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在这悬崖绝壁之上,竟然能有清水流淌。
垂直90度,离地面300米,别说是人,就算鸟儿、猿猴都无处落脚。
而一位名叫黄大发的老人,却带领乡亲们,用钢钎、大锤硬生生砸出一条将近万米的水渠。
36年时间,他几乎花了自己半辈子,只为了这条水渠。
修建过程中,乡亲们无一伤亡,他却接连失去自己最亲的人。
愚公移山为小家,黄大发凿渠又图什么呢?
这里是贵州遵义,一路向西,是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遮天蔽日。
在这莽莽黔北深山中,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村里有一座从“天上”引来的水渠。
水渠叫“大发渠”,主渠7200米,支渠2200米,蜿蜒盘旋,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
大发渠中,汩汩清水流淌而过,哺育、滋养了沿途村民。
而在险峻的深山绝壁上,能有大发渠这样一条清渠,是黄大发和乡亲们一起,整整奋斗了36年的结果。
他们一群人从年轻小伙干到花甲老人,半辈子的时间,耗尽青春凿出了这条救命渠,从而改变了草王坝村的命运。
在修渠之前,很多乡亲都将生死置之度外,大家心里都清楚,在悬崖绝壁上修水渠,必然面临极度危险的情况。
可如果不是村子太缺水,谁又愿意用命去争呢!
原来,黄大发所在的草王坝村海拔1250米,山高岩陡,根本就存不住水,多大的雨落地,都会顺着空洞和石缝流走。
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草王坝村是一个完全的旱地,严重缺水。
全村人畜饮水只有一口枯井,接满一桶水往往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即便全村人24小时排队接水,也无法满足整个村子的用度。
为了生存,村民只能去很远的地方挑水,来回最少要走2个小时。
因为水得来不易,所以村民用起来很节省,第一遍水淘米洗菜,第二遍洗脸洗脚,第三遍喂猪喂牛。
这样的情况下,就别说灌溉农田了,所以一年四季,村们都只能种些耐旱的苞谷。
彼时,村民们真的将水视作生命,为了抢水,村民们偶尔还会闹出些矛盾,但最后都会和好。
毕竟,在这样一个穷窝窝里,过年才能喝点米汤的地方,又有什么好争的呢。
这种情况持续了好久,直到一个名叫黄大发的青年出现,谁也想不到,一个毛头青年,日后能给大家修一条救命渠。
1935年,黄大发出生于一户贫苦人家,乳名石头娃。
幼年时,黄大发先后失去了父母,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四处流浪。
草王坝村虽然贫穷,但乡亲们都很善良,看黄大发可怜,他们东一家、西一家轮流照顾他,黄大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在历史上,吃百家饭长大的人,但凡有志气,都会有一番不错的成就。
黄大发亦是如此,他很感激乡亲们,总想快快长大,回报大家的养育之恩。
而且他经常听村里人为水发愁,就决心以后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
信息来源;央视一套
23岁那年,黄大发迎来了机会,他被乡亲们推选为大队长,从此,他就自觉身上背负了一份责任,让草王坝村富起来的责任。
而想要富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让村子通上水。
可水从哪里来呢,在黄大发之前,无数村民也曾想过这个问题,但草王坝村的位置实在太差,临近也没有水源。
黄大发开始一有空就往山里跑,他将附近的几座大山都转了一圈,最终在一个名叫螺蛳洞的岩洞中发现了水。
这里水流常年不断,而且地势要比草王坝村高许多,是一个绝佳的引水之地。
可当他将计划讲给村民听时,大家却都觉得他在开玩笑,有人甚至直言:“咱和螺蛳洞隔着三座大山,挖通了恐怕也要丢半条命!”
黄大发也知道其中难度,尤其是没有大型机械,完全靠村民用铁锹、大锤挖山,难度堪比愚公移山。
但他更知道,草王坝村如果没有水,乡亲们永远过不上好日子。
于是他横着心道:“宁愿挖山累死,也不能坐在家里等死!”
话音刚落,就有村民站了起来喊道:“我干!”
有了人带头,一帮热血青年被调动起了积极性,纷纷表示要和大山斗一斗。
就这样,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带领200多名乡亲们,扛着锄头、拿起钢钎和铁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凿渠工作。
但由于技术原因,这次凿渠花费了10多年的时间,最终还是失败了。
不少人开始打起了退堂鼓,说什么也不肯在白费力气了,但黄大发不服输。
没有技术就学技术,年过半百的他开始奔波在附近的水利站中,刻苦学习技术,掌握了很多凿渠知识。
信息来源:法治南明
1992年,57岁的黄大发再次号召乡亲们凿渠。
在垂直300多米的岩壁上凿渠,难度堪比登天,黄大发就身先士卒,用绳子在崖壁上攀爬,放置炸药,期间好几次都差点被炸伤。
为了寻找炸药,他徒步走了30多里去申请,脚板都磨出了血。在冬天,黄大发也总是第一个跳进冰水里。
看着黄大发如此辛苦,乡亲们也充满了干劲儿。
3年的时间,黄大发和乡亲们一起,风餐露宿,开山掘石,终于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9400米,横跨3个村的水渠。
村子通水的那一天,从不流泪的黄大发第一次哭了,从第一次凿山,到1996年通水,足足36年的时间。
36年修渠饮水,黄大发带领的施工队伍没有一个人丢掉性命,但自己却接连失去了两位最亲的人。
那是在1994年,水渠的开凿到了紧要关头,为了保证工程进度,黄大发日夜监督,守在水渠旁一步不离。
不料家里二女儿却突然病倒了,找了游医检查说是肾炎,黄大发稍微放下了心。
但开过药,过了许久二女儿也不见好转,反而一直高烧不退,全身肿了起来,最终不幸离开了人世。
当有人在山脚喊着通知黄大发时,他两眼一黑,差点从悬崖上栽下去。
祸不单行,仅仅过了几个月,黄大发又迎来了人生的一大打击,他13岁的大孙子突发脑膜炎,等家人从工地上赶回家时,孙子已经错过了抢救时机。
为了修水渠,黄大发是真正的舍小家顾大家,所以在水渠命名时,大家一致叫成了“大发渠”。
而在大发渠的滋润下,干旱缺水的山村重新焕发了生机,乡亲们终于过上了好日子。
如今黄大发已经89岁,人生过了大半,但他择一事,终一生,这就是最好的楷模!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信息来源:
1.央视一套:《时代楷模|当代“愚公”36年生命换水,凿9400米脱贫之渠》,2017-04-26
2.法治南明:《36年绝壁凿渠,“当代愚公”黄大发以命换水》,2021-07-07
3.遵义发布:《黄大发:干一辈子不放弃的“当代愚公”》,202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