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2年,重庆歌乐山中央医院内,一个报童跑进了周总理的病房,将一份报纸递给了周总理。
周总理接过报纸后,随口问道:“最近有什么事情发生吗?”
报童回答说:“也没什么事,就是听说前两天仓库老太爷因打摆子死了,现在家人正在忙着料理后事。”
周总理听后,顿时一慌,不顾众人阻拦立马要求出院。
当他看到仓库老大爷的棺材之后,顿时怒声问道:为何瞒我?
仓库老太爷究竟是谁?他和周总理到底是什么关系?周总理为何如此关心他?
与儿子共渡难关
这个让周总理忍不住发脾气的人,就是他的父亲周贻能。
周家在当地曾是高门大户,但自从周贻能的父亲因病去世后,家里便彻底没落。为了生计,周贻能便四处奔波,但由于他不会溜须拍马,每个工作都干不长久。
因此,只能不断往更远的地方找工作。这也就导致,周总理在年幼的时候,极少能够见到父亲。
但年幼的周总理,明白父亲的不易,不仅从未埋怨过父亲的缺席,还会主动揽下家中力所能及的事物,不让父亲为自己以及弟弟们担忧。
周总理对父亲的感情很深,他曾在外出求学时,将对父亲的思念写在了作文里:
“今日为旧岁除夕,家家爆竹声不绝于耳,南俗晚间聚家人父子团聚一案共食,名曰守岁饭,北地不知又是习否?北堂久不闻唤子之声。回思依依膝下,此情此景,悲慨无垠。今夕尤令人泪盈枕席,竟夜不能寐矣!”
在周总理参加革命后,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和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并不能时常与家人保持联系。
周贻能作为一位父亲,虽然时时刻刻都在担忧儿子的人身安全,却也尊重儿子所做出的决定,并支持儿子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付诸的行动。
虽然不能与儿子联系,但周贻能每天都要买一份报纸,时刻关注着儿子的动向。
在1927年的时候,周贻能偶然间从报纸上得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正在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想到儿子周恩来正在上海进行革命工作,周贻能便十分担忧。他不能阻止儿子的理想,于是就选择抛下工作到上海陪儿子一起渡过难关。
在上海的那段时间,周贻能一直帮助周总理做着联络员的工作,直到周总理离开上海为止。
在顾顺章叛之后,周贻能甚至还利用自己的身份作掩护,帮儿子做一些秘密联络的工作。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各地都充斥着战火的硝烟。周总理非常挂念父亲的安危,想要将父亲接到身边。但由于这时的革命基础还很薄弱,环境不够稳定,周总理只能暂时放下这个想法。
1938年5月中旬,浙江战乱频发,周贻能前往武汉投奔儿子。
在周贻能到达武汉当天,周总理恰巧应邀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二次理事会。
不过,为了尽快见到父亲,周总理在发言完毕后,含泪向参会人员说道:
“我要失陪了,因为老父亲今晚十时到汉口。暴敌使我们受了损失,遭了不幸,暴敌也使我老父亲被迫南来。生死离合,全出于暴敌的侵略。可生死离合,更增强了我们的团结。告辞了!”
语毕,会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周总理匆匆离开,赶去见父亲。
周父去世
几个月后,父子二人短暂的相聚时光被打破:日军火力逐渐向武汉逼近,武汉内的人员不得不进行紧急转移。周贻能与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一起被护送撤离,从武汉出发,几经辗转抵达重庆红岩。
到达重庆后,周贻能等人便定居下来。此时周贻能虽然已经60多岁,但他老人家闲不下来,想为大家做些事情。但因自身年事已高、身体虚弱,周贻能便被安排做些看守和打扫之类的工作。
周贻能为人忠厚,平易近人,并未因儿子的身份搞特殊,不仅在工作上井井有条,还与其他人相处的非常融洽。
后来据童小鹏同志回忆:老人家(周贻能)还很喜欢喝酒。
有一次,周贻能喝多了酒,周总理见状便委婉地劝父亲:
“你喝多了酒,既伤害自己的身体,还要有别人在旁边照应你。我们这里这么忙,也不好麻烦人家啊。”
但话虽如此,周总理也并没有禁止父亲喝酒。在闲暇之余,偶尔也会与父亲一起喝一杯,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周贻能自己一个人喝。
1942年6月,周总理因长期操劳而患上疾病,住进了医院做手术。在住院期间,其父亲周贻能也突然中风,被送进了医院。考虑到周总理的身体原因,邓颖超并未告知他父亲生病的事。
7月6日,病房里的周总理在与妻子写信时还提及父亲的生日,说等到自己出院时会错过父亲的生日,所以想让妻子问问父亲,在他生日那天想要怎么过,如果想在生日那天请人吃面的话就不必等自己回去了,自己出院后回去再补。
7月9日,周贻能的病情突然开始恶化,高烧持续不退,医生进行紧急抢救。即使如此,周贻能还是于7月10日去世,享年68岁。
这时的周总理刚刚手术完,根本就下不了床。但他心里又觉得不对劲,于是便写信给邓颖超说:
“爹爹的病症,除疟疾外,还宜注意他的年事已高,体力虽好,但他过分喜欢饮酒,难免没有内亏。”
随之附上的还有一些治疗方法和饮食注意事项。
董必武和邓颖超等人考虑到周总理刚做完手术、身体还很虚弱,再三商量后,决定暂时向周总理隐瞒这件事。
于是众人就先将周贻能的灵柩暂时安置,同时派两名代表前去看望周总理,安慰他并让他在医院安心养病。当周总理问及其父亲的身体时,两位代表虽然不愿对着周总理撒谎,但为了不影响周总理的身体健康,便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病情好转不少,等到你出院时就该痊愈了。”
周总理遗憾终生
听闻父亲病情好转,周总理给妻子写信表达感谢。
“闻爹爹病渐愈,甚放心,并谢谢你的偏劳!”
信刚写完,病房内一侧的花瓶突然毫无征兆地落地,碎了满地的碎片。
周总理并没有多想,反而提笔作了一句诗:
“我病已愈人去也,花枯瓶碎好回家。”
就在当日下午,前来送报的报童在无意中说出:
“仓库老太爷因打摆子死了,现在正忙后事”。
周总理顿时大惊,猜测可能是父亲情况不好,于是便决定提前出院。
7月13日,周总理一到家后便向妻子询问父亲。邓颖超见隐瞒不下去,只好坦言父亲因病情恶化,救治无效已于三天前去世......
周总理听到这句话,顿感晴天霹雳般。过了很久,周总理才恸哭不止,质问妻子:
“别人不了解我,你为什么也要隐瞒?”
周总理明白众人向他隐瞒此事的缘由,他无法责怪他人。
在得知父亲遗体安置的具体位置后,周总理拖着尚未痊愈的病体,沉重地向父亲走去。
看着父亲安静地躺在那里,周总理泪如雨下。怎么临住院前的匆匆一见,就成了最后一面了呢?父亲临别前一定还想再见自己一面,一定还有很多话想对自己说吧。可自己甚至都没能来得及,为父亲再过一个生日。这份愧疚和遗憾终究还是成为了周总理永远的痛。
随后,周总理坐在父亲的灵柩旁,一直到第二天。
7月14日,周总理的父亲出殡。周总理和妻子等为父亲举办了一场简单的悼念仪式。随后,周总理将父亲的遗体安葬在小龙坎福元寺的一块墓地。
随后,周总理给毛主席写信道:
“归后始知父亲病故,悲痛之极,抱恨终天,当于次日安葬。”
在这之后,周总理更是携妻子一起为父亲写了一篇讣告,部分内容如下:
显考懋臣公讳劭纲府君……经医治无效,延至当晚十一时逝世,享年六十九岁。男恩来适因病割治于中央医院,仅闻先父患症,比于昨(十三)日遄归,方知已弃养三日,悲痛之极,抱恨终天。媳颖超随侍在侧,亲视含殓,兹业于今(十四)日清晨安葬于陪都小龙坎之阳,哀此讣告……
周总理与父亲的关系非常深厚,一直以来他都非常敬重和爱护自己的父亲。
1997年,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在周总理故居曾展示过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的人正是周总理的父亲周贻能,而在照片背面写有四个字:“爹爹遗像”,是周总理亲手写上去的。
周秉德还说:“这张照片是伯伯(周总理)生前一直带在身边的。”
小结
周总理对父亲的感情至纯至真,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同样,周贻能对儿子的爱护之心,更是让人为之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