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好,我是洞见先生。

在国际社会的多元格局中,不同国家的生育情况反映出各自独特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策因素。

哈萨克斯坦,这个中亚的富国,在生育方面呈现出与中国部分人观念截然不同的景象。哈萨克斯坦人均GDP达1.33万美元,在中亚算是富国,过去10年人口增加约300万,妇女生育意愿较高,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支撑因素。

该国利用石油天然气收入成立国家基金,新生小孩都有账户得到分红,这为解决孩子未来的住房、教育等问题提供了经济保障。同时,哈萨克妇女积极参政,拥有了保护自己和儿童权益的法律。

这表明,一个国家在生育政策上的成功并非是简单的强制,而是从经济激励、权益保障等多方面综合发力。

然而,这一现象在中国却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反思,焦点集中在中国人民大学 - 圣彼德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宪举在交流活动中的提问上:

我们国家现在女同志是不愿意结婚,不要小孩,家长也好,领导也好,你动员她,劝她,她不听。

所以,我就奇怪,哈萨克斯坦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你们在政策上、措施上、优惠待遇等等方面,甚至我听说女大学生毕业以后就生孩子,一个一个地生。

她们怎么能够这么相信你们的话,老老实实的,服服帖帖的就这么生孩子,早生、多生,谢谢你!

他提出“如何让女大学生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地生孩子”这样的观念,在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语境下显得格格不入。

“不老实”显然是一个明确的负面价值判断,这不用多说。

这种观念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和文化矛盾。

在中国,生育率下降是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每天996的工作模式让他们疲惫不堪,性生活都成了一种奢望,更遑论生育孩子。

这是一种现实的无奈,而非所谓的“不愿意结婚,不想要小孩”的主观故意。

王宪举的提问暗示着一种将生育视为女性天职且必须服从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忽略了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自主权利。

他所使用的“老老实实、服服帖帖”这样的表述,不仅是对女性的一种物化,更是反映出一种权力意识的错位。

在他的观念里,女性似乎应该是生育工具,按照某种既定的社会模式去生育子女。这种观念在封建时期或许有一定的市场,但在现代社会是完全不可取的。

从现场提问到审稿发布,无人察觉问题所在,全场“会心一笑”,这反映出这种传统观念在社会意识层面还有一定的残留影响。

而他在被声讨后的沉默,也显示出这种落后观念在面对现代社会价值批判时的无力。

进一步深入思考,生育焦虑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从宏观角度看,生育率下降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大萧条,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是多元的,未来的社会结构也许并不需要像现在这样庞大的人口规模。

但在现有的经济结构中,尤其是以资本为核心的经济模式下,新生儿被部分人视为一种资源,是镰刀收割韭菜的对象。

这种将人口简单视为资源的观念,与现代社会尊重人权、以人为本的理念背道而驰。

王宪举自身的经历或许也影响了他对生育问题的看法。他享受着时代的红利,退休金优厚,与年轻人在996重压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他在没有深刻理解现代年轻人困境的情况下,轻易地对生育观念进行评判,这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现。

让人不解的是,像王宪举这样的专家,不给镰刀提点意见、让年轻人减负担也就罢了,自己嘴里已经塞满了,还不甘心,还在一旁吧唧嘴。

真想一巴掌抽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