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东北最洋气的农村,也是我国仅有的一个“中俄混血村”。
这里最初有165户人家,混血的就有264人,后来发展到上千人的规模,也有九成以上是混血儿。
走在这个东北的小村上,如果不是这些人说着一口充满大碴子味的东北话,你会觉得自己到了俄罗斯。
这个村就是宏疆村,也叫混血村。位于我国和俄罗斯相邻的地界,村里的人拥有中国国籍,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
但他们的长相却和我们有很大差异,不是黄皮肤、黑头发,而是金发碧眼,很多女子都是高鼻梁白人美女。
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东北小村,见证了中俄百年交往,承载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
宏疆村在地图上很不起眼,但这里的村民却非常惹人注意。
她们一个个皮肤白皙,头发也是亮眼的金黄色,她们鼻梁高挺五官深邃,眼睛里湛蓝色的光优雅迷人。
这里的男人则长着浓密的络腮胡,大大的酒糟鼻。
这些可都是典型的欧洲白人容貌特征,事实上从血统来说,这些人还真不是纯正的亚裔中国人。
他们中很多人只具有一半的中国血统,有的人甚至完全保留了白人的血统。
这些人其实都是俄罗斯族人,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
俄罗斯族就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他们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
宏疆村紧邻俄罗斯边境,是我国最靠近俄罗斯的村落之一,这里自然也有大量的俄罗斯后裔。
不过这些俄罗斯的先辈,当初并不是主动来中国的,一切都是因为战乱。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很多人因为战争成为了难民,食不果腹艰难的活着。
后面俄国的一系列运动更是让很多家庭流离失所,数以万计的苏联人只有背井离乡才能活下去。
他们拖家带口来到了中国发展,并在这里定居。
即便是后来俄国战乱平息,有些人也不想再回去了,他们当初跨越边境来到中国,其实已经打算在这片土地上扎根。
在当年的难民中,有很多还是俄国贵族呢。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其中就有一位叫葛金丽娜的女人,她把年仅1岁的孩子安德烈兜在裙子里,跨越冰河来到了宏疆村。
巧的是,当年中国也有一部分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大肆兴起了闯关东的浪潮。
葛金丽娜嫁给了一个闯关东的山东人,儿子也改名为徐维刚。
很长一段时间里,徐维刚成了宏江村里所剩无几的,拥有“纯正”俄罗斯血统的人。
不过徐维刚却一点也不会说俄语,见了面也只会露出大黄牙,操着一口浓重的东北话说:
“那啥,我叫安德烈。”
不过由于时代的原因,宏疆村的发展也经历过一些波折。
1929年,中苏发生了中东路事件,两国关系陡然紧张起来。
一些俄国移民放心不下远在故土的家人决定返回祖国,其他一部分则选择留在中国。
之后中华大地遭到了日本人的侵犯,一些俄国人民被迫和日本人合作,另一部分则选择加入抗日战争。
1945年,苏联向日本宣战并进入我国东北,俄国移民又面临选择。
这些事情,让宏疆村的俄国人民数量不断变化。直到新中国成立,这些留下来的俄国移民才能加入中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
之后经过许多年的繁衍生息,当初的俄国移民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都和当地人有了姻亲关系,不仅在这里组建了家庭,还有了自己的后代。
从此他们也在这里一心一意生活了下来,他们在这里建立林场,从事木材采伐和运输。
有的人则向当地人虚心学习如何耕种,成为了一个朴实的农民。
还有的人喜欢大海,就学习出海捕鱼当一个渔民。
每个人都在积极融入中国,想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家庭。
不过故土毕竟难离,而且家乡的习惯也不是那么容易就丢掉的。
所以在宏疆村,你可以看到很多典型的俄式木屋,这些木屋的外墙涂有鲜艳的蓝、黄、绿等色彩。
信息来源:黑河封面新闻
房顶上还有俄罗斯风格的帐篷,独具特色。另外这些人还在村里建立了一座小小的教堂,定期在节日的时候举行教礼。
在吃方面,他们也多少保留了俄国人的习惯,喜欢喝牛奶、考列巴,会在胸口划十字祷告后在吃饭。
每到周末的时候,村里的女人还会穿上蓬蓬裙,聚在一起唱歌跳舞。
不过他们虽然有很多俄国习惯,但也从不排斥中国文化。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后,许多人其实外表是俄罗斯的白皙皮肤,但内力却实实在在的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俄罗斯族人成了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她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但这个家乡不再是俄国,而是中国。
他们中很多人不会说一点俄语,日常交流全部都是地道的东北话。
每逢中国的重大节日,他们也会家家户户庆祝,甚至还会穿着传统的中国服饰载歌载舞。
所以这些人在村里的日常生活,其实跟我们没有什么两样。
而随着宏疆村名气的传播,它还成了热门的旅游打卡地,这里不仅美,而且有故事、有深度。
游客们在这里,除了能欣赏到混血的颜值盛宴外,更多的是能感受到那种跨越国界的温情和包容。
从村民的团结热情上,游客可以清楚的体会到,原来即便是不同的文化也能如此和谐的共存。
在这里,他们可以欣赏满大街的大长腿金发美女,这些女子身材高挑,容颜美丽,是真正的肤白貌美。
一些大胆的游客还会上去和自己心意的女子攀谈,如果彼此很合得来,那不失为一桩好姻缘。
但是在这里也要注意,千万不能带有异样的眼光看他们,更不要把他们叫成“老外”,因为他们是中国人。
参考信息来源:
1.中国青年报:《中国版图里的俄罗斯村》,2012-08-15
2.黑河封面新闻:《黑河中俄混血村▷村民清一色高鼻梁、蓝眼睛,没有一个会说俄语~》,20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