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融创中国一纸仲裁书,将万达集团推上了风口浪尖。6年前投入的95亿元,如今却成了追讨无门的“隐痛”。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场纠纷背后又有哪些深层原因?
6年前的豪赌,如今成了遗憾?
时间回到2018年,融创、腾讯、苏宁和京东等四家公司联合出资340亿元入股万达商业,融创独占95亿元,占股3.91%。当时的融创对这笔投资充满信心,甚至预测2021年底万达商业将顺利上市,带来高额回报。然而,现实却未如预期。
万达商业不仅未能如期上市,连后续成立的珠海万达商管也未逃脱命运的困局。如今,这笔投资被套牢,融创终于忍不住开启追偿。
为何此时追讨?三大原因不容忽视
对赌协议的压力
根据融创与万达的协议,万达必须在2023年10月31日前完成上市。否则,融创有权要求万达回购股份。如今,期限已过,万达上市无望,融创选择用仲裁手段捍卫自身权益。自身债务危机
融创如今的财务状况堪称糟糕。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41.38%,毛利润更是亏损18.09亿元,负债总额高达8957亿元。在这样的情况下,95亿元的回购款对融创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市场环境恶化
万达商业虽未上市,但万达商管依旧在争取上市资格。与此同时,苏宁已率先发起类似仲裁,要求万达支付回购款50.41亿元。融创若不及时行动,可能面临更大的资金回收风险。
万达如何应对?是否真有违约?
对于融创和苏宁的追讨,万达似乎早有准备。一位接近万达的知情人士透露,双方签署的协议中,万达并未违反条款,其回购责任并不成立。尽管如此,法律仲裁结果仍未尘埃落定,万达能否摆脱危机尚存变数。
这场纠纷影响几何?
融创的“追偿”行动无疑揭开了行业发展的另一面:高额投资背后隐藏的风险和对赌条款的压力。这场仲裁的最终结果不仅会影响融创的财务状况,也可能对整个地产行业的投资逻辑带来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