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底电缆或者海底光缆由于铺设在密集船舶通过的航道上,因此很容易发生船舶走锚、拖锚碰撞事故。例如,在波罗的海这里海洋气象条件极为复杂的海域,如果船舶在遭遇风暴或突发气象灾害时,很可能进行抛锚、拖锚作业,以此来寻找海底定位点,将船体固定在某个区域内,确保不至于发生危险事故,但是紧急抛锚或拖锚,很容易诱发漂锚事件,也就是船舶锚链被水下巨大动能牵引到很远的位置,或者拖锚被水流带到未知区域,因为巨大洋流和海湾水下运动的影响,海上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近期,被北欧国家怀疑撞坏波罗的海水下光缆的中方货轮“伊鹏3号”停靠在瑞丹两国之间的卡特加特海峡已经有一个月有余,由于相关事件涉及到立陶宛、波兰、德国、芬兰、丹麦、瑞典等6国,因此涉事方希望组成联合调查小组登船临检。

据法新社和德国《图片报》报道称,在得到中方明确答复后,中方将专程派遣调查人员前往中方货轮“伊鹏3号”展开详细调查,而丹麦、芬兰、瑞典和德国方面的人员将跟随中方调查组,以“观察员”的身份随同上船配合中方对船舶进行调查取证工作。换句话说,在此之前的1个月多僵持事件内,丹、瑞、芬、得四国人员一直在等待中方带队检查。

外界普遍认为,这是这起突发事件最终得以解决的关键一步,也意味着事件调查工作正式走入程序流程阶段,相信最终结果一定会水落石出。在此之前,欧盟因波罗的海多次发生海底设施被破坏事件而异常敏感,在海底光缆发生意外后,环波罗的海国家纷纷要求进行登船检查,但在未得到中方允许之前,北欧四国在上述问题上需要保持步调一致、且谁也不愿意将事件调查问题激化。

我们看到,中方采取了积极、稳妥、配合处置事件的态度,即通过行动给各方“解套”的台阶,同时也为化解相关僵局创造了良好条件,相信中方通过开放、合作、客观和公正的原则已经为解决相关事态创造了良好条件,而欧盟方面也已经安静下来,配合调查,澄清事件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