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地道战》画面
(一)
由于电影的缘故,游击战的各种形式中,我们最熟悉的是地道战。
我记得小时候的暑假,每天下午两点,中央台每隔几天就要放一放《地道战》,每当看到英勇的八路军在地道里把蠢笨的日军和伪军一通乱打,我就暗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当八路军。
这种灵活度高、流动性强、主动出击,以袭击为主要手段的战争方式,不仅在观感上好看,在实际的战场上,确实也很有效。
以至于在中国历史上,游击战很早就用上了。
出现与“游击”一词有关的军事行动,可以追溯到司马迁的《史记》,里面记录了汉高祖刘邦用“游兵、游骑”断了楚将彭越的粮道,最后打败彭越的故事。
在后面的几千年的农民战争中,都曾把游击战作为一种重要的斗争形势,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到明末的闯王李自成、张献忠,再到清末的洪秀全,都采用过这种战术。
当然,把这种战术发挥到极致的,还是毛主席,主席精通兵法,又对中国古典文化了如指掌,在当时就给将士们总结了十六字的作战方针: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这一战术让日军和伪军吃尽了苦头,据参加侵华战争的日本华北参谋部的加登幸太郎说:“现在回忆起来,1938年到1940年期间,日军被八路军游击战打死打残的平均每天50人,50人看上去虽不多,但一年就有18,000人离开战列,是大消耗战!”
就是这么牛!就问你怕不怕!
确实,小日本就那么点人口,实在受不了、吃不消!
现在问题来了,既然这么牛,这么有效,小日本实在吃不消,为什么在国共合作的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没有采取这一有效打击敌人的方式呢?
按道理,当时国民党人数更多、装备更好,如果采用这种更有效的方式,消灭小日本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
其实,我们这种想法在当时确实有过,不仅有过,还实施过!
(二)
1938年,在国民党军事会议上,有党内“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就提议,共产党的游击战确实能有效地消灭日军有生力量,既然小小的共产党能行,我们也能!于是,白崇禧提议:“黄河以北的国民党军队不要过河了,就地展开游击战!”
老蒋觉得这是个好提议,1939年就在湖南开了一个学校,专门让国民党干部学习游击战法,当时是抗战期间,国共关系还没有太坏,老蒋就邀请共产党有游击实战经验的人担任老师,叶剑英二话没说,率领一批有经验的八路军就去授课了。
叶帅是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了游击战的精髓,要打好游击战,就两点:
1、官兵要平等,同甘共苦;
2、让士兵不断学习,确保每个人都了解为什么打仗;
国民党军官一听,就傻眼了,这我们国民党军队不仅学不来、而且做不到!
是因为国民党军人怕吃苦、贪图享乐、贪生怕死而学不来、做不到吗?
其实不是,我们知道,在民族大义的抗日战争上,国军将领舍身忘死,慷慨就义的人多得是,比如佟麟阁、赵登禹、郝梦龄、张自忠等,这都是为誓死抵抗、为国捐躯的典范。
连死都不怕,还怕吃苦?
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
(三)
从叶帅提的两点,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1、为什么打游击战,官兵要平等、同甘共苦?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就像你现在的工作,如果你的上级老打压你,老是“官大一级压死人”,你会不会有主观能动性?会不会从有利于组织生存发展的高度去思考问题?你大概率不会,你只有两个本能选择:
一是明着反抗,和这种不公平抗争到底;
二是沉默接受,心里却骂着妈卖批。
至于组织生死,与我何干?
而反过来,领导和你很平等,也没有独立办公室,和你们一起吃一起喝,打成一片,你是不是感觉遇到了“明君”?你的精力是不是就会想到组织的发展与壮大上来?于是你发挥了主人翁精神,为组织的发展添砖加瓦。
也正是这样,才有了地道战、才有了铁道游击队的屡屡成功。
2、为什么要让士兵学习,确保每个人都了解打仗的意义?
游击战的关键,从来不是武器上优劣的问题,而是组织形式的问题,这个组织形式不是层级上的,而是思想上的,所以解放军对士兵一开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你为什么要打仗?
因为你头上有三座大山,只有推翻这三座大山,我们才能当家做主。
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要打仗的意义。
但这关键的两条,从国民党建军的一开始,就注定玩不了... ...
(四)
从传统意义上说,军队是一个特殊的组织形式,从古到今,一直有战斗力的部队都是内部等级森严的,所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因为只有这样,军队才能令必行、行必果,成千上万的士兵的行动才能像一个人在行动。
我们都熟悉《康熙王朝》里的一个桥段:
周培公在出征前,军队一盘散沙,刚好二等伯候如海没有按时报到,姗姗来迟的他说自己的妈给孝庄太后梳过头... ...话没说完,就被周培公拖出去砍了!
下面顿时鸦雀无声,有了军队的样子!
你看,树立军官的权威和形象,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有效手段,甚至是不二手段!
国民党军队就是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所以你要将领和士兵打成一片,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不符合他们治军的底层逻辑嘛。
在西方军队里,军官和士兵的食堂、澡堂、厕所都是分开的?为什么?也是这个原因,你想,要是一个说一不二、威风凛凛的军官光着屁股和士兵一起洗澡,他在士兵心里的权威必定会大打折扣。
(题外话:如果你在公司里惧怕权威,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你稍微好一点,你就想:牛什么牛?洗澡、拉屎时你还不一样光着腚,顿时对方的权威感就削弱了一半,不信你试试?)
好,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国民党军队“官兵平等”他们学不来,也做不了的原因。
(五)
我们再看第二点。
为什么我们只听说过我们八路军一有时间就搬个小板凳在学习,而从没听说过国民党的士兵在学习呢?
确实,这是一个事实。
老蒋治军也正是延续了几千年来的治军方式——“将贵智,兵贵愚”。就是将领要聪明一些,士兵最好愚笨一些。
将领聪明就能正确分析敌我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下达正确的命令,而士兵愚笨一些,就不会多想,一切听从指挥就完事了。这是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的“标配”。
明朝名将戚继光的戚家军都是哪里人?
义乌人!为什么都是义乌的,因为戚继光发现,这里的人不仅英勇好斗,且脑子一根筋!(注:这不是对义乌人的歧视,这里是褒义词)
于是在挑选戚家军时,他定了一个奇怪的招兵规则:
“长得白净的不要,眼神灵动的不要,动作轻快的不要,城里人不要!”
长得白净、城里人没吃过苦,没苦过的人你很难用军饷收买,眼神灵动、动作轻快的人脑筋活泛,你下的命令他不一定执行!
所以,戚家军里全是吃过苦的“傻大黑粗”,再加上戚继光的阵法,倭寇那叫一个惨,不堪一击,哭天喊地。
我就问你,服不服?!
(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后来办团练招湘军,也是这个路子,那战斗力扛扛的)
蒋介石建军,当然也延续了这个路子,为什么老蒋那么重视黄埔军校?因为这里是盛产将领的地方,他治军的座右铭就是——打仗就是打将。
而对于士兵,也当然就是愚兵政策了,士兵越愚钝他越喜欢,所以要搞叶帅的那一套,他是想不通也做不来。
就像马云说的: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最后就是来不及!
综上,从军队构建来看,蒋介石只是按照几千年的传统来构建,他有错吗?
没错!
但很可惜,他的对手是千年难遇的毛主席。
因为从组建解放军的底层逻辑上,毛主席一开始就是“离经叛道”的,就是不按千百年来的常规来出牌的,而作为一个从没有出过国,一直沉浸、熏陶在中国古典文化里的人来说,站在更高维度来审视,从而跳出这个文化的框框。
是何其难矣!
而这,也正是毛主席伟大的原因之一。
(四)
1960年11月17日,被誉为古巴起义军中“最强劲的游击司令和游击大师”,西方称他是“红色罗宾汉”、“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的切·格瓦拉率领古巴代表团访问中国,一见到周总理就说,我一定要见到毛主席!
隔天,他如愿见到了主席,这位古巴的“游击大师”在那一刻竟然有点紧张,后来接受《时代》杂志采访,他回忆说:
“当时我确实很紧张,我是受到毛泽东的影响才去深山老林打游击的,他才是游击战大师,我不过是跟在他后面的小学生而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