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前夕,张国焘的一个意见让周恩来气得拍桌子:我辞职不干了。在我们心目中,周恩来总理一直都是温和且平易近人的,张国焘究竟说了什么让他如此动怒?

“假传圣旨”张国焘说道

1927年8月1日凌晨,在周恩来、叶挺、刘伯承、朱德、贺龙的带领下,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经过5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南昌守军,缴获各种枪支5千余支,快速占领南昌城,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南昌起义前夕,可谓是一波三折,如果不是周恩来等人的坚持,南昌起义将会断送在张国焘手中。也是这一次,温和的周总理直接发怒:我辞职不干了!张国焘究竟做了什么让周恩来如此动怒?

张国焘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早期在党中央长期身居要职,在党内享有一定的威望。1927年7月26日,在接到有关南昌起义的报告后,张国焘奉中央之命赶往南昌,以中共中央特派代表身份在江西南昌主持武装起义,代行政治局职权。

然而作为党中央委以重任的特派“钦差”,他却辜负了党的信任,做出了一件糊涂事,差点断送了南昌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史料记载,对待这次起义的态度,国际电报指示中有这样关键性的两句:“‘如毫无胜利机会,则可不举行南昌暴动’和‘苏联的同志及军事顾问不参加此次起义’”,在所有人看来,这两条意见主要强调起义成功的把握,以中共中央当时的理解,意思就是,除非毫无胜利的机会,否则南昌暴动是应举行的。

但是,在所有人以为这样颇为清楚明晰的言辞和态度没有人会理解不清楚时,却在张国焘那里出现了歧义,张国焘曲解了党中央关于“起义要慎重”的意见,加入了一些自我理解的成分后,以为党中央要求重新讨论起义。

1927年7月29日,关于起义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然而就在所有人只等在预定的8月1日这一天打响战斗时,却突然接到了来自武汉的密电,张国焘在密电中指出:暴动宜慎重,无论如何等他来再做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30日,张国焘抵达南昌,与周恩来等人在庐山东谷中五路336号召开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指示。

他在会议中说道:“共产国际派来接替鲍罗廷的代表,罗米那兹同志已经到达武汉,我们共同谈论暴动事宜之后,由他向共产国际请示,国际已经回电,大意是延迟暴动,以目前形势,应极力拉拢张发奎,得到他的同意。”

在张国焘看来,党中央已经委派周恩来抵达南昌主持武装起义,随后又派自己赶赴南昌,肯定也认为时机不成熟。就这样他错误地传达了党的意思还不自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恩来直接拍案而起:“你说的这些,究竟是你的意思,还是国际的意思?国际代表及中央给我的任务是叫我来主持这个运动,你又来说国际不赞成暴动,这种意思,与中央派我来的精神不符,你叫我怎样执行,我辞职不干了!今天的特别委员会我也不出席了。”
谭平山也不同意:“要是我们军中的同志都这样犹豫,那么以前我们的一切努力不是白费了吗?这能算是我们党的军事工作吗?”
恽代英愤怒地说:“共产国际和陈独秀的错误已经害死了中国革命,葬送了我们成千上万的同志,他们的领导完全破产了。如今南昌暴动一切准备好了,又忽然传达什么国际指示,阻止我们的行动,我是誓死反对的,如果你要再企图动摇军心,我们就打倒你。”大家也纷纷站出来表态:还是干!

看到平时温和的同志都如此激动,张国焘有些招架不住,不服气地说:“党中央派我来传达指示和考察这里的实况,我刚来,还不了解情况,还是找个别同志了解一下情况后对这次起义与否重新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立三反驳道:“一切都准备好了,我们还坐在这里讨论,讨论什么?明天就要发起暴动,时间上也来不及做任何改变,而且暴动决不能停止。第一,我们不能违反与贺龙所订的密约;第二,如果改变计划,我们原来发动暴动的意图已无法保持秘密。”

周恩来补充说:“贺龙决心参加暴动,他是总指挥,并且秘密征得他部下各师长的一致同意,整个暴动计划和发动时间,他们都已知道了,获知暴动机密的人,除了中共的重要干部外,还有张曙时等十多位国民党左派人物,以及贺龙部的重要将领。秘密已经无法保持或者掩盖,甚至有些行动已经来不及停止了,因此不好再改变了。”

张国焘不服气,还在企图挣扎,但已经没有人想听他所谓的诡辩。长达数小时的争论终于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国焘看到没有人站在自己这一步,无奈地说:“我少数服从多数。”企图阻挠起义的张国焘最终同意第二天凌晨举行起义。

1927年8月1日凌晨,在周恩来、叶挺、刘伯承、朱德、贺龙的带领下,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由于南昌革命力量相对集中,敌方力量单薄,战斗很快取得了胜利,经过5个小时的激战,起义部队歼敌3千余人,缴获各种枪支5千余支,这天清晨,革命军便占领了南昌城,当天,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革命委员会发布命令,任命了当时的组织成员,虽然他曾有阻挠起义的企图,但张国焘作为中央代表,组织还是任命他为农工委员会主席职务。

起义结束后,起义部队改编为国军第二方面军,下辖三个军。8月3日,根据中国共产党原定计划,起义军分批撤离南昌,立即南下,占领广东省海口,并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取得国际援助,然后二次举行北伐。在这一战略思想下,起义军一心南下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

在这一战略下,为什么南昌起义最终失败了?

1946年9月,周恩来在同美国记者李渤曼交谈时,给出了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次起义的失败,是因为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有与当地农民结合起来而要向广东去建立根据地。南昌起义取得初步胜利后,还没有来得及宣布土地政策,蒋介石就派出部队追来了,起义军仓促撤退,南下时正值盛夏,需要经过山路,道路崎岖,行军十分艰苦。由于国民党反动宣传,沿途村民群众逃离,部队给养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军中宣传不到位,一路上都会有士兵逃跑,在当时,部队根本不堪一击,结果在潮汕与钱大钧等部激战失败。

在革命初期,由于缺乏斗争经验,没有很好地将团结人民群众这一优势发挥出来,起义的共同领导人周恩来和朱德的回忆将此作为了八一南昌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

1938年4月,张国焘在中央指示下,祭黄帝陵,然而他却乘此机会与蒋鼎文攀上关系,从此投靠蒋介石,走上了叛变的道路。在众人眼中,张国焘始终扮演着一个反面角色,但从客观上来讲,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并长期身居要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走上背叛革命的道路,当初阻止南昌起义是否和他的叛变有必然的联系?当初他阻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心无信仰,心中无底线,一味搞投机,善于运用权术,注定一生没什么好结局。

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张国焘作为国际代表直接邀请的代表前往参会。此次会议中,会上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而张国焘也就自己“反对暴动”一事做出了澄清,在政治谈话会环节,张国焘重申自己在南昌起义中阻止暴动的举动是为了遵守纪律,是在不折不扣地转达共产国际的意旨。

张国焘一口气讲了三个小时,甚至当面问布哈林共产国际究竟有无拍发阻止南昌暴动的电令,还质问瞿秋白为什么说他假传圣旨。

经过张国焘的辩解,很明显起了作用,因为六大后,共产国际又留张国焘在苏联学习三年。也就是这次学习的机会,张国焘与蒋经国结识,当时王明(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长江局书记)把蒋经国列入托派,并准备流放地西伯利亚,但张国焘在这个时候却出来阻拦,并且主动向俄共交涉,把蒋经国保了下来。在行为上看来,张国焘此时已经有了背叛革命的倾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1年,张国焘回国,随后根据中央指示,委派其任鄂豫皖苏区任中央局书记。但张国焘却再次辜负了党的信任,为了抓权,张国焘在任职时,借势打击一些有文化的干部,只要和他意见不同就会遭到打压,为了树立权威,张国焘滥杀无辜,很多苏区和红军干部都惨遭毒手,还创造恐怖气氛,谁敢做声,就会立刻被处决。

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张国焘采用愚民政策,以“着重任用工农干部”为由,故意选了一些大老粗进入领导层,目的就是让苏区和红军的人对自己无条件效忠。

张国焘的手段很快得到回报,当时苏区无人不知“张主席”,甚至有些人对张国焘产生一种盲目崇拜,张国焘在苏区俨然成了“土皇帝”。

为了权利,张国焘在苏区任意妄为,甚至挑选了川北一个不识字的中年农民熊国炳任苏维埃主席,在苏区自立中央,根本没把中央在眼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人,在权力面前,毫无原则与信仰,可见他对谁都不会忠诚,这在后来也得到验证,张国焘叛变后,还曾联络陈独秀单独建立一个党,后遭到拒绝才罢休。

内心无信仰,心中无底线,一味搞投机,善于运用权术,注定一生没什么好结局。这是张国焘也逃不过的命运。

1977年,80岁的张国焘突然中风,随后被儿子撵出家门,晚年的他只能寄居在加拿大一个官办老人免费医院里,该医院不仅条件差,环境也不好,夜里也没有护士值班,因为物质条件不充足,张国焘只能和另一个老人挤在一间房里,终日躺在床上。

在寒冬的一个凌晨,张国焘翻身后把被子弄到地上,中风偏瘫的他根本就没有能力自己拾起来,最终被活活冻死,为自己凄惨的晚年人生画上了句号。

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就这样一个人冻死在了异国他乡,何其悲凉。张国焘的一生,从他背叛革命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不会有好的结局,历史也会对他作出评判。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行为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