邓小平同志逝世时,我十分悲痛,曾书写了‘一人千古,千古一人’的八字挽联。‘一人千古’,表达了我对小平同志的哀思;‘千古一人’,是我对他的评价,是说他成就大业、功勋至伟。”
在场人士无不动容,纷纷表达了对邓小平同志的怀念。那么两位老人之间的情谊是如何建立的呢?两人早年都经历了什么呢?
相识于山西
薄一波出生于1908年,籍贯山西。幼时家贫,再加上社会环境动乱,他生性沉默,但善于察言观色,心思缜密,坚定勇敢。青少年的他接触到了中国共产党,瞬间被这个为人民和贫穷下层阶级所奋斗的党派所吸引,暗下决心一定要入党,并且做出一番事业。
1925年,17岁的薄一波已经在磨砺中成为了一名成熟的革命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成功入党,从此他便留在山西宣传共产主义,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道路。
面对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军阀势力吞没的局势,国共两党合作北上,但由于国民党对共产党人的迫害,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薄一波所在的队伍也陷入危险之中。
危难之际,他担任起中共山西临时省委委员的任务,赴晋北恢复、重建党组织。
这段艰苦岁月是我党经历的第一个重大磨难,但党内部从上到下都保持着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薄一波深受鼓励,同时他也听闻了邓小平等人为挽救党所做的努力。
他对邓小平的坚定,果断和智慧充满了敬佩,与邓小平相见也成了他的一个愿望。
1931年6月,由于叛徒的出卖,薄一波等人不幸入狱,从此在草岚子监狱开始了五年的牢狱生活。监狱中条件艰苦,阴冷潮湿的环境和难以下咽的食物,让薄一波的身体再也不像从前那般康健,再加上敌人的迫害,他经受着难以忍受的精神压力。
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关心着我党的工作进程,并且和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团结起来,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党支部干事会为核心的坚强战斗集体。
后来还担任党支部干事、书记,同敌人进行斗争。
在监狱中,薄一波听闻了我党长征的胜利,党内领导人员的变化,和邓小平有关的事件。他建立了对党更深厚的忠诚和更坚定的信念,更是多次表达了对邓小平的尊敬。
邓小平也听说了薄一波等共产党人在狱中的英勇事迹,对他们给予了高度的称赞,并敦促党组织尽快营救几人。
终于,1936年9月,薄一波等54位同志经党组织营救出狱。次年,全面抗日战争打响,成立了新军部队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他先后任总队、第一纵队政治委员,率领战士们参与抗日救亡战争。就在与敌军酣战之时,中央传来的消息让他激动不已。
原来为了适应抗战新形势,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的邓小平与师长刘伯承,奉命到太行山区开辟晋冀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当时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隶属于一二九师,薄一波因为公务常来此汇报,因此也就有机会见到仰慕已久的邓小平。
薄一波对与邓小平相见的第一面印象深刻。
他想象中的邓小平是不苟言笑,时刻不离革命事业话题的,但实际见面后发现,这个年长自己四岁的领导人十分平易近人,还问起他们的生活,给予了他很多鼓励。
这让薄一波放松下来,几次见面之后,他也深刻感受到邓小平的智慧和魅力。邓小平对薄一波也一见如故,更是被他的事迹所震撼。
在邓小平的领导和薄一波的配合下,山西抗日根据地发展迅速,但阎锡山为了政治利益,不顾抗战需要,反而将矛头直指山西新军。为了限制我方发展,派兵进攻、残害爱国战士,对抗日部队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十二月事变”。
闻讯,八路军总部震怒,立刻整理军队管理,将决死一纵队纳入八路军总部直接领导,三纵队正式编入一二九师。
从此,薄一波便直接接受邓小平的领导,因而有更多的接触,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并肩作战
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势,我方节节败退,在国民党内部甚至还产生了消极抗战的苗头。此时,我党提出了在敌后进攻,扰乱敌人作战的计划。此次战役规模大,有105个团参战,因此也称作百团大战。
薄一波听命带领自己的部下积极参与,面对凶悍,武器装备精良的日军,战士们都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此次战役由邓小平直接指挥,他大胆将薄一波所在的部队作为主力部队之一,想借助本地部队熟悉战地的优势来抗击日军攻击。
这支队伍果然不负众望,同日军精锐部队作战70余次,还两次掩护八路军总部及一二九师师部成功转移。
薄一波所在的是一支年轻的队伍,相对来说缺少战斗经验,虽然凭借英勇奋战精神取得了胜利,但是部队也遭受重创,损失严重,人员锐减。从另一方面来看,残酷的战场也锻炼了战士们的战斗力,经此一战,决死队成为了真正的八路军。
邓小平把这支队伍所做的牺牲看在眼里,之后在百团大战的总结中,他对决死一纵队给予了高度赞扬,盛赞薄一波对军队的训练和管理。经历了生死作战,薄一波和邓小平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配合更加默契。
吃了败仗的日军把矛头直指太岳抗日根据地,并在1942年2月发起猛烈攻击。
与此同时,一直心怀鬼胎的国民党军命阎锡山部乘机侵犯八路军四十岭阵地。在腹背受敌,两面夹击的情况下,共产党仍旧粉碎了日军的“扫荡”。
但阎军钻了空子,抢占了浮山、翼城。
听闻此事,邓小平来到太岳区亲自视察,详细了解了阎锡山的可耻行径后,毅然决定发起浮翼战役。战役由邓小平指挥,薄一波和陈赓协助。因为熟悉地形,再加上斗志昂扬,我军有如神助,经两天战斗,歼灭阎军千余人,收复了浮、翼根据地。
这次战役对薄一波来说是个学习的机会,通过近距离对邓小平作战风格的学习,他感触颇深,激动地表示邓小平同志的决策和指挥让他受益良多。
抗日战争越打越烈,由于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迅速征服中国的计划破灭,但长期的抗战带来的就是物资的匮乏,补给不足,人员伤亡。邓小平和薄一波对战争的残酷和条件的艰苦终身难忘,并在严苛的环境中建立了更加深厚的革命友谊。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1943年秋,薄一波等一批重要领导干部收到命令,前往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而邓小平接替彭德怀留在太行山,主要负责北方局和晋冀鲁豫区的全面工作。
这一别就是两年,等到邓小平接到中共中央通知,赴延安参加党的七届一中全会时,两人都已经多了皱纹,多了几分沧桑。
再次相见,薄一波激动地握着曾经这位老首长的手,诉说着近年来的变化。邓小平也感慨道世事无常,故人相见,总让人感伤。
共同经历风浪
不久抗日战争结束,但是我军面对的危险并没有全部解除,国民党部队仍然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攻击我方。为了更好应对国内形势变化,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任命邓小平任书记和政委,薄一波是副书记和副政委。
薄一波欣然接受任务,全心全意辅佐邓小平的工作。
在日本正式宣布投降之后,我党顺应国内外的期望,积极配合中央争取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可阎锡山竟向中国共产党控制的长治地区(古称上党郡)进攻。
闻讯,薄一波与邓小平等立即返回太行解放区,组织军队进行反击,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不久,战役胜利的消息传来,远在重庆的毛泽东等人,有了更多底气和国民党谈条件。经此一战,薄一波对邓小平的远见和战斗指挥能力更是五体投地。
但我方和国民党的谈判并不顺利,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邓小平等率主力来到前线,连读打赢多场战役。
薄一波则在后方,一边支持前线,一边领导土改工作。可战争因为横亘的黄河无法继续推进,所幸次年,邓小平率12万大军突破黄河天险,浩浩荡荡的队伍准备南下,直逼南京政府。为了支持前线战争,薄一波协调各方,征调物资,竭尽全力全力保障供给。
终于,一个全新的中国在1949年成立,邓小平、薄一波奉命先后回到北京,工作上的联系就更多了。然而在不久之后,薄一波与邓小平因为不同的原因,分隔两地,但始终都在关心着对方。直到1978年底,两人才再一次团聚。
当时的两人已经经历了无数风雨波折,双鬓也发白。在征询薄一波的同意之后,邓小平给他安排了新的工作,让他协助自己进行改革事宜。
薄一波再也难忍热泪,表示自己一定会做出成绩。
薄一波有组建党组织和部队的经历,自身思想解放,富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再加上多年的战争经历,充满了魄力和胆识。接受到创办经济特区这一任务时,他充满了热情,在党内怀疑的声音不断的情况下,对邓小平的提议给予了大力支持。
作为邓小平的左膀右臂,薄一波最早来到广东深圳等地进行视察,和当地的商人进行沟通,征求社会各方意见。事实证明,邓小平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对中国的建设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之后数年,两人配合默契。邓小平充分信任这位忠诚的伙伴,遇到重大的问题,就会找来薄一波进行商议,或是全权交由他负责。
在抗战和发展新中国的数年中,他们相交甚笃,相知甚深。薄一波每每谈到自己和邓小平交往的经历,都会感叹到:“我实在从小平同志身上受益匪浅。”
可就在香港回归前夕,邓小平同志溘然长逝。
消息传来,举国悲痛,薄一波难掩不舍,热泪盈眶,在葬礼上几次失神呆立。对他来说,失去的不仅是一起建功立业的伟人,更是一生的挚友,是那段并肩作战,共同奋斗的岁月。
小结
如今,距薄一波同志也离我们而去已数年,但是他和邓小平同志的事迹将激励无数共产党人继续奋斗,两位老人之间深厚的感情也将随着岁月流逝愈发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