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乌克兰战争打到了第1031天。当天早上7点,俄军动用“伊斯坎杰尔”导弹和“匕首”导弹,针对基辅市发动了大规模的导弹袭击,不仅打击了乌安全总局的指挥点、月光导弹设计局,还攻击了乌军的“爱国者”防空导弹阵地等目标。谁都知道,这是在报复乌军12月18日,用六枚美国陆军战术导弹及4枚英国风暴之影导弹攻击俄本土罗斯托夫州。不过,乌军的反报复,也没有过夜。九个小时之后,当天下午四点,乌军就再次用六枚美国陆军战术导弹远程攻击了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的雷里斯克市。显然,这说明,乌克兰战争,按照 “北约导弹远程袭击俄本土--俄军报复性导弹袭击 ”的公式,所进行的螺旋式升级,开始加剧。
对此,说三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乌军所拥有的美国远程导弹快用光了,俄纵深比较安全了。乌军第一次用美国陆军战术导弹袭击俄本土,发生在11月19日,当时用了六枚该型导弹,之后,乌军又在11月23日,25日,12月11日,18日,20日,共五次使用美国陆军战术导弹,攻击俄罗斯本土,每次5-8枚。全部六次合计下来,共使用了37枚该型导弹。11月20日,英国泰晤士报曾透露,美国向乌军提供的该型导弹总数为50枚。也就是说,现在乌军还有大约13枚导弹,还能针对俄本土发动两波次的远程袭击。由于俄军最近在库尔斯克地区发动了第四次大反击,攻势比较猛,每天都在压缩乌占区的面积,所以,乌军余下的美国陆军战术导弹,应当会主要用在库尔斯克地区,因此,俄纵深处的战略目标,相对来讲,应当比较安全了。
第二观点,俄乌两军远程导弹的对轰,不会改变正面战场的战局。由于乌军拥有的北约远程导弹数量非常有限,俄军同样宝贵的远程导弹,也还要留着应对与北约可能爆发的大规模冲突,因此,俄乌两军这种远程导弹对轰,看着频繁和热闹,其实规模和烈度都不大,震慑性和宣传性方面的意义更大,主要还是为了抢占认知战的宣传制高点,打击对方军民的士气。因此,在俄乌上百万的军队已经进入比狠拼人头阶段的大背景下,双方本来就是在拼谁更能扛揍,因此,俄乌两军这种针对大后方的远程导弹对轰,对前线的战局的影响,其实并不大,真就是应了远水解不了近渴那句话,远程导弹帮不了前线的肉搏战。
第三个观点,基辅无法用美国陆军战术导弹改变特朗普对乌战的态度。现在,特朗普已经明确表示,其上台后很可能会禁止乌军使用美国陆军战术导弹攻击俄本土。这等于是直接断了基辅借美国陆军战术导弹捆绑白宫的念想。因此,乌军近期使用这种导弹的频率和数量明显加大。一副有导弹不用、过期作废的架式。所以,意在维持战时政府权力的基辅,此举应当意在加大特朗普叫停乌战的难度。不过,这应当是基辅想多了:深知白宫一刻值千金的特朗普,乌战只要不影响美国本土的安全,不影响他挣快钱,他才没心理搭理乌战的进程。基辅愿意打,接着打就是了,他才不奉陪呢,控制住美国军援乌克兰的力度,不让俄罗斯将报复的目标选定为美国就是了。要知道,作为纯粹的商人,特朗普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占据优势地位需要快速挣钱的时候,他才不会管别人想要的是什么。因此,就算是乌军在特朗普上台前,打光手中的美国陆军战术导弹,也不会让特朗普多看基辅一眼。太浪费时间了,四年的宝贵的总统任期,每分钟都应当是用来挣钱的。
总之,乌军在用美国导弹拖美国和北约下水;俄军则在用大规模的导弹回击,提醒即将上任的特朗普,这种回击,只是对乌军的报复,并不是俄军在主动提升乌战的规模和力度。这也为特朗普叫停乌军的这种攻击,提供了理由。毕竟,莫斯科也不希望自己的战略纵深目标,偶尔就要被乌军咬上一口。那可是很没面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