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回顾了二战中经典的海战主题电影《中途岛之战》。中途岛战役中,日本和美国的海战的较量主要是航空母舰搭载的舰载机的较量。
而今天我们推荐给大家一部拍摄于1981年的德国二战主题电影《从海底出击》,这部电影经典的展现了二战当中德国和英国围绕着英吉利海峡的封锁展开的潜艇攻防战的过程。
电影一开头就用字母的方式交代了影片的背景。二战德国采用U型潜艇封锁英吉利海峡,但损失也是非常大的,一共有4万多名德国潜艇官兵参与二战,但最终死亡的超过3万人。
而本片是根据二战期间战地记者布赫海姆伴随U-96进行过一次巡航,之后写成小说《Das boot》,本片就是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影。
所以电影一开头就是记者跟随舰长来到潜艇基地,一帮潜艇官兵在醉生梦死。
电影展现这个桥段其实也是揭露战争的残酷性,大多数潜艇官兵都知道每一次出航都很可能是有去无归。所以他们每次出航前都是醉生梦死。
之后他们一起登上了U型潜艇,起锚奔赴英吉利海峡。
之后的影片大部分是在压抑的潜艇空间中展开。包括50人共用的一个厕所。
包括压抑的仓内空间,以及需要轮换使用的铺位。
航行一开始,舰长就搞了一次真真假假的预警,来考察官兵的反应能力。
舰艇紧急下潜,所有的船员都需要集中到前舱。
之后演练潜艇的下潜,一般的安全深度150英尺,超过这个限度,潜艇受到的压力会剧增,很可能会被挤烂。
而这时舰艇发现了海面上出现状况:
收到消息32号潜艇发现英国船队,要求该潜艇去支援。
海面上风雨交加,状况非常差,海面什么都看不到。
舰长只能要求潜艇下潜,在水下听要比看效果要好。
当舰艇以为遇到的是商船,但很快发现是英国的驱逐舰。
驱逐舰发现了潜艇的潜望镜,于是投下了深水炸弹。
这一段影片非常的紧张刺激,驱逐舰就是潜艇的猎手,潜艇要在驱逐舰的围猎下逃脱还是比较困难的,就是一场心理战争
在驱逐舰接二连三的深水炸弹的打击下,险象环生。
最终在舰长沉着冷静的指挥下,潜艇躲过了这一劫。
这段视频非常的紧张刺激,是影片中的代表
逃离驱逐舰的围猎后,遇到了德国人自己的潜艇。
之后潜艇发现了英国人的商船
于是舰长指挥对商船发动鱼雷攻击。
但击沉三搜商船后,再次遭到英国驱逐舰的围猎
在舰艇受损后,又发现了敌人又有一艘驱逐舰靠近。
在紧急情况下,舰长指挥潜艇迅速下潜,超过了安全深度。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舰艇很多部位开始承受不住,螺丝开始崩裂。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轮机长精神崩溃了
但舰艇终于摆脱了敌人的驱逐舰,从新升到水面,但看到了他们击中的商船在燃起大火。
而大火中有船员发现了他们的潜艇,跳海求助,但舰长命令潜艇后撤,没有实施救援。
舰队再次接到命令,要求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去地中海。
舰艇在西班牙接受补给
直布罗陀海峡已经被英国舰艇封锁,舰长清楚是不大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希望将部分舰员留在基地,但遭到否决。
直布罗陀海峡全部是英军的军舰,潜艇想要潜过去不被发现比登天还难
很快潜艇就被英国人发现,遭到了英国人的飞机的轰炸。
领航员受伤,舰艇受损,舰艇快速下潜
最终潜艇坐沉到了海底,远超过潜艇的安全深度,潜艇已经支撑不住了
潜艇已经无法升起,氧气也快要耗尽,唯一的办法就是抢修,赌一下高压排气将水排出去能上浮
而上天眷顾,舰长最终的计划终于成功。
最终潜艇顺利的回到了基地。
但在基地,潜艇却遭到了盟军飞机的轰炸,在海上没有沉没的舰艇最终沉没在船坞中
电影背后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是从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开始的。
和苏联瓜分完波兰后,德国军队突然西进,德军穿过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对法国北部实施闪电式的进攻,迅速直逼英吉利海峡。
在德国的闪电战下,5月20日,德军第二装甲师进抵大西洋沿岸,完成了对英、法联军北翼的合围。最终英法盟军只能在敦刻尔克组织实施了大范围的撤退,从而将33万多人撤退到英国。
在法国投降后,德国对英国发动了代号为“海狮计划”的行动,对英国实施大面积的空袭,希望打破英国人抵抗的意志。
而英国因为是岛国,所有的物资都要通过海运运输,所以德军对英吉利海峡进行封锁,同时对大西洋上的商船进行攻击,想要彻底风搜英国。而当时德国主要采用了U型潜艇执行对英国商船的攻击行动,这就是这部电影的背景。
1939年10月中旬,德军“U-47”号潜艇在艇长普莱恩少校的带领下,潜入英国军港斯卡帕湾,击沉皇家海军战列舰“皇家橡树”号后毫发无损地返回德国母港。这引发了德国人对潜艇战的重视,希特勒批准了德国海军潜艇司令邓尼茨建造潜艇的计划,德国国内的潜艇造船厂由3个发展到16个,制造速度由每月4艘增加到20-25艘。希特勒还同意了邓尼茨的“无限制潜艇战”建议,让邓尼茨放手去干。所谓“无限制潜艇战”就是通过潜艇在海上打击和消灭盟国商船队,打垮盟国经济进而使对方屈服。这也一直是德国海军潜艇司令卡尔·邓尼茨最向往的海战方式。
德国实施潜艇作战后,英国人加强了驱逐舰对抗潜艇,甚至丘吉尔把巴哈马群岛、牙买加群岛等英属殖民地的海空军基地主权转让给美国99年,美国送给英国50艘一战前后建造的旧式驱逐舰用于护航。
在战场形势发生变化后,邓尼茨发展出了狼群战术,所谓群狼群战术,即用多艘潜艇组成小分队,像狼群一样轮番对敌方军舰和运输船发起水下攻击。德国海军用“狼群战术”时,集中几艘潜艇力量,攻击一个海上目标,用几艘潜艇的攻击力来摧毁重型舰船。德国海军用“狼群战术”,组织成群潜艇袭击盟国的海上舰船,破坏盟国的海上运输线,使盟军蒙受重大损失。德国潜艇最高攻击纪录是在两天内击沉盟国38艘商船。在1942年一年内,德国“狼群”达到了击沉盟国商船的最高峰。全年共击沉商船1160艘,总吨位达630万吨,而自己的损失率却不到7%。英国首相丘吉尔不得不承认:“二战中唯一令我感到不安的,就是德国的U型潜艇。”
在德军潜艇的封锁下,英国的商船无法保证运输,物资供应越来越困难,为此盟军不得不改变战术,发明了更先进的船用雷达来搜索潜艇,增加了航母护航,用舰载机来反潜等等,到了1943年,德国人的潜艇战术彻底失去了在海面对抗的优势,该年5月,德国有41艘潜艇沉没,邓尼茨的儿子也在这个月里的一次战斗中葬身海底。所以这个时候悲观情绪才彻底笼罩了德国的潜艇部队。
所以本片就真实的反应出来这个时间段德国的潜艇部队从称霸英吉利海峡到潜艇作战的折损越来越高,所以潜艇官兵在出海前,才会笼罩着如此悲观的情绪。
《从海底出击》这部电影可看的地方在于在狭窄的潜艇空间内营造了压抑的气氛,而接连遇到的几场战役,让观众的心始终跟潜艇的命运悬在一起,虽然这部电影时长达到了三个多小时,但在这种节奏的掌控下,会觉得一环套一环,没有放松的时刻,这样的剧情推进和设计要比现在某些国产大片比如前一段时间某名导的抗美援朝电影空洞的剧情,没有悬念的故事情节,强行添加的所谓亲情的故事,看过之后就如同一个向领导汇报的PPT,根本抓不住观众的心要好得多。
而《从海底出击》虽然是德国人拍摄的电影,但其整体电影中通过舰艇官兵的悲剧性事件,实际上也是在反思这场战争带给人类的究竟是什么的问题。看完电影还是感觉比较沉重的。也正是因此这部电影得到了1985年第55届奥斯卡奖的多项提名。
注:本公号推荐的电影都可以私信获取观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