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立陶宛新政府总理金陶塔斯·帕卢茨卡斯和14名部长在议会宣誓就职。当日,立陶宛议会投票通过了总理帕卢茨卡斯提交的新政府施政纲领。施政纲领强调,新政府的目标是使国家回归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将其视为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立陶宛总统瑙塞达12月4日签署法令,批准新一届内阁名单。立陶宛社会民主党、涅曼黎明党、民主联盟分别推荐了9名、3名和2名新内阁部长。这三个中右翼政党建立新执政联盟签署了协议。
上任后的首日,帕卢茨卡斯推翻了在选举期间曾公开表达的对华“温和”态度。他曾在竞选时表示,愿意恢复中立关系,甚至支持重新派遣大使,并对中国市场持开放态度。然而,立陶宛新政府上台的第一天,他便将中国定性为“日益严峻的安全挑战”,并强调立陶宛将在未来几年把国防支出维持在GDP的3.5%。这一决策明确传递出立陶宛对中国的战略立场发生了转变。不仅如此,帕卢茨卡斯还进一步声明,立陶宛将继续在俄乌冲突中坚定支持乌克兰,并确保每年将GDP的0.25%拨款给乌克兰。
立陶宛政府这波操作的逻辑并不复杂:拉帮结派、抱紧欧美大腿,试图用挑衅大国的方式换取短期的政治红利。然而,这种策略的风险却被他们严重低估了。立陶宛的政治资本并不充裕,经济体量有限,国际影响力更是微乎其微。他们选择在涉台问题上屡次踩线,又在外交争端中频频冒险,以为靠出格的姿态就能博取国际关注和西方的加持。但问题在于,这种高调挑衅带来的潜在成本可能远超他们的承受范围。立陶宛对外经济依赖程度极高。
帕卢茨卡斯上台的第一天,就对中俄“开火”,这背后其实不难理解。立陶宛近年来的外交策略,早已形成了一种“依附西方”的模式。他们的政策核心可以用两个字总结——表忠。为了讨好美国,立陶宛在外交上走得越来越极端,把俄罗斯视为死敌,把中国当成靶子,这种激进的立场并没有给立陶宛带来实际好处,反而让这个小国的经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次新政府的上台,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帕卢茨卡斯的政策思路,依旧是围绕北约、欧盟和美国的利益展开。
驱逐中国外交官的举动已让立陶宛付出了代价,包括被中欧班列排除在外,物流业遭遇重创,整体经济陷入困境。然而,立陶宛似乎并未吸取教训,反而试图用炒作“中国威胁论”来讨好美西方。其结果,不但让自身在国际上显得孤立,也让美方所谓的“援助”显得格外短视。更令人费解的是,立陶宛竟然在对俄关系上也采取类似姿态,与美西方的步调高度一致,不断挑衅俄罗斯。俄罗斯显然没有料到,这个面积不大的国家竟敢在地区局势中“搅局”,挑战中俄底线。
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称:针对立陶宛看守政府的粗暴挑衅行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已发表谈话,表示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立陶宛外交部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宣布将中国驻立代办处有关外交人员列为“不受欢迎的人”,要求限期离境。中方对此粗暴挑衅行径表示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众所周知,立方在涉台问题上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背弃两国建交公报中所作政治承诺,导致中立关系陷入严重困难。中立关系降级3年来,立方反而变本加厉,一再破坏双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