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农架林区新华镇石屋头村走村串户的过程中,我们惊讶地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在重要位置悬挂着一副装裱起来的家规家训,每家的内容各不相同。比如,“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勤学上进,与人为善,忠厚孝顺,踏实干事。”据介绍,这些家规家训都是由村里一位叫田思凤的老人写的。已经80岁的田老先生是神农架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花鼓的传承人。
△在神农架林区新华镇石屋头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重要位置悬挂着一副装裱起来的家规家训,每家的内容各不相同。图为村民胡开学家的家规家训。 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佳珊 摄
12月1日,我们带着好奇去拜访了这位老人——石屋头村老百姓口中的“文化乡贤”。老人介绍了这些家风家训的写作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重视家教家风。2014年,受新华镇党委和石屋头村党支部的邀请,田老结合各家的实际情况,为村里的每一家编写提炼了家规家训。老人说,自己一共写了112户,每一家的内容不重样。问及此举的结果,老人说:“村里打架的少了。”
我们再一次遇到田思凤老人,是在12月5日。在石屋头村的最后一晚,我们碰上了石屋头村文艺服务队的一场排练演出。这支文艺队的成员都是本村村民,而总导演和总编剧正是田老先生,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村民们排练。
△12月5日,我们碰上了石屋头村文艺服务队的一场排练演出。这支文艺队的成员都是本村村民,而总导演和总编剧是田思凤老先生。在排练结束后,演员们和导演兴高采烈地合影。图中一排左四为田思凤老先生。本报融媒体记者 贺春兰 摄
田老先生虽然身体有些瘦弱,但能感觉到一种执着的力量。
这天晚上的节目很多。在事关乡村治理的说唱类节目《管得宽》的排练中,一个爱管闲事的主角“王老汉”与多个“村民”展开了对话:
“你又在烧火?防火公约你不看,何况现在出天旱;严禁野外来用火,人人都把责任担。”
“我烧个田边,与你啥相干,就你管得宽。”
“这天干火燎的,万一发生火灾,你不但要罚款,还要坐牢,你说我管不管?我就是要管得宽来管得宽。”
节目中,“王老汉”在孝敬老人、保护环境卫生、森林防火、禁止乱砍滥伐、规劝懒汉等问题上不厌其烦地劝说着“村民”。
“这些节目一方面宣传了政策;一方面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我想让我们的石屋头村更好。”说这话的是田产杰,是文艺服务队的主要成员,也是年龄最大的演员,虽然今年已经75岁高龄,但参与了多个节目。
△图为一场村民自导自演的地花鼓表演《咱爱咱们的石屋头》,从左至右,演员分别为吕晓红、甘良枝、高长玉、袁训容。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佳珊 摄
文艺队还排练了“接下句”表演《二十大报告越学越高兴》、三句半《廉政建设放光彩》。这些节目或是传递了党中央精神,或是突出了石屋头村村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对文明乡风的向往。
多位年过半百的演员们沉浸在表演中。时而穿着长褂,时而戴着墨镜,他们根据演出内容,不断地调换着虽然简易但也颇有味道的演出服和道具。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演员是我们之前见过的“熟面孔”,比如经营“香桂小院”民宿的农户夫妇,还有“一把手”的妻子等等。
这些平时满面沧桑的农户们,现在个个光彩亮丽、放松自如,我们在现场深受感染。
他们的改变,帮扶的力量不可或缺。
2021年,湖北省政协办公厅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来到石屋头村时,得知这里曾经有过一支文艺服务队,但各种原因导致队伍于6年前解散。得到湖北省政协办公厅的专项经费支持,驻村工作队重整文艺服务队,每人每排练一小时补贴15元。在王平看来,其实这15元对演员们只是象征性的补贴,大家愿意参与是因为自身的积极性,“不仅仅对文明乡风的建设有意义,而且这些生命本身也需要绽放。”据王平介绍,现在文艺队有15名成员,有空的时候大家都会积极赶来排练。
在省政协办公厅的支持下,村里还建了一个“乡村大舞台”。听说,今年8月的一场演出,居然有几百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包括附近村庄的村民。这在山高路远人稀的石屋头村可谓是一个现象级的存在。
策划统筹:贺春兰 李木元
记者:贺春兰 李佳珊 李玉祯
视频剪辑:李玉祯
文字编辑:杨伟伟 杨智嘉
新媒体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