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央视新闻12月20日报道,前瑞士外交官让-丹尼尔·鲁奇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和英国“不道德地”阻止了乌克兰和俄罗斯在2022年4月可能达成停火协议,并希望借此“削弱俄罗斯”。

让-丹尼尔·鲁奇表示,和平谈判时他就在土耳其,担任瑞士驻土耳其大使。乌克兰和俄罗斯初步同意了一份停战草案,根据该草案,乌克兰将放弃加入北约的愿望,宣布中立,并限制武装部队的规模,以换取国际安全保障。停火触手可及,但当时发生了非常不道德的事情,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敦促乌克兰领导人不要签署任何协议,“只要继续战斗”。美国防长奥斯汀几天后说,不,现在停火为时尚早,我们必须要先削弱俄罗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丹尼尔·鲁奇的“坦诚”,让人明白了谁是俄乌冲突的主要“拱火者”。这就像仿佛两个打架的人,不想再打了,而一旁围观者,却在递枪递棒,美英显然就是那种带头“递枪递棒”的人。

“屁股决定脑袋”,让-丹尼尔·鲁奇之所以如此“坦诚”,是因为“他们也许削弱了俄罗斯,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削弱了西方世界,美国没受影响,但是欧洲被削弱了。”瑞士身在欧洲,当然不愿看到这种状况。

被裹挟进俄乌冲突后,欧洲面临着政治困境、经济压力和社会动荡等多重挑战。俄乌冲突导致欧洲经济遭受重创,欧洲多国切断了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导致能源价格飞涨,工业企业成本增加,老百姓生活负担加重。德国、法国等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国家被迫转向购买美国高成本的液化天然气,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困境‌。同时,德国、法国等国家因能源转型和政治改革等问题陷入了内讧和动荡,未来大选结果充满变数‌。

但即使如此,无论美国现在的总统拜登,还是新当选的特朗普,一直是确保“美国利益优先”。12月20日,正在等着就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对欧盟发“最后通牒”:要么买油气要么被加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不断为俄乌冲突拱火浇油,对乌克兰提供史无前例的军事援助;一方面却又向中方甩锅推责,不断抹黑中国,对中俄正常经贸往来进行无端指责。

中国日报报道,12月16日,美国代表在安理会上指责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呼吁美国认清当前乌克兰问题的形势,美国代表团的发言稿也“应该改改”了。

追随美国而深陷俄乌冲突,为俄乌冲突痛苦不已的欧洲,依然在附和美国的立场。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2月16日,欧盟理事会发布公报表示,欧盟通过了第15轮对俄罗斯制裁措施。据路透社、法新社等报道,这份新的“一揽子”制裁措施中,以所谓“为俄罗斯提供军事物资”等为由,在制裁名单中新增了84个实体和个人,其中包括7个中国实体和个人。

对于以上行为,12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表示,中方一贯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对欧盟无理制裁中国企业表示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一直致力于劝和促谈,从未向冲突方提供武器,严格管控军民两用物项出口,对无人机出口管制范围和措施是全球最严水平。

在俄乌冲突中,真正的“拱火者”贼喊捉贼,显示包藏祸心的伪善者态度。正如林剑所说,“当前包括欧美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在同俄罗斯开展贸易”,美欧国家一边对乌克兰提供史无前例的军事援助,一边对中俄正常经贸往来进行无端指责,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大家记忆犹新的是,央视国际新闻报道,10月9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欧盟会议现场,霸气回怼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指责:“你们这些西方国家,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从土耳其、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高达85亿美元,你们居然还批评我们,简直太虚伪了。2023年,你们西方人购买俄罗斯石油比2022年多了44%,你们收缴西方人民的税款充实了俄罗斯的国库,然后你们却指责我们与俄罗斯友好,是你们在资助俄罗斯。在巴以、黎以冲突中又是谁在资助以色列屠杀平民?把虚伪演绎的淋漓尽致!” 这段话把欧盟有些国家的“遮羞布”揭了下来,可以看出有些欧盟国家是多么虚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乌冲突的主要“拱火者”,一边不断“拱火”,一边仍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利益。央视新闻报道,12月4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乌克兰需要让18至25岁这批更年轻的人参与到对俄作战中。这是视生命如草芥的言行。同样是布林肯,参考消息报道,12月18日在纽约参加美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座谈会上表示,美援乌资金大部分都被用在了美国国内的国防工业基地,“我们在保卫乌克兰上花的大部分钱都用在了美国国内的国防工业基地上——制造、生产乌克兰人需要用来自卫的东西。美国良好的就业正是由此而来。”

左手拱火扩大战争,右手财源滚滚来。今年2月,布林肯在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的小组讨论会中发言时,曾语惊四座地提出“餐桌菜单论”——“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坐在餐桌旁,就会出现在菜单上。”前瑞士外交官让-丹尼尔·鲁奇的话表明,某些国家确实一直在践行该理论。

(大众新闻记者 周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