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自2006年9月

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以来

公园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宜春中心城区先后建成70多个公园

(含小游园)

城市面貌和环境有了进一步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之中

合理布局未来城市的生产空间

生活空间、生态空间

宜春市编制了

《宜春市公园体系规划(2023—2035年)》

并于11月下旬面向社会发布

一起来了解

看看宜春又将有哪些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规划目标

通过公园体系规划,进一步巩固宜春的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工作,推进全市的人居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协调好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的保护和发展,构建全域性、系统性、均衡性、功能化和特色化的全域公园体系,紧紧围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赣西“绿色生态强市、文化旅游强市”的发展目标,将宜春打造成一座宜居宜业、精致精美、人见人爱的国际化特色公园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山为屏、以水为脉,保育青山绿水

依托凤凰山、震山、枯桐岭、罗寿山及朝霞路以西山丘等山体,以及秀江、南庙河、湖田河等水系,构建宜春特色城市公园,完善中心城区生态网络,形成滨水公园绿带及“通山达水”的公园景观绿廊。

多式扩绿、见缝插绿,实现应绿尽绿

充分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块、闲置地块和裸露地块等,推动边角空间、社区冗余空间活化利用,结合文体广场等,科学规划建设街头绿地、口袋公园,做到出门见绿、五分钟见园,增大公园绿地服务范围。重点在老城区及用地紧张的镇区、社区及村庄,推动街头绿地、口袋公园建设,多渠道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同时弘扬老城区的历史特色、延续传统文化,如打造古城公园、李渠公园、文笔峰公园等。

均衡布局、全面覆盖,完善级配结构

结合规划居住用地及产业用地分布,根据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均衡布局,重点在沪昆铁路以南的袁州区珠泉街道和新康府街道、沪昆高速以北的袁州区医药工业园和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严重缺乏公园绿地的片区新增公园绿地,如春水路北侧山体、罗寿山、窑山上、经都路西侧等,使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全面覆盖中心城区建设区域,有效提升袁州公园绿地使用的社会公平性。

关注个性、注入灵魂,构建宜春特色

结合宜春市滨水风貌、地形地貌、人文历史等特点,注入地方个性、灵魂,突出当地公园绿地特色。根据公园绿地所在社区或片区特殊性,如老城区的历史人文风貌、新区的滨水新城风貌、工业园区的工业特色风貌等,利用整体设计、植被、设施造型及标识系统等,展现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公园绿地风貌。同时,根据公园绿地的类别属性要求,即自然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游园,提出建设、分区、设施等的差异化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心城区公园系统是本规划的重点部分,包括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和城市蓝绿廊道。其中城市公园包含了公园分类中的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城市公园的建设以资源为导向,具有城市文化展示、服务城市民众的功能。社区公园以服务周边社区居民为导向,包含了社区公园和游园。

规划分为

两年成形

按照“生态先行、示范带动、骨架形成”的思路,重点推进绿道和综合公园的建设,完善花博园(方特水上乐园)、新东湖公园,更新春台公园、迎宾公园的老旧设施。

五年成势

按照“能快则快、体系推进、初步建成”的思路,加快完善公园体系,完善绿道骨架,加快实施全场景营造。

十年建成

按照“全面推开、全体系建成、全场景营造”的思路,全面加快公园城市项目建设,尤其是小游园建设工作,全面加速公园城市价值转换、全面提升公园城市建设质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在2031至2035年,宜春市计划开展公园的“补短堵漏、提质增效”工作,使宜春公园城市建设更加成熟完善,对人口和产业的吸附能力全面激发,区域引领能力更加显著。最终到2035年,中心城区规划公园(含小游园)总量达331处,规划公园服务半径居住用地覆盖率达到95.61%,让宜春市民真正实现“开窗见绿,移步入园”。

小伙伴们

是不是非常期待

大宜春真是越来越美了

你有什么建议

欢迎留言互动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的权益,敬请告知删除。

(出品:宜春市融媒体中心)

(来 源 :记者黄永东/文、资料图 )

(编辑:刘敏;校对:肖苏阁;编审:夏侯婷;监制:邓雯、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