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制战术最早是在上世纪步兵作战中发展起来的,主要讲究把战斗小组编成三人一组,采取三角队形推进。这样编组看似简单,实则大有讲究。
在实战中,一个战士负责突击,另外两名战士分别在左右两侧提供火力掩护。这种"一攻两护"的战术配置特别适合在复杂地形中作战。比如在山地丛林中,三人小组能快速调整队形,穿插前进;在城市巷战中,也能灵活运用建筑物作掩护,逐屋清剿。
库尔斯克战役期间,这种战术得到充分运用和发展。当时朝鲜特种部队在狭长的战线上采用多个三三制小组协同作战,形成独特的"梯次推进"模式。
这种作战方式还有个显著优势,即使一个战斗小组遭到打击,也不会影响整体战斗力。因为其他小组可以立即补位,继续保持进攻态势。在当时的战役中,敌军往往难以判断进攻部队的具体规模,无法有效组织防御。
这种战术编组方式不仅适用于常规部队,在特种作战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需要隐蔽渗透的任务中,三人小组能够既保持较强的战斗力,又不会过分暴露目标。这种战术理念到现在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许多国家的军事训练中都有所体现。
现代战争中,科技发展给传统战术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完全改变战场态势。以前部队可以利用地形地物隐蔽行动,但现在战场上空到处都是"电子眼",连树叶的晃动都逃不过侦察。
地面部队稍有动静,马上就会被高空的无人机发现。尤其是现在的FPV无人机不光能侦察,还能直接发动攻击。这种"自杀式"无人机成本低廉,操控灵活,一旦锁定目标就会俯冲直击。朝鲜特种部队虽然经验丰富,但面对这种新型武器也显得束手无策。
库尔斯克当地寒冷的气候本来就给特种作战带来不少困难,积雪覆盖的地面让部队行动速度变慢,而且很容易在白雪上留下明显的足迹。再加上无人机的不断骚扰,特种部队想要保持三三制队形推进变得异常困难。
统计数据显示,仅在一次战斗中,朝鲜特种部队就损失30多名精锐战士,还有3人下落不明。这种伤亡率在特种作战中是相当罕见的。其中很大一部分伤亡都是由无人机造成的 - 有的是被直接击中,有的是在躲避无人机时暴露位置,遭到敌方炮火打击。
这种新型战场环境不仅影响到特种作战,也给常规部队带来挑战。传统的战术训练必须要与时俱进,增加反无人机作战等新内容。比如说要学会利用电子干扰设备,在关键时刻制造无人机信号盲区;还要训练如何在被发现后快速转移阵地,避免遭到精确打击。这些都是过去的军事训练中没有涉及到的新课题。
这跟以前打仗完全不一样,现在60公里范围内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无人机的"法眼"。记得看新闻说,有的无人机造价才几千块钱,却能给价值几百万的装甲车造成致命打击,这种性价比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战场上的无人机密度越来越大,不光是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连民用改装的小型无人机都能装上炸药。这些飞在天上的"不速之客"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发起攻击。就算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也得时刻提防头顶上的威胁。现在部队外出作战,除带武器弹药,还得准备防空装备。
比如说以前训练都教导官兵挖单兵坑,这种防护工事对炮弹的碎片确实很管用。可是现在呢?无人机直接往坑里扔炸弹,再好的单兵坑也防不住啊。而且无人机飞得那么高,战士们想用步枪打下来也不容易。
最要命的是无人机能24小时不间断地监视战场。以前部队晚上转移或者补给,还能靠夜色掩护。现在倒好,热成像系统让黑夜和白天没什么区别。就连树林里的隐蔽阵地,在无人机的红外探测下也是一览无余。
面对无人机的巨大威胁,俄军也在不断调整战术。大型装甲车辆不再像以前那样冲在最前面,而是撤到后方安全区域。前线作战主要靠步兵使用轻型车辆,比如改装的摩托车和越野车。这些小型车辆不仅机动性强,而且目标小,在无人机的视野下不那么显眼。
俄军还给每个班组都配备连发猎枪,这看起来有点土,但效果出人意料地好。猎枪射程虽然不远,但弹丸扩散范围大,打低空小型无人机特别管用。一些老兵还总结出用猎枪打无人机的独特经验,比如瞄准无人机的螺旋桨,或者提前预判它的飞行轨迹。
这些都是临时应对措施,但也给未来武器装备的发展指明方向。比如说现在很多国家都在研制单兵巡飞弹,这种武器比普通的便携式防空导弹更适合打击小型无人机。它不仅体积小、重量轻,还能在空中盘旋一段时间,等发现目标再发动攻击。
现在的电子干扰装备虽然效果不错,但体积太大,一般都装在车上。如果能研制出单兵背负式的电子干扰器,让每个战斗小组都有自主防护能力,那就能大大提高生存能力。
看这个趋势,未来步兵装备肯定会更加重视反无人机能力。像以前那种只管埋头冲锋的打法肯定行不通。说不定过几年,每个步兵都得背着反无人机装备上战场,就跟现在带防毒面具似的,成标准装备。而且随着技术发展,反无人机装备肯定会越来越先进,可能到时候就不用靠猎枪这种原始办法。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