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开花的“俄罗斯商品馆”,卖的俄货连俄罗斯人都没见过?这行的水到底有多深啊?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所在的城市里最近好像冒出了一大批俄货专卖店,什么俄比熊、俄北熊、俄货集市、俄品多……一大堆眼花缭乱的品牌正在全国各地扩张。
无论logo还是内外装修,一水儿都是红蓝白配色,从整体打造“正宗俄式”的印象,吸引消费者进店选购。
据统计,这样的俄货专卖店有的城市一个月能开70几家,利润率据说能高达65%,因此吸引了很多加盟商入局“追赶商机”。
有的店来不及租商铺,直接就在广场上搭棚子露天卖,照样卖得热火朝天。
不对啊?俄罗斯不是出了名的轻工业不发达吗,哪怕是苏联巅峰时代,他们的居民消费级产品都是出了名的粗制滥造。
特别是最近几年,经济压力这么大,哪来的这么多产品可以出口到中国,供得起这么多家专卖店呢?
这就得拼各位代理商打擦边球的技术了,俄罗斯进口和源头直供,可不是一回事。
从品类上看,这些俄货店铺主要卖巧克力、饼干、面包、香肠、奶粉还有酒类,都是些俄罗斯特色商品。
代理商们都口径一致,这些产品都是进口自俄罗斯、白俄还有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再由国内的公司代理进入国内销售渠道。
这里要注意,他们可没说是源头直供,而猫腻就藏在这儿。
火腿、面包、奶粉这些食品,由于保质期较短,清关时间又长,往往是在俄罗斯品牌方在中国边境设立的工厂生产的。
比如卖得最好的各种奶粉,很多都是在国内生产的,以大包装的形式先出口到俄罗斯,行话叫“过一道水”,再进口回来委托本土工厂加工成小包装,摇身一变就是进口奶粉了。
这样“委托生产”的产品,说是俄罗斯进口的也没毛病,但很可能这牌子在俄罗斯当地都没有,完全是定向在中国售卖。
还有各种肉肠,因为中俄之间是有肉类进出口限制的,没办法把俄罗斯的肉制品直接扛回来,只能采用俄式工艺,在国内生产“俄式风味”产品,然后摆进俄货专卖店里。
货架上安插的价格标签,标注“产地俄罗斯”:
可产品自身背面的信息却清楚写明,产地在黑龙江牡丹江市:
所谓的爆款产品“牛筋肠”,这两天还被俄罗斯小姐姐打假,表示在俄罗斯从来没见过,实在尴尬。
至于骆驼奶、桦树汁什么的就更别抱希望是海外源头直供了,俄罗斯当地都没几只骆驼,天然桦树汁的产量更是极低,不可能大规模出口。
离谱的是,这种做法从产品生产和标识方面,是没有法律法规上的问题的,所以品牌才敢把规模做得这么大。
而且,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要根据店铺的宣传内容来判断,很多商品在“俄罗斯产品”还是“俄罗斯生产产品”的定义上并不清晰,有很大一片灰色地带可以避险。
至于该如何判断一件商品是不是真“俄货”,有一个最容易识别的办法:
简单地从包装上来看,条形码认准“46”开头,这才是俄罗斯进口。
说白了,这两年俄货能爆火,还是因为国内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推崇依然存在。
恰好俄货的性价比西方产品相对高一些,这才怀着“占便宜、开眼界”的心态趋之若鹜。
“尝尝俄罗斯人的食品是啥味儿”,这是不少消费者购物的动机。
但现在,国内市场也正在迅速对进口产品祛魅,进口货早就不再高大上,未来只能与本土产品同台竞争,优胜劣汰。
以我们现在的食品加工能力、本土化改良能力,国内什么好吃的尝不到?打开网购app比一比价,说不定比俄货店里的还要实惠。
另外,加盟商们也该掂量一下了,马上就是春节了,也许还会有一波消费热潮,等这波新鲜劲散了,这店八成撑不了太久。
不过可以继续发展朝鲜商品店、伊朗商品店,一样可以重新捞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