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陈老总,有一门绝技,并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了运用,效果可谓是极为显著,而这门绝技正如题目所说,就连善于打“神仙仗”的粟裕都没能学会,以我们后人的眼光再去看那段历史的话,就会发现陈老总的这门绝技,属实是高明至极。

这话从何说起呢?得从陈老总开始担任华野司令员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不变的华野司令员

1947年的1月下旬,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与山东军区部队,合编为华东野战军,即我们俗称的“华野”。

山东军区部队暂且不说,这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各自都属于是立下了不少战功的铁军强军。

华中野战军,成立于1945年11月,主要是由当时留在华中解放军的新四军组成,建军后下辖四个纵队,分别是由原苏浙军区第一纵队扩编而来的6纵,以及由原苏中部队组建成的7纵,还有原苏浙军区3纵扩编组建的8纵,和新四军第2师、第4师(各一部)组建的9纵。

四大纵队的司令员,则分别是王必成、吉洛、陶勇及张震,这四人中除了吉洛知名度相对较低外,剩余三人都是名震军史的悍将。

而管理四大纵队的,即华中野战军的司令员,自然是粟裕。

在粟裕的带领下,华中野战军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战绩,而这其中最为被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苏中战役。

苏中战役,华中野战军在45天的时间里“七战七捷”,前后共歼灭了国军6个旅外加5个大队共计5.3万人,正是这一战,奠定了粟裕在军事上的辉煌成就基础。

而山东野战军,同样也不遑多让,1946年的1月份,中央军委下达了撤销津浦前线野战军的指令,之后将新四军调入山东的部分部队,以及山东军区的主力部队合并,整编组成了山东野战军。

山东野战军的司令员,则是陈毅陈老总,在他的带领下,山东野战军于胶济路(青岛―济南)和鲁南、淮北等地区与进犯之敌展开激烈战斗,极大遏制了敌人进攻的势头。

不仅战绩显赫,同时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各自的麾下更是猛将如云,山野这边有诸如许世友、王建安等,华中野战军则有王必成、张震等几位,总之就是将星云集。

如此阵容,一旦合兵一处,自然更是如虎添翼,而事实确实如此,在1946年的10月前后,山野与华中野战军成功会师,随即就在当年年底和次年年初,分别打出了宿北与鲁南两场漂亮仗,两战共歼敌7.4万余人。

两战结束后,山野与华中野战军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正式进行合编,自此,威震淮海的华东野战军登场。

而在华野成立后,论战绩,粟裕自然是拔得头筹,他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又能打“神仙仗”,总是可以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打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战果,这种军事才能,不得不令人钦佩。

但很少人注意到一点,那就是尽管粟裕打仗是一把好手,但自华野成立之后,一直到华野整编为第三野战军,期间司令员的职位均为陈毅,从来就没有换过别人。

所以,就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粟裕这样极其优秀的军事家,理应坐上华野司令员的位置,但却一直“屈居”在陈毅之下,这是不是有点不太妥当呢?

实际上,这样的看法,着实是小看了陈毅陈老总的作用,他之所以能稳坐华野司令员的职位,是因为华野离不开他,而能达到这个效果,则出于前文我们提到的他那个独门绝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两大关键作用

前文我们提到,华野是由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整编而成,虽说同为一家兄弟,但正所谓十个指头伸出来还又长又短,两支不同的部队,自然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以山野来说,受物资条件、作战大环境以及指战员风格等因素的影响,山野较为擅长的是攻坚战,而再看华中野战军,从他们取得过的战绩去分析,则较为擅长的是运动战。

形成不同的擅长风格,背后的因素远不止上文提到的几个因素,但不管怎么样,两支部队有着很大的差别这是肯定的。

正是因为有差别,所以在两军合兵一处后,必然会出现在作战思路上的不一致,而摩擦也自然而然地会出现。

此外,山野中不乏有在打仗方面是把好手,但却个性十足的将领,当然华中野战军也不是没有,这么一来,就出现了谁也不服谁的情况。

作为粟裕来讲,他在军事上确实是奇才,这点毋庸置疑,但在两军磨合乃至融合方面等问题的处理上,相对来说就有些力不从心,很多时候在处理类似的问题,往往达不到良好的结果。

所以,华野内部发生过的一些摩擦问题,也是被后世较为熟知的,比如某大将怒摔粟司令电话等,总之有不少类似的事情发生过。

这种事情,虽说不大但影响很不好,同时也给粟裕带来了不少烦恼,毕竟术业有专攻,他并不是太擅长处理这些事情,因此有时候会弄得他焦头烂额面不知如何是好。

而陈毅的存在,就在这方面解决了粟裕很大的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老总的资历,决定了山东众将几乎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摆谱,新四军众将更不用说,要知道陈老总可算是新四军的老领导,这么一来,陈老总首先就有了出面解决问题时,旁人不能质疑他资历和地位的基本条件。

曾经有一次,某纵队司令在电话里质疑粟裕的安排,而陈毅当即接过来电话就说,“刚才粟司令传达的命令是我陈毅下的”,一句话,让对方再无异议。

可以说,陈老总在很多时候,给了粟裕绝对的支持,也正是因为他的支持,才能让粟裕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军事之中,而不受过多的牵绊。

当然,这还仅仅是其中一点,陈老总对粟裕,还有一个很大的帮助,那就是在军事能力上能予以掌舵。

莱芜战役期间,国军兵分三路朝临沂攻来,且三路大军均战力强横,甚至为取得胜利,连蒋介石都亲临徐州指挥。

并且,国军此次行动颇为严谨,可以说是步步为营,这就让华野压力极大,同时,也让善于寻机歼敌、逐个击破的粟裕一时间找不到突破口。

最终,粟裕计划是趁着敌三路人马前进速度不一致的机会,先寻机吃到敌一路人马,这种策略其实还是他一贯使用的寻机歼敌之策,但由于敌人在粟裕手里吃过不少亏,因此早就有防范,这就导致粟裕的计划不太容易奏效。

面对这种胶着的情况,陈毅适时提出建议,他提出“弃南打北”之策,即不继续在临沂与敌人过多纠缠,而是跳出去转移到北线,这么一来就会迫使原本已经组织好稳固防线的敌人进行运动,届时,敌人必然就会露出破绽。

这个建议,令粟裕的思维得以打开,最终经过他的一系列部署与安排,成功的将敌人吸引至莱芜一带,并在这里展开激战,由于掌握了主动权,最终取得莱芜战役的巨大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陈不离粟,粟不离陈

1948年的5月,中央军委曾考虑过将陈毅调离华野,不过事关重大,毛主席并未直接下决定,而是先征询了一下粟裕的意见。

当时,陈毅不仅担任着华野的司令员,同时还是华东军区的司令,而中央之所以有想将他调离华野的想法,主要是想让他去中野任职,以改善当时中野所面临的诸多困境。

而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如果陈毅真的调走了,那么谁会接替他担任华野的司令员呢?不用说,极大的概率是粟裕。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粟裕却态度极为坚定的表示,坚决不同意调离陈毅来开华野,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华野离不开陈毅”。

这句话,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粟裕的“客套话”,但这种想法实在是小瞧了粟裕的格局,他的性格以及他的行事作风,决定了他没必要也不会说这种假模假样的客套话出来,他是真的有什么就说什么。

因此,他这句“华野离不开陈毅”是发自内心所说,是他的真心话,同时,也是当时存在的客观事实。

正因为有陈毅坐镇华野,那么粟裕的工作才得以稳步推进,两人在合作过程中,一个负责政策方针的制定和细节工作的落实,另一个则负责前线的作战指挥,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可谓是相得益彰。

更重要的是,陈老总一直以来对粟裕的支持,也让粟裕看在眼底,加上陈老总在关键可是有着掌舵的能力,更是得到了包括粟裕在内的华野诸多将领的一致认可。

而那一句“华野离不开陈老总”,饱含了粟裕对陈老总这个老搭档、老上级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是对陈老总一直以来谦逊宽和的高贵品质深深的敬佩。

所以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就已经看出了陈老总的独门绝技究竟是什么,这个绝技,用简单的话总结就是,只有他才能在关键时刻掌舵,也只有他能稳住整个华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表面上看,陈毅陈老总似乎在具体战绩不如粟裕耀眼,但实际上他的贡献和作用,是被很多人所忽视的,他很多地方与朱老总有些类似,都是那种“不以名显”,却“功垂后世”之人,因此,那句“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便是他最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