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早年间北京的澡堂子,很多人都会感到十分亲切。宽敞的大水池、雾气腾腾的淋浴间,还有热闹的休息室,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许多老北京人关于温暖与放松的珍贵记忆。
近日,记者探访了位于丰台区南苑的双兴堂浴池,这里是老戏骨朱旭、姜武、濮存昕曾经飙戏的电影《洗澡》取景地,也是编导刘龙将老北京旧时洗浴文化具象展映的央视纪录片《澡堂》的原型,更是1916年开业至今有着108年的历史“北京老字号”。
泡澡、叙旧、对弈,老北京澡堂乐享悠闲的一天
走进双兴堂,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浓厚的历史韵味。澡堂内部基本保持着老浴池的面貌,挑高将近2层楼高,澡堂里大墙四白落地,简洁而干净,浴室里并排两个雾气腾腾的水池子,水汽蒸腾中透着几分朦胧美。摊开胳膊在热乎乎的大池子里泡一泡,之后搓个背、按个摩,或者在铺着雪白的床单的大床上打个盹儿,30块钱就能舒舒服服地待上一天,让人感觉像是回到了20世纪。
老北京的澡堂子,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市井温情,它们不仅仅是清洁身体的地方,更是邻里间交流情感、享受生活的小天地。早上8点多,赶着头一拨来洗澡的顾客大多是老年人。他们之中,有人自豪地说:“我从小就在这洗,感情深得很。”有的则炫耀自己的坚持:“我打车也要来,每周至少两三趟,风雨无阻。”这些老顾客,无论家有多远,总能找到理由频繁光顾,有的甚至把这里当成了每日必到的第二个家。泡澡之余,他们还热衷于在此品茶、叙旧、对弈,甚至有人直接带上饭菜,享受着如同家庭聚会般的温馨氛围。
谈及为何对这里情有独钟,孙震告诉记者:“起初是朋友带着过来洗了几次觉得舒服,里面都是老大哥,听他们聊天、讲故事,感受那份独特的浴池文化,渐渐地就成了习惯。”而71岁的马春生大爷,家住南苑镇,距离双兴堂不远,泡澡对他来说已是一种生活习惯,不仅能缓解腿部疼痛,还让他身体倍儿棒。他笑称:“我从小就在这洗,经常泡澡有好处,能祛湿、活血,我这身子骨硬朗,多亏了这泡澡的习惯。”他还透露,和老伙伴们相约泡澡,一待就是一整天,澡堂提供的桑拿、汗蒸服务都是免费的,洗浴费用也仅30元,性价比极高。
87岁高龄的焦瑞符大爷,尽管家住东高地,却坚持骑车前来,他告诉记者:“这儿干净,毛巾、水质都好,水温也正合适,洗着那叫一个舒坦。每周五,我们几个老朋友都会相约而来,搓搓澡,聊聊天,感情好得很。”
在这里,您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泡澡的乐趣,从清晨大门初启时分踏入,直至夜幕降临,星辰点点时悠然离去,只要您乐意,时间完全由您支配,绝不会有人催促。这便是地道老北京人“泡澡堂子”的精髓所在。热水一池,不仅舒筋活血,还让人从内到外畅快淋漓地出汗,仿佛所有的疲惫与烦恼都随之消散。
双兴堂的传承人熊刚健自己也是这里的“老澡友”:“只要我在这边每天早上必须泡上一泡,一般早上人多,刚一开门就有十几个人等着,他们都是老顾客,在这里,六七十岁的年纪根本不算大,最年长的顾客已有94岁高龄,还能自己骑着自行车从东高地赶来,每周坚持一两次的泡澡之约。”
这些澡堂子,不仅见证了岁月的流转,更成为老北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以独有的方式维系着邻里间的情谊,传递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温度与故事。
温暖坚守,一张澡票搓出人间烟火气
一百年来,双兴堂的经营者换了一拨又一拨,但是双兴堂的名号以及大众浴池的功能却从未改变。“我这来了之后就没变样。”在双兴堂工作了8年的邸文,向记者娓娓道来,“我一般负责前台接待和烧锅炉的工作,从每天早上8点一直到晚上10点半,通常都是等到最后一个客人离开,才能安心关门。”
“来张澡票,再来个搓澡。”这时,季建彬来到前台,熟络地将50块钱的现金递给了邸文。邸文接过钱,麻利地从抽屉里拿出一张蓝色的洗澡票和一张虽然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依旧能辨认出是单项搓澡的卡。“这些卡啊,都用了几十年了,它们都是这里的‘老古董’。”邸文笑着解释,“除了单项搓澡卡,我们还有专门用于加盐、加奶搓澡的卡。这些年,虽然物价涨了不少,但我们这儿的澡票价格还算亲民,现在一张澡票30元,搓澡服务是20元,一直以来都尽量保持着实惠的价格,让老顾客们能常来。”
邸文一边熟练地操作着前台的各项工作,一边与来洗澡的老人闲聊着。“您上次帽子忘记拿了吧!给您好好收着呢,放心!”面对这些上了年纪的“老熟人”,邸文总是能一眼就发现他们遗落的小物件,并及时提醒。
上午12点,邸文站在近两米高的锅炉前忙碌地操作着:“锅炉持续烧着,一天压一天。我们这里天天换水,每天晚上将水放掉,消毒洗刷干净,白天再放水。同时为了保持温度,早上8点、12点、下午3点加3遍热水。”
此时,浴室里,热气腾腾中不断传出搓澡师傅给顾客搓背时噼里啪啦的拍打声和轻松愉快的交谈声。在这老浴池里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每一位顾客都仿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放松时刻。“像春节、周末这样的高峰期,多的时候每天能达到一两百人,现在平日里就只剩下几十人了。”身上挂满汗珠、手法熟练的马师傅一边用力而细致地搓着顾客的背,一边和记者聊起了天。他的双手仿佛有魔力,总能让顾客紧绷的身体逐渐放松下来。“每位顾客对搓澡的要求都不同,有喜欢轻柔些的,也有偏爱重点力道的。时间久了,大家都成了熟人,不用说我也能记住他们的喜好。”马师傅的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那是一种对工作的热爱和对顾客的真诚。
在双兴堂里,像邸文和马师傅工作了多年的“老人”用他们的辛勤付出和热情服务,为顾客们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洗浴空间。这里不仅是一个洗澡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人情味和温暖回忆的角落。
泡的不仅是澡,是人情味、更是情怀
这家历史悠久的澡堂,仿佛是从旧时光中直接截取的一帧帧画面,与电影《洗澡》中的温馨而又略带几分怀旧感的场景如出一辙。“双兴堂”从1916年开张,到今年已经有108年的历史了。创始人王双奎当年是拉煤的,每天干活又脏又累就自己开了一家澡堂子。起初,它并不以“双兴堂”命名,而是经历了“南苑大众浴池”到“双齐澡堂”的更迭,最终定名为蕴含着生意兴隆愿景的“双兴堂”。
然而,电影拍完之后,“双兴堂”却在经营中变了味。“2003年我父亲接手了这家面目全非的老澡堂,花了3年多时间才将其重新修复并复名为‘双兴堂’,双字保留,兴字取其生意兴隆之意。”熊刚健说。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双兴堂似乎成了一处时间的留白,让人得以暂时忘却尘嚣。“跟您说老爷子,现在这生活节奏这么快,谁有那么多闲工夫儿,老搁您这儿泡呀。”电影《洗澡》里有这样一句对话,问出了记者的心声。
“一开始,我也不爱在里面待着,洗个澡有什么好泡的,磨磨唧唧,待半天干啥呀。后来,了解得多了,就觉得在里面洗个澡,躺着休息会儿,和老大爷聊聊天还挺有意思的。”见到熊刚健时,他刚从澡堂子里泡了一个舒舒服服的澡出来。“在这里洗得痛快。很多年轻人不太喜欢来大众浴池,同时工作压力大,没时间在这儿待一天,但对很多老人来说是生活的延续,也是很多老人的精神寄托。”
双兴堂缘何成为一群老年人的精神家园?记者询问着前来泡澡的澡友们,“我不爱去洗浴中心,在这里无论认不认识,都能聊上两句,人情味十足。”“洗浴中心更像流水线式服务,而老澡堂能管控温度,更生活化。”“家里也可以洗澡,但总感觉还是在大池子里泡澡更有人气。”
当年,随着媒体的关注,双兴堂逐渐名声在外,不仅吸引了众多北京本地人的青睐,就连河北等地的游客也慕名而来,甚至国外的媒体也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我印象最深的是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和美国记者韩建民(中文名)采访时的情景。因为文化的差异,他们对中国传统的澡堂文化感到新奇不已。”熊刚健告诉记者,“老北京这种洗完澡了搓一搓,然后很多人在一起聊会天、喝点茶、下个棋,能一天都不出这个门,这种在澡堂子里面找到的乐趣是别的地方没有的。”
然而,面对未来,双兴堂的命运依然充满变数。由于澡堂文化缺乏可传承的手艺,其存续之路显得尤为艰难。为了保住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熊刚健的父亲早在2006年就开始为双兴堂申请北京老字号,经过长达八九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4年获得了认可。
“双兴堂是北京最后的老澡堂子,它的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熊刚健坚定地说,“我会尽我所能守护它,即使有一天这里不得不拆迁,我也会寻找新的地方,让‘双兴堂’老浴池的文化得以延续。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家澡堂,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情怀。”
来源:丰台时报 记者 林瑶 实习记者 袁阳 摄影 赵自谦,微丰向(原新丰台)整理,转载请注来源;文章内容仅为传递信息,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目的仅在于为大家的思考和研究提供资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政策依据。
若信息有误,请以官方为准;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突发事件在微博上@新丰台网 就有可能上头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