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广州和重庆接连失守,退往成都的蒋介石兵败如山倒,面对持续逼近的解放军,蒋介石已经无力回天。12月10日,蒋介石仓惶中登上逃往台湾的飞机。但在蒋介石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前,解放军就在第一时间知道了此消息,洪学智立刻上报给当时的司令叶剑英,并说道,可以用炮弹将蒋介石的飞机击落,或者也可以动用战斗机迫使蒋介石的座机降落。叶剑英听后,认为此事重大,需要去请示中央,但是中央的命令迟迟未来,洪学智表示可以先斩后奏,但是叶剑英坚决不同意。最终蒋介石座机顺利飞经广州上空,抵达了台湾,逃过一劫。那么,叶剑英为何不同意击落蒋介石的座机?这其中又有怎样的隐情?本期视频就带大家了解事情的始末,新来的朋友可以先点个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内容,又不错过之后的精彩。
1948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三次战役中取得了战略性胜利。而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损失近半,而剩下的白崇禧、胡宗南集团也难有大作为,国民党上层惶恐不安,开始考虑退路,但是该向哪个方向退?国民党内部进行了一次研讨,因大多数领导人在抗战时期有西撤的经验,因此考虑撤往西南等地,但是蒋介石也深知共产党不可能同意划江而治的方案,否决了“西撤”的决议,最终,他接受了地理学家张其昀的建议,决定以台湾为最后的保障。1948年10月,蒋介石就将他的亲信陈诚和孙立人派往台湾,为之后撤往台湾提前进行部署。
1949年1月,国民党内乱,蒋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成为代总统。4月21日,长江防线瓦解,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广州。在广州失守后,国民政府再次迁往重庆,蒋介石也在这里度过了他在大陆的最后一个生日。11月30日,重庆失守,蒋介石逃往成都,12月9日,云南省的主席卢汉起义,声称要不计代价活捉蒋,10日,西康省也在刘文辉的领导下起义。
已经孤立无援的蒋介石于12月10日下午,准备从凤凰山机场起飞,前往台湾,但此时的蒋介石并不知道,他的行踪已经被凤凰山机场人员无意间透漏给了解放军。
因前往台湾需要经过广州上空,也因为广州机场和成都机场都曾是国民党管辖,因此,成都机场人员特意联系广州白云机场方了解当天广州的天气情况,而在白云机场询问是谁要乘飞机时,成都人员并未隐瞒,直接告知是蒋总裁,还详细说道,座机要在2时起飞,大约3时会到达广州上空,直接飞往台北。
但此时的广州机场已经在当日被解放军15兵团秘密接管,只是机场还保留有国民党的投诚人员,他所说的信息立刻被白云机场方报告给了解放军15兵团的副司令员洪学智。洪学智在听到这一消息后,就向机场负责人询问,是否有办法进行拦截,负责人告知洪学智,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战斗机将蒋介石的座机迫降,二是用炮弹直接打下来,洪学智再三确认是否可以做到,当得到确定答案后,洪学智立即向15兵团的司令员叶剑英请示。
当叶剑英了解到具体情况后,感觉到事态重大,不能擅自行动,一定要先请示中央,但是,中央一直没有给出指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蒋介石的座机也即将经过广州,洪学智十分着急,对叶剑英说道:干脆先斩后奏,先打下来再说。但叶剑英坚决不同意,一定要等待中央的决定,最后,因一直没有收到中央的批准,叶剑英也不准采取行动,蒋介石的飞机从广州上空顺利通行,飞往了台湾省,逃过一劫。
这么好的时机,叶剑英为何坚决不同意击落蒋介石座机,中央为何也迟迟没有给出指示?以至于让蒋介石顺利地逃到了台湾。
想要知晓这些原因,首先更要清楚蒋介石的影响力。虽然国民党军迅速溃败,蒋介石更是仓惶出逃,但是,蒋介石依然是中华民国的总统,身份地位没变,影响力也依然存在,手中也有几十万的国民党军,这些人也还拥护蒋介石,一旦蒋介石出现不测,那么后果是不可预料的。
另外,国民党内部派系复杂,领导层面和心不和。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已经危在旦夕,这些将领之间依然互相排挤。辽沈战役中,国军原本是占据优势的,但是因其他战场的失利,让东北国军没有继续攻击,让林彪有时间重整队伍进行了反击,南京国防部认为是杜聿明的问题,直接让陈诚接管东北军。在这样的大局势下,陈诚到了东北第一件事不是了解东北的战局,而是先撤换了一大批将领,将自己的亲信将领安插到队伍中,新将领旧队伍,没有进行磨合就直接上战场,战局更是急转直下,没多久陈诚就以“生病”为由离开了东北,卫立煌接管,但是,卫立煌并不是黄埔出身,这意味着他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蒋介石对他并不满意,又将东北军的指挥权交还给杜聿明。东北战场的局势如此紧急,上层之间还在考虑派系问题,更是多次临阵换将,国军的失败是注定的。
在另一个战场淮海战役,一直遭到中央军歧视的第三绥靖区先宣布起义,之后,在黄伯韬部遭到解放军围攻时,邱清泉等人并没有进行支援,而是坐视黄伯韬部第七兵团被灭。
这些实例证明了国民党中军阀各自为政,党内十分混乱,而让他们还能在一起共事的,就是蒋介石。
在蒋介石准备前往台湾时,就已经有一部分国民党上层先行到了台湾,去往台湾的军民约在300万人,军队人数在60万,这里边也存在不同的派别,属于不同的领导,而共同拥护的就是蒋介石,可以说,蒋介石是国民党中的“定海神针”。
而在当时,美国也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企图分裂台湾,这让台湾的局势更加复杂。
众所周知,美国一直支持国民党,无论是抗战时期还是内战中,美国都不遗余力地对蒋进行支援,更是派遣了大量的军事顾问,帮助训练国民党军。美国这么做的原因自然不是为了让中国实现独立,而是更好地获取在华利益,事实上,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就已经对蒋介石很不满,有了替换蒋介石的想法,尤其是在当时,国军以430万人的兵力对阵127万人的共军,再加上美国援助的先进的军事设备,国军竟然还是败给了共军。另一方面,蒋介石此人有很强的领土意识,为人也非常强硬,虽接受美国的援助,但从不允许美国插手中国的内政。因此,美国撤换蒋介石的想法也开始付诸实践,蒋介石下野就是一则实例,只是,他们选择扶持的李宗仁并不能遏制蒋介石,也无法在国民党中获取实权,因此,美国只能转而继续扶持蒋,但也在暗地里寻找着更合适的人选。
而台湾的陈诚就是被美国选中的可以替代蒋介石的最好代表。1948年,陈诚在进入台湾后,就对台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颁布了《入境限制办法》,更是拒绝入境人员携带枪械,规定只要人可进入台湾,枪械一律收缴。同时,为了解决台湾的经济问题,陈诚又进行了币制改革,发行新台币。这一系列的措施出台后,台湾的经济很快得到了稳定,陈诚在台湾的影响力也快速提升。
美国非常看重陈诚的能力,并向陈诚递出橄榄枝,想要扶持陈诚,达到分裂台湾的意图,还特意派遣美国驻台总领事韦克伦茨去找陈诚,提出,只要台湾政府愿意和大陆分割,就会支持陈诚在台当政,且每年都会给予2500万美元的援助。
面对美国给出的诱惑,陈诚也是十分心动,但是,他从黄埔军校时就跟随蒋介石,也是蒋介石的干女婿,蒋介石对他也极为看重,他并不想在这种紧要关头背叛蒋介石,因此,陈诚并没有接受美国的扶持。
美方见陈诚不答应,就转移目标,立即锁定了在台湾的第二号人物,也是和陈诚同一时期来到台湾的孙立人。孙立人在台湾主要负责练兵,已经是拥有三个军兵力的陆军训练司令。美方调查过孙立人,他之前在美国留学,先后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和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在美方看来,孙立人更好掌控,但是,孙立人也拒绝了美国的诱惑,更是把此事告知了还在大陆的蒋介石。
蒋介石的危机感更重,在大陆他已经没有了退路,美国如今也要“放弃”他,这意味着美国也有可能会对他动手,他需要为之后的退路做更精密的准备。
1945年5月,蒋介石就曾为了解孙立人和陈诚是否还效忠自己、台湾是否还能成为他的退身之所而前往台湾,但在中途他留在了马公岛,孙立人亲自去迎接,到台后,陈诚也是亲自前往拜访,才打消了蒋介石对二人的疑虑。直到1949年12月,蒋介石在大陆再无退路,于10日下午2时乘座机逃往台湾。
蒋介石虽然一直和共产党斗争,但从来不准备分裂中国,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对此,中央十分清楚,美国也并不希望蒋介石平安到达台湾,一旦蒋介石掌控台湾,那美国企图分裂中国的意图将不可能实现。
果不其然,在蒋介石到达台湾后,以台湾为据点,一直试图反攻大陆,但对于美国分离台湾的意见,一直不赞同,并且能够承受来自美方的压力。
1954年,台湾和美国签署《共同防御协定》,台海危机上升,1958年,解放军炮轰金门,蒋介石求援美国,但是美国当局只表示会给予有限的援助,事实上也是想让蒋介石主动从金门撤兵,将台湾和大陆分割,成为“两个中国”。
但是,蒋介石的态度非常明确,他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还曾对美国说:应特别提醒其金马是我中国本身问题,不使俄共对我及美干涉我内政有所借口耳。美国想要割裂中国和台湾的心思再次落空。
而能对美国如此强硬的,在国民党中,或许只有蒋介石,蒋介石虽然和中共斗争多年,但一直秉承的都是“一个中国”的原则,并且坚定不移的执行。
反观国民党其他领导人,或许就没有这样的气魄。如果当时蒋介石没有平安到达台湾,那么一直效忠蒋介石的陈诚会做出什么选择,谁也无法预料,而摄于蒋介石大军的孙立人,也是一大问题,台湾有可能陷入战乱,而美国更会趁虚而入,达到分裂台湾的目的。
也只有蒋介石可以震慑住国民党将领,抵制来自美国的压力,而蒋介石也确实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