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17点20分20秒
我们将迎来冬至节气
冬至
又称冬节、亚岁等,
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
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
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到来
冬至过后
各地气候都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和“数九寒天”
在以往传统的农耕生活里
此时辛劳了许久的农民们大多迎来了“猫冬”时节
田间的劳作相对减少
他们可以暂得休憩
有的会趁着农闲修补家中的农具
为来年开春的耕种提前做好准备
有的会整理仓库,盘点种子、化肥等农资的储备情况
“猫冬”对于现在的农民而言不再是纯粹的休闲
而是为未来积蓄力量与智慧的过渡阶段
在现代农业背景下
部分农民即便在这寒冷的冬至过后
依然会关注着大棚蔬菜的生长情况
定时去棚内调节温度、湿度,
采摘成熟的蔬果送往市场以保障冬季的蔬菜供应
或者利用网络学习新的农业技术知识
参加各类农业培训讲座
规划来年的种植养殖计划
努力让自家的农业生产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
(此图由AI制作完成。)
在冬至时节,山东农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冬小麦管理
冬至前后,要对冬小麦进行田间查看。此时小麦基本处于越冬期,检查麦苗的生长状况十分关键。
——灌溉与保墒
在山东大部分地区,冬至时天气比较干燥寒冷。如果土壤墒情不足,需要在土壤封冻前进行灌溉,这被称为 “冬灌”。冬灌可以使土壤储蓄足够的水分,防止春季干旱,还能稳定地温,减轻麦苗的冻害。灌溉量一般以浇透但田间不积水为宜。比如在鲁西北平原地区,农民会根据土壤质地和麦苗生长情况来控制灌溉量,沙土地灌溉量相对少一些,黏土地则适当多些。同时,在灌溉后,土壤表面稍干时要适时进行划锄,切断土壤表层的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起到保墒的作用。
——施肥管理
对于基肥不足或者麦苗生长较弱的麦田,可以结合冬灌追施适量的肥料。通常会施用一些氮肥,如尿素,补充麦苗生长所需的养分,增强麦苗的抗寒能力,具体用量要根据麦苗的实际生长情况来确定。施肥后,要及时浇水,让肥料更好地溶解和被麦苗吸收。
蔬菜种植与管理
——越冬蔬菜防寒保暖
在山东,有部分蔬菜需要在冬季进行越冬栽培。对于这些蔬菜,需要采取防寒措施。可以通过覆盖地膜来提高地温,减少热量散失。在一些蔬菜种植园区,还会搭建小拱棚,拱棚外覆盖草帘或保温被。
——温室蔬菜管理
山东的温室蔬菜种植面积也比较大。冬至时节,要加强温室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管理。温度方面,白天一般保持在20 - 25℃,夜间不低于12℃。可以通过调节通风口的大小来控制温度。
湿度控制也很重要,湿度过高容易引发病虫害,一般相对湿度保持在60 - 70%。要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湿度。
光照方面,要尽量保证蔬菜能获得充足的光照,经常清扫温室棚膜上的灰尘,增加透光率。此外,还要合理浇水和施肥,以促进蔬菜的生长。
平菇管理
冬至前后,山东省平菇生产大部分处于出菇环节。
——排菌墙
当见到袋口有子实体原基出现时,立即排袋出菇。两头播种的菌袋,一般码成墙式两头出菇,排袋前在地面铺一层薄膜,将袋子在薄膜上逐层堆放5~6层,准备出菇。
——温度管理
出菇期间,棚内白天温度应保持在15℃~20℃为宜,晚上最低温度不低于5℃。
——湿度管理
菌袋进菇房后要打一次出菇水,以补充发菌阶段散失的水分。出菇水还起到降低料温、刺激菇蕾的分化。棚内湿度保持在85%—90%。子实体形成初期以空间喷雾加湿为主,以少量多次为宜,保持地面湿润,切忌向菇蕾上直接喷水,只有当菇蕾分化出菇盖、菇柄时才可以少喷、细喷、勤喷雾状水。当平菇菌盖大多长至直径3厘米以上时,可直接喷在菇体上。
——通风管理
出菇期间应保证通风良好,空气充足,室内CO₂浓度最高不得超过0.1%,一般冬季在白天或下午进行大通风。
——光照管理
平菇子实体的形成必须有光线的刺激,散射光可以诱导早出菇、多出菇,出菇阶段每天应保持有6小时以上的散射光,但不能阳光直射以免把菇体晒死。通常以能看报纸的光线即可。
在适宜条件下,平菇子实体原基形成后5-7天即7-8分成熟时即可采收。平菇的采收标准是:菌盖边缘由内卷转向平展,颜色由深变浅,孢子尚未放射,此时为最佳采收时期。
如遇寒潮等极端天气,晚上需加盖保温被,保持棚内温度在6℃以上,白天增加光照时间,提高棚内温度,中午或下午适当通风。如光照不足,可适当用补光灯进行补光,以降低寒潮对出菇的影响,减少损失。
冬至时节
虽田野渐入“眠”
农民朋友们却不能懈怠
仍需往来阡陌
查看农田
留意土壤温湿与作物生长
守护来年丰收愿景
来源:山东农业农村等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刘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