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感关系与出轨关系当中,原配与第三者都最为纠结的一个问题就是:
在两段情感关系的复杂纠葛当中,爱的归属权到底属于谁?
谁才是真正该被淘汰的一方?
原配认为自己与出轨方拥有长久的感情基础,于情于理自己的情感关系都是完整的,明知有伴侣还选择插入其中的人才是第三者,因为介入他人的感情,明显不符合礼仪廉耻与情感道德。
因为在原配的视角当中,自己的感情是一段美好的过去,看不到出轨者在后来者面前的包装,只记得出轨者曾经也是一个知心的爱人,是一位默契的伴侣,看不到这个人三心二意、心猿意马的陋习,那么只能将炮口对准后来者。
而后来者则会认为,爱情没有先来后到,自己与出轨者的感情才是真爱,感情已经破裂却还强势不肯放手的原配,才是那个真正多余的人。
在后来者的视角呈现的,是一段梦幻的恋爱,看不到出轨者在自己原配面前的伪装,只记得出轨者曾经强势激情的追求,是一位有魅力的理想型,看不到这个人昭然若揭的欲望与阴暗面,那么接受攻击的,也只能是原配。
三角关系当中谁才是第三者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如何宣泄原配和后来者各自内心愤怒的问题。
在无数三角关系的竞争当中,这个问题被更加尖锐的暴露出来。原配与后来者的矛盾,都来源于与出轨者的关系,但同时,两个人对出轨者的感情都是复杂纠结的,有多爱即有多恨。
于是双方都会形成这样一种惯性潜意识:
“我知道最恨的人本应该是出轨者,知道应该立刻断绝畸形关系,但同时自己也确实无法轻易控制对出轨者的依赖、执念、习惯,三角关系使我的愤怒、仇恨、厌恶无法消解,所以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我和出轨者保持现状,让对方立刻出局。”
真正拥有正面价值观、坚定原则且道德感高的人,根本不会主动让自己长久置身于三角关系,总会想各种方法让自己摆脱这种感情泥潭,但人性也总是难以轻易掌控的,知道该怎样去做,但真正落实起来却极其困难。
三角关系当中的伤害就是这样产生的,最为残忍的就是,无论是原配还是后来者,自己的困境,只能够短暂通过对抗另一个身处同样境地的人来缓解,因为对出轨者的仇恨根本无法轻易脱离回忆,所以只能这份仇恨转移。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原配到底是白玫瑰还是白米粒,后来者到底是朱砂痣还是蚊子血,两个人都为这场战争赌上了自己的尊严与骄傲,但却忽视了这段三角关系出现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原配和后来者无论如何对抗,无论怎样对比和较量,最终必然饱受折磨两败俱伤,这场三角关系当中,只会出现一个赢家,无论最后是谁,出轨者都一定赢。”
所以,谁是那个应该背负恶名的第三者?
看清三角关系出现的本质,你就能明白,任何情感关系当中的第三者,都是出轨者不断权衡且三心二意的情感观念,而那个所谓的第三个人,只是一个具体到现实当中的呈现和表象。
原配伴侣认为后来者是那个得到点激情就来炫耀的挑衅者,认为出轨者总是一时新鲜感上头,婚外恋的主动挑战方一定是后来者,却不知道真正向婚姻发起斗争的,是出轨者步步紧逼的不忠。
后来者认为原配伴侣只是占据天时的阻碍者,认为出轨者对过去只是出于照顾的情谊,自己被迫婚外情的罪魁祸首,一定是原配的存在,却不知道真正伪装成爱来入侵自己的,是出轨者图谋不轨的欺骗。
对于原配伴侣而言,没有后来者,出轨方也未必能好好安心过日子,也会有暧昧、含糊、不清不楚的无边界状态。
而对于后来者而言,没有这个原配伴侣,出轨方也未必想跟你认真组成婚姻,毕竟情感能够轻易转移一次,就难保不会出现第二次。
1
三角关系中的“中心话语权”,
解答了不被爱的人到底是谁
在后来者的观念当中,爱没有先来后到,不被爱的人才应该出局。
但后来者又是否真的在出轨者身上的,得到了爱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十分耐人寻味,因为在许多出轨者的描述当中,自己和原配伴侣的感情早已枯竭,自己的一片赤诚都奉献给了后来出现的新人,对原配伴侣是处于责任、习惯和外界压力的照顾。
但既然如此,出轨者又为何不真正担起责任与骂名,真正以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这两个受伤的人?
明明可以处理好一切之后再坦诚开始新的关系,明明可以为自己口中所坚持的责任而做出补偿,为何出轨者却偏偏没这么做。
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曾提出这样的观点:爱不是同一个特定的人的关系。
“它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倾向。这种态度、性格倾向决定了一个人同整个世界的关系,而不是某一个<爱的对象>的关系。”
这也就是说,“爱”根本不是针对于谁所拥有的战利品。
在三角关系当中,根本不是“他爱我,他不爱你”的游戏,真相其实是,没有人能够真正被爱呵护、被爱滋养,是“他不爱任何人,他也给不出真正的爱”。
陷入三角关系当中的出轨者,根本没有对爱的塑造与呈现能力,畸形的爱离真正的爱十万八千里。
正如艾瑞克·弗洛姆的观念,“爱”一旦畸形,就决定着出轨者的所有情感关系最终都必将走向崩塌:
对原配伴侣的感情被转化了,最终无数的失望与无力招致背道而驰后的一拍两散;而对后来者的感情,或许像是情绪缠绕后的激情,但终究也不是爱,因为最终所有冲动只能在畸变过后不了了之。
无论是愤怒情绪、冲突对抗,都需要以一种真正客观的视角来审视剖析,三角关系并不是单纯的“原配—后来者”的对应,在这种潜意识的对抗之下,很容易导致出轨者从过错方隐身。
在三角关系当中,原配伴侣和后来者实际上都是各自情感关系的被动方,而真正向下施虐的人,是出轨者,只有出轨者在牢牢掌握着三角关系的话语权。
原配伴侣和后来者同时陷入了一个困境,即出轨者通过中心话语权构造的“爱的陷阱”。
无论是浓墨重彩的恶意编撰,还是轻描淡写的敷衍,出轨者可以轻易谈论自己的两段感情,因为他都一直参与其中,但不管是原配伴侣还是后来者,对于三角关系的叙述和话语层面是失权的。
所以不管哪一方,都想要知道出轨者跟另一方相处的所有细节,希望掌握一切蛛丝马迹,因为对于第三个人的一切想象都来源于出轨者的选择性表达,那么一场证明自己更加被爱的陷阱便开始了。
出轨者的话语权,会借助“伴侣/后来者”的角色甩锅,致使原配伴侣与后来者都觉得对方才是丧失话语权的被动者,想从对方身上占据话语权的高地,诸如“我们才是真爱”“我们才是爱情”“你才是第三者”“你才最悲哀”。
这种情况只会让人在情感关系当中,感觉越发不平衡,与此同时,原配伴侣和后来者也都有着自己无法解决的情感诉求,只是反抗的方向和对象被误导了。
无论是哪一方,都不应该被出轨者暴露出的话语权所玩弄,无数被动卷入三角关系中的人,在一开始也许能够保持清醒。
但在这种隐藏拉扯的情绪感染下,会越来越希望夺回出轨者,从而让自己有权力证明自己才是正确的那一方。
2
“戏剧三角”教你到底如何逃脱三角关系陷阱
在三角关系当中,原配伴侣、出轨者和后来者,都会被潜意识逐渐带向自己的位置,但久而久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才是这段畸形感情当中的受害者。
戏剧三角是由斯蒂芬·卡普曼提出一种心理现象模型,它揭示人们在面对冲突和挑战性情况下,会经常无意识地在受害者、压迫者(加害者)和拯救者,三个主要角色上流动。
01
“加害者”的视角,
认为别人都必须身处低位:
原配伴侣:
认为出轨者被欲望蒙蔽、用情不专,认为后来者毫无道德、三观稀碎,自己应该手撕渣男、碾压挑衅者。
出轨者:
认为原配伴侣早已变作亲情,打定对方无法轻易离开,依赖原配的照料与习惯,认为后来者激情刺激,看透对方无法通过责任拿捏自己,认为自己能够二者兼得。
后来者:
认为出轨者隐瞒欺骗,但甘愿冒险跟自己在一起,一定是自己魅力无穷大,认为原配伴侣死死守着婚姻,简直悲哀至极,认为自己一定是三角关系中最被喜欢的人。
02
“拯救者”的视角,认为
自己必须要守护自己的感情:
原配伴侣:
认为自己跟出轨者的感情基础,足以轻易击灭激情过后的新鲜感,自己应该捍卫曾经的美好感情。
出轨者:
面对原配时心生愧疚与同情,意识到婚姻长久的不易,决定踏下心来好好过日子;面对后来者时又心动作乱,最后总是难以自控放纵自己。
后来者:
认为自己跟出轨者是真爱,自己可以不要名分,单纯图与出轨者的爱情,总觉得两个人面对层层阻碍却痴情不已。
03
“受害者”的视角,认为一切
错误都是他人造成的:
原配伴侣:
认为情感破裂是出轨者和后来者的苟且造成的,自己抛出真心却换回背叛折磨,自己是最无辜的人。
出轨者:
认为三角关系最终都变成了心甘情愿的配合,自己反而左右为难、无法割舍、饱受折磨,自己是最可怜的人。
后来者:
认为现在的所有阻碍,都源于出轨者以前和原配的相识,深爱却无法相伴,自己才是最委屈的人。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想象当中,不断更新着对三角关系的看法,而这三个角色的流动最后只会导致一个结果,所有人都会从倒三角的潜移默化当中,滑至受害者的位置。
问题是,倘若放纵自己在三角关系当中挣扎,无论被动还是主动,这三种状态的心境都将复杂交错,让人溺毙于仇恨、愤怒、厌恶、不甘的极端情绪中。
只有从根源醒过来,不再让自己的心绪随着三角关系波动,不再轻易落入出轨者话语权的陷阱,也不再试图以各种角色抢夺所谓的“爱与资源”,才真正有可能从这种畸形循环中破局。
只要你主观层面上,并非主动倾向这种病态关系,那么所有被出轨者的把戏搅入其中的人,都应该将压力重新抛给出轨者,这本就不该是你的错,甚至这场乱斗你都完全不用入局。
原配伴侣根本不需要自证,不需要向外界证实婚姻的感情基础,曾经的共同经历,更不必极端仇恨后来者,因为脱离了与出轨者的关系回到自身,你并非咄咄逼人的加害者,也不是守护家庭的圣母,更不是受尽屈辱的受害人。
而是应该将炮火对向出轨者,让他来解决这些烂摊子,他犹豫不决就从心理层面解决掉出轨者,明确好自己是否能够接受责任分配,思考自己该怎样继续过日子,而不是让所谓的后来者变成影子在心中留下阴霾。
后来者也压根不需要挑衅,更不应该炫耀或彰显与出轨者所谓的浪漫和幸福,不必鄙视嘲弄原配伴侣,因为隔离出轨者的谎言看看自己,你并非恶毒嫉恨的加害者,也不是痴痴守候的可怜人,更不是一无所有的受害者。
而是彻底撕开出轨者的真面目,让他来正面处理自己的情感关系,别去主动选择一个品道德堪忧的人,结局无非是日久生厌的往事重现。
只有出轨者,在“加害者—拯救者—受害者”三个角色当中,永远占据着最利于自己的位置,永远享受着这种循环的情感优势。
无限享受新欢和旧爱的出轨者,这个总是挑起所有争斗,然后粉饰太平的虚伪隐藏家,才是最应该背负骂名、受尽屈辱、抬不起头的人。
原配和后来者的一切怒火,都应该向其宣泄,一切惩罚的结果,都应该如数奉还。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