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众所周知,孟加拉是当今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落后的国家之一。但鲜有人知的是,这里曾经是全亚洲最繁荣、最有前途的地方,是泰戈尔笔下那个“金色的孟加拉”。孟加拉为何走到这步田地?这对我们有何启示?推荐著名经济学家陈兴杰老师《国家的贫困与繁荣》的一篇书摘,祝你有更多的收获。

印度最伟大的诗人泰戈尔(Tagore)出生在加尔各答。近代以前,加尔各答属于印度孟加拉邦,是孟加拉文化的代表性城市。泰戈尔一生大部分时间用孟加拉语写作,其中有一首诗是这样描绘他的故乡的:

在那九月里和十月里,稻谷一片金黄,长得无比温柔,无比美丽。

在那榕树下,在河岸上,你铺开你的长裙,它的样子多么神奇。

你的话语犹如甘露,令人心旷神怡,金色的孟加拉,我的母亲,我爱你。

这首名为《金色的孟加拉,我爱你》的诗歌后来被谱成曲,成为孟加拉国的国歌。诗歌里的优美景致,很难令人联想到孟加拉国。如今的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最默默无闻的国家,偶尔上新闻,也和贫困肮脏、洪水泛滥、火车事故相关,完全没有“金色孟加拉”的风采。

是诗人矫情,美化了记忆中的故乡,还是孟加拉国有过辉煌,只是如今光彩暗淡?想要了解这一点,我们就得对加尔各答这座城市以及孟加拉地区的历史有一些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加拉泛指恒河三角洲地区,包括今天的孟加拉国、印度西孟加拉邦、比哈尔邦等。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南亚次大陆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当地民族亦是南亚最古老的居民。12世纪,来自中亚的穆斯林进入印度,沿恒河东进,孟加拉地区迅速伊斯兰化。

从恒河口一路上溯,可直抵次内陆的腹地。因此到了近代,觊觎印度财富的葡萄牙人、荷兰人、丹麦人、法国人都曾驻足于此。英国人则是最后的赢家。英国东印度公司看中恒河口的地理位置,正如后来他们看中长江口的上海,他们在恒河口水深湾阔处建立了贸易据点。他们排干沼泽,砍掉树林,修建城堡,深挖港口,日后的东方大港口加尔各答从这时候起就出现在了地图上。

英国人控制的南亚次大陆,西至阿富汗,东到恒河口,南至德干高原,如此广阔的殖民地,首府就在加尔各答。这个最初只有几干人的小地方,也成为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市。孟加拉地区原本就人口稠密,农业发达。英国人到来之后,加尔各答成为繁荣的商业中心,是整个印度的经济腹地。泰戈尔笔下“金色的孟加拉”,大概就是指这一段辉煌时期。

血与火的分家

1905年,英国人为了便于管理,将孟加拉地区划为东孟加拉和西孟加拉。划分的依据是宗教,东孟加拉几乎全是穆斯林,西孟加拉的印度教徒略多——他们最早是一个民族,只是信仰不同。划分后没几年,东西孟加拉再次合并。由于这次划分,原本统一的孟加拉出现裂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孟加拉地区没受到大规模的炮火袭击。可是由于战争恐慌,加之天灾严重,殖民当局错误地实施进口和物价管制,导致饥饿蔓延,300万人死于饥荒和营养不良。已经萌生民族主义心理的印度人,燃烧着熊熊怒火。英国人苦心经营多年,然而民心尽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7年,孟加拉地区成为“南亚大分家”的前线。真纳(Jinnah)领导的印度穆斯林联盟(穆盟),希望建立统一的伊斯兰国家,即巴基斯坦。这个将成立的国家名字,由几个穆斯林邦首字母组成——然而它们都在西北地区。人口众多但面积狭小的孟加拉邦并不占主要地位。这也为孟加拉地区的政治独立埋下了伏笔。

印巴分治是历史上最剧烈的国土割裂行为,焦点分别是旁遮普邦和孟加拉邦。两处都是穆斯林聚集区(穆斯林在旁遮普邦的占比为57%,在孟加拉邦的占比为54%),它们也是南亚次大陆最富饶的地区——旁遮普邦是印度的粮仓,孟加拉邦有黄麻产业和加尔答。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Nehru)怎么甘心把这两块地方完全拱手让出呢?划分方案出台:两地都被一分为二,两国各领一半。

如今,印度西北有旁遮普邦,与之相邻的是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这里原本在历史上就是统一的旁遮普邦,仅仅由于穆斯林和印度教徒杂居混住,旁遮普邦就要被人为撕开。印巴分治时最可怕的暴力冲突,大多发生在旁遮普邦,大撕裂造成了超过50万人死亡。

东边的孟加拉地区,当时面临着仇恨的火山喷发。早在分治之前的1946年,当地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就已经互相残杀,造成5000多人死亡。一旦开始分家,必将血流成河。“圣雄”甘地(Gandhi)忧心忡忡,亲自前往加尔各答呼吁和平,通过绝食呼吁各方放下屠刀。由于甘地的努力,孟加拉邦避免了空前血腥的浩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7年,古老的孟加拉地区一分为二。西孟加拉成为印度的一个邦,东孟加拉加人巴基斯坦,成为这个伊斯兰国家在东部的飞地,也就是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地区的分裂,是一个纯粹的悲剧。这里原本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如今被人为割裂。加尔各答背靠的市场缩小一大半,城市地位急剧下滑,这个城市很快就被新德里和孟买赶超了。

最惨的是东孟加拉,也就是东巴基斯坦,原本它所背靠的无比广阔的市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仇敌之国。东巴基斯坦被印度包围,当地人只能靠飞机或轮船走几千公里,远远地绕过印度半岛,才能抵达西巴基斯坦。两地相隔如此遥远,以致几乎无法产生经济联系。

东巴基斯坦往事

巴基斯坦建国之初,国家格局是畸形的。虽然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的人口差不多,国土面积却很悬殊,东巴基斯坦只占全国面积的不到 15%。主持印巴分治的蒙巴顿(Mountbatten)勋爵当时就表示:不超过 30年,巴基斯坦一定分裂。这句话果然在1971年应验——还不到 30年。

建国初期的孟加拉人欢欣鼓舞,满怀憧憬。他们终于可以不看印度人脸色,与穆斯林同胞一同建设国家。可没过多久,他们就迎来了失望。他们明显感觉到,东、西巴基斯坦只是在名义上平等,实际上东巴基斯坦处处低人一等,受到西巴基斯坦人的歧视。

巴基斯坦的主要建国者,几乎全都来自巴基斯坦西北地区,属于旁遮普族和信德族,他们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巴基斯坦的国语定为乌尔都语,也就是西北人的语言,这让人口占54%的孟加拉人大为愤慨。孟加拉人在几百年里和印度人杂居混住,关系较好,这导致他们被嘲笑不够忠诚、爱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政治地位难受的是,孟加拉人受到了经济剥削。东巴基斯坦所在的孟加拉平原,几百年来盛产的黄麻畅销世界,是国家主要的外汇来源。中央政府将黄麻收入的80%用于西巴基斯坦的建设,这让孟加拉人愤愤不平。

在国防问题上,孟加拉人也有诸多不满。对孟加拉人来说,每当印巴地区有事,印度往往先拿弱小的东巴基斯坦开刀,而西巴基斯坦只关心关键的克什米尔地区,完全不管东巴基斯坦死活。“钱都被西巴基斯坦人拿走,还要为他们卖命”,这样的不满在东巴基斯坦非常盛行。

巴基斯坦建国后,东西矛盾长期存在。孟加拉人希望谋求更高的政治地位:他们发起“孟加拉语运动”,呼吁提升本地语言地位希望东巴基斯坦自治,将旁遮普人排除出去。这些做法惹恼了西巴基斯坦,他们对东巴基斯坦的“得寸进尺”的做法,总是刻意打压,双方矛盾逐渐公开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0年的巴基斯坦大选,成为东、西巴基斯坦抢占国家大权的对决。人口数量最终成为决定性因素。东巴基斯坦人口多些,代表东巴基斯坦的“人民联盟”击败西巴基斯坦政党“穆盟”。后者深感事态严重,拒绝承认选举结果。“人民联盟”领袖拉赫曼(Rahman)出走加尔各答,掀开东巴基斯坦独立运动的序幕。新生的孟加拉国,正在走向历史前台。

孟加拉国独立

孟加拉国独立是一个必然。这个结果从印巴分治时代就已注定沙漠地区的旁遮普人和恒河口的孟加拉人,信仰同一宗教,却不是同一民族,甚至连种族都不一样。他们彼此既不熟悉,也不了解,没有多少情感和互信基础,将他们强行糅合在同一个国家,让人如何受得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巴基斯坦的东部和西部还可以黏在一起20多年,已经是奇迹了。从外部环境来看,东巴基斯坦不可能长期存在。

印巴分治初期,真纳希望将全印度的穆斯林地区结成一个国家为此印度腹地的很多穆斯林土邦也蠢蠢欲动,想加入巴基斯坦,形成印度的“国中之国”。印度当然没有容忍,直接出兵,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巴基斯坦的东西两部,仿佛对印度形成战略包围,人口数千万的东巴基斯坦,像是抵在印度后腰的匕首。打击东巴基斯坦,也就成了印度的战略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看如今印度在印巴局势上气势汹汹,其实一开始,它可是芒刺在背,非常被动。孟加拉人搞独立运动,简直是湿婆神赐给印度人的礼物。1971年,巴基斯坦总统(西巴基斯坦人)派兵抓捕拉赫曼。印度人大喜过望,随即在印巴边境发起挑衅,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

印度人东攻西守,派大军向东巴基斯坦首府达卡发起围攻,同时在海上筑起防线,拦截千里迢迢赶来增援的巴基斯坦海军。孤无援、军心涣散的达卡守军投降,东巴基斯坦获得独立,成立孟加拉国,拉赫曼成为首任总统。南亚三国,全都脱胎于英印殖民地,只是独立有先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加拉人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这是一件好事。印度和孟加拉国素无积怨,在解除巴基斯坦的“战略包围”后,很快就解除互相封锁,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孟加拉国和印度在边界有大量飞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来是很麻烦的事情。不过,两国没有因此失和,而是携手商谈,互换飞地,开创了解决国际领土争端的新局面。

孟加拉国为何贫困

如今的孟加拉国是亚洲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人均GDP为1600美元左右,略高于巴基斯坦,低于印度。孟加拉国为何贫穷?有几种流行的解释。人口过载,“马尔萨斯陷阱”起作用;季风气候恶劣,夏季洪水泛滥;地处热带,人们喜静恶动,不够勤劳。也许你对孟加拉国并不了解,一想到它的领土面积相当于中国山东省,却有1.6亿人,难免会得出以上的结论。

把孟加拉国贫穷的原因归结为人口和气候,我认为是错误的。孟加拉国人口之多,非短时期内人口爆炸的结果。因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里是人口稠密区,也曾经历过繁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东巴基斯坦人口近4000万人,如今翻了大约4倍。和周边相比,它的人口增幅是正常的——印度人口从3亿人涨到如今的14亿人,中国人口也涨了3倍多。在孟加拉国,70%以上领土是可耕地面积,80%的耕地是稻田。这里地势平坦,降水充足,适宜发展农业。在农业发达的基础上,孟加拉国可以发展养殖业和畜牧业,进而发展其他产业。

说孟加拉国气候恶劣,不利于经济发展,也不甚准确。泛滥的洪水确实给当地带来很大困扰,但是这种困扰并不致命,当地人早就习以为常。不断增加的人口以及增产的粮食都证明自然环境并没有扼制住当地发展。那么,孟加拉国为何落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察孟加拉国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这个国家在立国之前的20多年,处于被剥削、被封锁的困难局面,无法正常发展经济。当地大搞“五年计划”,国家垄断土地,主要的经济作物黄麻都是统购统销。计划色彩如此浓厚,代价是农民生产积极性被抑制。曾长期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孟加拉国,在那时居然出现零星饥荒。

孟加拉国毗邻的印度西孟加拉邦,是印度左翼政党最强盛的地方。孟加拉国深受其影响,其施政也带有浓厚的左翼色彩,这让其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加之局势动荡,战乱频繁,孟加拉国沦为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并不奇怪。

向中国学习

20世纪80年代,孟加拉国开启经济改革,情况略有好转。孟加拉国的改革魄力远不能和中国相比,离印度和越南也差得远,这让它的经济发展没有太大起色。如今,这个贫穷的国家有了崛起的迹象。

最近几年,孟加拉国不仅在南亚次大陆发展最快,也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2018年,孟加拉国经济增速达7.8%,连续6年以6%以上的速率增长。这样的成绩,在全球低迷的经济环境下殊为难得。孟加拉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和中国有密切的关系。这个国家最引人瞩目的产业是成衣制造。这项产业之起步,是中国企业流入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0年左右,竞争白热化的中国成衣制造业在成本上升、环保压力下,寻求产业外溢,将工厂搬到海外。孟加拉国正在经济改革,借鉴中国经验,大规模引进中国企业。当地盛产黄麻,有纺织业传统,人力成本低。这些都是孟加拉国发展该项产业的优势。

中国人在孟加拉国建设大型的纺织制衣厂,引进整条生产线并带去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经验。在如今的孟加拉国,成衣制造是最主要的经济支柱,年出口总值近400亿美元,占该国出口总值的80%以上。成衣制造解决了500多万人就业,拉动了经济增长。政府也从中赚得大量外汇,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继续吸引外资。这正是中国经济成功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成衣出口国,不仅是孟加拉国纺织业的“师傅”,还是孟加拉国最大的出口对象。中国经济发展,带动了孟加拉国的发展。同为人口大国,中国和孟加拉国虽然有竞争,但未来更有合作机会。孟加拉国想要走出贫困泥潭,中国是其最好的老师。为此,中国人有理由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