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南海怀仁堂装饰得金碧辉煌,灯光和军乐为现场又增添了几分庄严肃穆。终于,毛主席在5时准时走入会堂,幽默的说,在场的军官这次来不是打仗的,而是颁奖的。
接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授衔授勋仪式正式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毛主席将元帅军衔的命令状一一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这十人便是新中国的十大元帅,群众也称呼他们为“老总”或者“总”。四老就是朱老总、彭老总、贺老总、陈老总。三总就是林彪、徐向前和聂荣臻。
那么这几人经历如何呢?“老总”和“总”有何差别呢?军衔制度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军衔制的前世今生
军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军人的职务,军事、政治、专业素质和资历贡献以 及军兵种或勤务区分而授予各个军人的一种衔称。军衔制度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最早出现在十五、十六世纪的意大利。
中国军衔的设置从清朝末年开始,民国时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在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曾尝试设置军衔,但并没有规范统一的标准,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由于建设新型军队和军队管理国际化的需求,军衔设置才被再次提上日程。
1955年,我国正式实行军衔制。根据现任职务、政治面貌、自身水平等,军衔划分为六大等级,包括:元帅、将官、校官、尉官、军士、兵。其中元帅最为重要,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元帅共设置十位,要求极高,审核严格。
第一,必须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时期领导过重要武装起义,或者是参加者。
第二,必须在中华人民解放军各个重要时期担任领导者。
第三,必须领导指挥过重要战役,并且取得卓著功勋。
第四,在参与评定时已经有较高军衔。
按照这些标准,最终优中选优,敲定了元帅名单。后来根据资历、战功等,其中七人又有了“四老三总”的美称。
“四老”的由来
“四老”第一位是朱德,他德高望重,威名远扬,被尊称为“朱老总”。其一是因为他年龄最大,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二是因为他作战经验丰富,在战争中屡立奇功,更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变化。
朱老总出生于四川一户佃农家庭,幼年的贫困激励了他奋发的斗志,也磨砺了他坚韧的性格。
1909年,23岁的他加入中国同盟会,立志求学报国,之后加入云南部队,参与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统治。在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之后,又投身到讨伐袁政府的战斗中。
也是在此期间,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其后赴德国寻求救国之道,遇到了同在此留学的周恩来。两人一见如故,结为挚友。也是在周恩来的引荐下,他加入了共产党。
回国之后,正值大革命时期,朱德听从指挥向北进军。但是国民党的背叛让无数共产党人含冤而亡,朱德只觉悲从中来,愤恨不已,组织军队在武昌发动起义。
之后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跟随党进行土地革命。因为其在扩张红色政权过程中的出色表现,中央在1930年任命他为中国红军总司令。
这之后,朱德的表现更加出色,在抗击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多次建立奇功,并带领军队参加了长征,保留了革命力量,鼓舞了广大革命战士的斗志。
抗日战争期间,朱德率兵深入敌后,打赢多场战役,使敌人闻风丧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百团大战。在之后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毛主席还盛赞他“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如此看来,朱德经历了中国近代史所有重大事件,是中国发展变化的见证者,是名副其实的元帅,值得一声“朱老总”。
第二位老总彭德怀被主席称赞为“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他的英勇刚烈可见一斑,被称为“老总”自然也不为过。
彭德怀出生于湖南,自幼家贫,只读过两年书就务农下煤矿。
但心有鸿鹄之志,怎堪碌碌终身。于是他在18岁那年加入湘军,之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加入了大革命的队伍。这期间,彭德怀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于是在北伐走向低潮时加入了共产党。
面对国民党的迫害,彭老总带领部队成功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和朱德同志会师,从此在主席的带领之下进行土地革命,还参与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和革命同志团结一致,创造了奇迹。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他带兵奔赴华北前线,积极和国民党军队合作,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等重大战役。此后还策划了百团大战,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解放战争期间,他以弱抗强,仅以2万兵力对抗50万敌军,保证了陕甘宁解放区的安全。其后,又解放了西北五省,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美军进攻朝鲜之后,彭德怀又接受主席的指令,带兵远赴朝鲜,在冰天雪地,异国他乡之中将美军打退回“三八线”,取得了谈判的条件,最终取得抗美援朝胜利。
彭老总经历丰富,战功累累,是伟大的战士,伟大的元帅。
贺老总可谓是一员猛将。他出生于湖南一户贫苦家庭,年少辍学务农。困苦的生活经历让他深知底层人民的苦难,也培养了他嫉恶如仇,英勇无畏的性格。
深受封建制度荼毒的贺龙,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毅然加入革命党人的队伍,搞起了起义。面对武器不足的困境,他和同乡抄起菜刀打倒了县长,从此他的英勇传遍了革命队伍。
在袁世凯侵吞革命果实,在北京称帝后,贺龙开始北上讨袁,过程中他接触了共产主义,也在北伐遭国民党背叛之后,果断到达南昌,支持共产党的武装革命,并成为了共产党的一份子。
之后贺龙参与了土地革命和长征,并且战功累累。三湾改编时,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在军中流传,极大地激发了起义军的战斗热情,毛主席也称赞他是“红二方面军的旗帜”。
抗日战争打响后,贺龙愤慨不已,发誓一定要把日军赶出中国。他带领部队深入敌后,在忻口战役中和国民党军队配合默契,取得了雁门伏击战等重大胜利,保卫了晋西北地区。
之后他进军冀中,在大曹村、曹家庄、邢家庄、黑马张庄大败日军,所向披靡。在河间县的齐会战斗中,他虽身中毒气,但依然领兵作战,抗战前线,神勇无敌,英名远扬。之后的陈庄战斗,他更显英勇无畏。
日军溃逃之后,贺龙先后参与了绥远战役、晋北战役、吕梁、汾孝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之后又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及大西南的解放和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贺龙英勇无敌,智慧胆识过人,是不可多得的战斗奇才,“老总”这个称号非他莫属。
最后一位老总就是陈毅。他生于四川,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曾赴法国勤工俭学,回国之后,进入了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同年入党。他知识体系完善,见识非凡,在当时是不可多见的人才,自然被委以重任。
他先后参与了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屡立奇功,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数黄桥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和上海战役。
上海战役作为渡江战役的收官之战,重要性可想而知。
当时蒋介石亲自到达战场指挥,妄图坚守阵地,赢得美军支持。陈毅作为指挥官,早已做好决一死战的准备,但考虑到上海的经济和地理地位,他提出“瓷器中打老鼠”的作战方针,力图在保护上海的前提下打胜仗。
最终,在陈毅的灵活指挥下,我军英勇难当,所向无敌,敌军节节败退,溃散逃散。
新中国建立后,陈毅还在外交上做出贡献,主席评价说“陈毅是一个好同志”,他毫无疑问值得一声“老总”。
“三总”的故事
“总”和“老总”虽说差了一字,但并非说“三总”的功绩就不如“四老”。他们也为新中国的建立殚精竭虑,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总第一位是林彪。他生于湖北,家族兴旺,颇有威名,自幼接受过私塾和新式学堂教育,并在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并加入了共产党。
土地革命时,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他带兵英勇对抗,为红色政权的扩张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伴随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我军开始了史无前例的长征。在此期间,林彪带领队伍参与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等著名战役。
全面抗战打响之后,林彪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在平型关一战中,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但是在之后的战争中受了枪伤,从此落下了植物神经紊乱症。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之后,他先是听从中央安排进入了山东同国民党作战,之后来到了东北,在身体病痛的情况下,依旧带领将士在一线作战,歼灭敌军30余万人,并在之后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大败敌军,促进了全国统一。
第二位“总”徐向前出身贫苦,但是18岁时凭借努力考上了山西国民师范速成班,开启了不平凡的一生。他在24岁又进入黄埔军校学习,之后参与到大革命中,并在此期间加入了国产党。
大革命失败之后,他又随党进行土地革命。在艰苦的条件下遭受到国民党的三次围攻,凭借着早期的作战经验,对当地的熟悉,以及兵力对比悬殊的实际情况,他果断采取游击战术,在三次反围剿中取得胜利,英名远扬。
之后又主动出击,获得了“三战三捷三扩编”的战绩。之后又参与了长征,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
在内忧难解之时,日军又侵入中华大地。为了劝说国民党合作抗日,山西出身的徐向前说服自己的老乡阎锡山为我军抗日提供帮助。之后,同邓小平、刘伯承合作,在凤凰山战斗、长生口伏击战、神头岭战斗等战斗中屡败敌军。
其后的解放战争中也能看到徐向前英勇作战的身影。他率兵进军山西,灵活运用战术,善用人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弱胜强,将盘踞山西的阎锡山彻底打退。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他依旧奔波一线,为中国建设鞠躬尽瘁,此等英雄,值得尊重。
聂荣臻也非出生于富贵人家,但也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在20岁远赴法国学习。4年之后加入共产党,次年赴苏联继续深造。凭借所接受的军事知识和出国后的见识,聂荣臻在北伐和土地革命中做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中,面对日军猛烈攻势,徐向前一边战斗,一边在五台山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主席称赞说:“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之后的平型关一战,他和林彪配合默契,打得日军四散溃逃。值得一提的是,在黄土岭战斗中,阿部规秀中将被他的指挥击毙。这是抗日战争中被击毙的职位最高的指挥官,此举极大地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也激励了无数抗日战士。
在之后的正太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和辽沈战役中,他的军事智慧和英勇表现更是可圈可点。
待到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总部从西柏坡迁至北平时,他还和叶剑英在西苑机场举行了阅兵式,并陪同主席等人进行检阅。
聂荣臻为中国解放尽心尽力,为保卫祖国英勇作战,他也值得“总”的称号。
小结
时至今日,几位元帅早就离我们而去,但“四老三总”无论用什么称号进行称呼,他们所做的贡献都同等重要,他们在后人心中都被同等尊敬。正如落日余晖仍能点缀一片天空,无论几位前辈离我们多远,伟人的贡献永远闪耀灿烂,英雄的英名和事迹将被传颂,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