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在72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3000余名消防救援人员以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和心血,用最深沉的爱、最真挚的情,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消防指战员“我为祖国护人民”的大风之歌。在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六周年之际,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推出《高原蓝焰心向党 实干笃行护民安》系列报道,用生动的事例、质朴的语言,从不同角度采访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敬业奉献的指战员和基层队站的感人事迹,深入报道我省消防救援队伍身处高原、红心向党、奋进拼搏,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保障中做出的新作为、新贡献。
数九寒天,位于黄河源头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气温持续徘徊在零下二十到三十度之间。坐落于县城以东的青海省海拔最高的玛多县消防救援大队在寒风中庄严而肃穆,正经历着第十个寒冬。
12月20日清晨,玛多县滨河西路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孙荣成像往常一样,和队友李俊钊从驻地驱车赶往玛查理镇刊木青村开展防火巡查。到达木青村,打开车门的瞬间,一股寒气直灌进来,孙荣成和李俊钊下意识地紧了紧厚棉服的领口,戴好冬季帽,背上巡查工具包,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老乡,火炉的烟囱直接靠在帐篷顶上不安全,很容易引起火灾。”孙荣成一边向群众解释,一边采用石棉瓦对烟囱与帐篷顶部进行分隔,以防烟囱过热引燃帐篷而引发火灾。“你看,灭火器是这样用的,把灭火器拿起来,拔下保险销……”
给木青村群众讲解完,孙荣成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江多村。他和李俊钊将各个村分隔成了多个片区进行管理,在开展防火巡查的同时,重点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讲。同时,还在每个村组建起义务消防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消防安全工作中来。
玛多县平均海拔4300米,全年平均温度零下4摄氏度,一年取暖期长达11个月。不仅如此,玛多县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30%左右,开水的温度只能达到88摄氏度,昼夜温差高达20摄氏度,多数人来到这里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慌、乏力、头疼、恶心等高原反应,素有“花石峡不吃饭,玛多不住店”的说法。
2017年,李俊钊成为一名合格的消防员,被分配到玛多县消防救援大队。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但头疼、胸闷、失眠等强烈的高原反应仍然时刻考验着他的身体,吃药、吸氧、输液成为生活中的常态。不仅如此,在玛多,所有人都要面临“五年一大灾,三年一中灾,年年有小灾”的严峻挑战。
每次灾难袭来,牧民群众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玛多县消防救援大队。
时光回溯到2021年5月22日,玛多县发生7.4级强烈地震。地震发生的瞬间,玛多县消防救援大队的每一位消防员都迅速反应,毫不犹豫地冲向震中。赶到黄河乡时,指战员们看到的是一张张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惊恐面庞。来不及细想,李俊钊和队友们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搜救中。一声一声呼喊、一家一家搜寻、一户一户转移……
2022年冬季,玛多县消防救援大队接到求助电话,一辆油罐车翻在了巴颜喀拉山,路上雪大,路途又远,救援车整整行驶了48个小时才到达事故现场,马永杰和其他队友们第一时间确保司机人身安全,进行救援……
2024年夏季,一户牧民家的50余头牦牛蹚水过河后无法自主返回,由于河水较深、河道较宽,牧民无法自行渡河,便向玛多县消防救援大队求助。孙荣成和队友们到达现场后立体协同,利用无人机观察发现,牛群在河对岸正向远方跑去。李俊钊穿戴水域防护装备,利用冲锋舟搭载牛主人过河寻找牛群,在牛主人和消防员的相互配合下,50余头牦牛和牛主人顺利返回了岸边……
在不需要处置警情的日常工作中,他们投身于辖区内的消防安全宣传和隐患排查工作,走街串巷向居民普及消防知识,走进校园为师生讲解灭火逃生技能,深入寺院指导防火工作,为古建筑和珍贵文化遗产保驾护航……
在他们身上,都带着一种不惧苦寒的豪气。他们从不抱怨恶劣的生存环境,始终秉持着“竭诚为民”的初心,战风雪、斗严寒、抗缺氧、作奉献,“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这句话在他们身上有了更好的诠释。他们兢兢业业在坚守中履职尽责,勤勤恳恳在平凡中建功立业。
每年,玛多县消防救援大队的指战员们休假只有50天,这意味着他们要在海拔4300米的玛多县驻守315天。驻守一年后,指战员们普遍患有高血压、肺大、肝大、脾大等高原疾病,但是他们依然在这里守护着方圆2.5万平方公里的安宁。
初上玛多的第二天晚上,面对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副大队长张龙便发烧到了39摄氏度。他头痛欲裂久久未能入睡,他想到了生死,想到了自己的家乡、父母和女友,想到了自己的梦想,但最后,他挺了过来;姜林纲今年28岁,重庆奉节人,从到玛多的第一天开始,他的嘴唇就是乌紫色的,向队列一眼望去,他的嘴唇颜色十分显眼;赵凯峰双颊皲裂起皮,手上都是冻疮,一个“河南娃”脸上却挂着两坨明显的“高原红”;张海云入队三年了,却还是没有适应来到这里后的睡眠,他每天晚上要醒来三五次,头发也不停地掉,有时他睡不着就会想以前的队友,当年条件更差的情况下他们是如何坚持过来的呢?有时这个问题想多了,他就会慢慢地迷糊睡着。
在这里,坚守,原本就是一种奉献。
“在4300米的海拔跑步,相当于在平原地区背20公斤的东西跑步。我们的指战员还是要定期开展5000米跑、60米肩梯跑、绳索攀爬、100米消防障碍操、纵深灭火救人操等15项严苛的训练。即便如此,从始至终,他们没有一句抱怨,没有一个人在艰难险阻面前选择退缩。”张龙骄傲地说。
在玛多县消防救援大队荣誉室,屋内的两面墙壁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奖牌和锦旗。每一名指战员都视这些荣誉为生命,在他们眼中,这些荣誉不是虚无的,而是实在的,是对高寒孤绝毫不妥协的精神褒奖,是对黄河源头数十年守望的信念回报。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陈郁 俞欢
编辑:陈郁 责编:鲁东 监制: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