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件有意思的事。2024年11月,宝马集团在其社交媒体发布一个小问卷,有三张海报,让大家猜猜看,海报里藏着的都是什么?
猜到三个并不难,比如第一张潮汐树,这棵树诞生于水陆交融,从光滩向陆地延伸,沟通滩涂上的生灵,促进物质交换。第二张丹顶鹤,这只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代表着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物种丰富度。第三张是一台BMW i 循环概念车,这台车全部使用再利用材料且可回收,能够实现100%使用再利用材料和100%可回收。
你猜到了吗?潮汐树、丹顶鹤、BMW i 循环概念车,看似风马牛不不相及的物种和东西,却告诉大家一件共通的事,即三位主角背后更多的生态故事,蕴藏着一家企业的真正有意义的创新以及担负的社会责任。
汽车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科技,然而,有多少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创新。在汽势Auto-First看来,真正的创新是为社会、环境和所有利益相关者带来实质性的好处,正如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先生所说:“科技创新不是技术的堆叠,而应真正服务于人。”
比如对用户而言,面对电池衰减,是否有必要过度担心?有一个叫龙龙龙的车主, 其2022款i4 eDrive40在今年7月份,国网App显示的电表总电量为248kWh;My BMW App显示的总充电量为245kWh,粗略计算充电桩损耗为:(248-245)/248*100%=1.21%,实际充电桩的充电效率为98.79%。
截至目前,这位车主的宝马i4(参数丨图片)已经行驶了1.7万公里,并未感知到任何衰减,当然,续航里程主要还和路况、驾驶激烈程度息息相关。
显然,油车时代,要呵护发动机,到了电车时代,有意识地维护电池健康。
另外一个分享来自人机交互。在汽车行业迎来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新时代,从传统座舱到未来智能空间,全景人机交互的核心价值就在于高效传递信息,减少用户的操作复杂度,降低驾驶过程中人的压力与干扰。
宝马视平线全景显示的出现,正在重新定义人机交互,因为它并非普通的HUD抬头显示,而是直接把整个前挡风玻璃底部变成了一块超大的信息屏。速度、导航、音乐、路况这些信息全都可以直接平视获取,视线不用离开路面,让驾驶体验更沉浸、更安全。
如今,宝马已率先将颠覆性的视平线全景显示理念落地,明年1月将在CES 2025发布,并将于2025年量产并首发搭载在宝马新世代车型上。
对于当下的汽车,大多数人可能被外观设计吸引,也可能看中它的智能驾驶。但在汽车行业飞速变革的今天,车企可持续的技术创新与企业担当更是整个社会应该高度关注的。先从电池“回家”路说起。
新能源汽车时代,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动力电池的装车量也随之水涨船高,如果动力电池的回收不当,是对环境的极大损害。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的镍钴锂资源,本身具备良好的梯次利用价值和再生资源价值。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对于稳定资源供给、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因而,实现电池“回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下万物内卷的汽车行业,很少有哪一家车企愿意做低调内敛的技术,但宝马高度重视电池回,对于如何高效、环保地实现回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宝马的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切切实实树立了标杆作用。
事实上,全新升级的宝马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不仅打通了电池从生产到回收的全链条数据闭环,实现电池生产商、宝马研发、生产及销售系统、经销商、物流供应商、电池回收商等上下游各方的数据同步,而且通过高度集成的信息让每块电池的“行踪”都更加透明、可追溯。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介绍,“通过数字化手段,我们能‘跟踪’每一块电池,通过跟经销商的合作,希望让每一位宝马新能源车主都能享受更安心、省心、放心的电池售后及回收服务。”
据了解,由于每一块电池、每一套电池模组、每一个电池包都有专属编码,每一块电动车退役电池都将能顺利返回供应链体系,推动构建新能源汽车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宝马对动力电池的追踪已达到电芯级别。
再比如代号为“灯塔”BEACON宝马人工智能(AI)平台,提供AI应用创新相关的开发、部署、集成与运行服务的平台化环境,加速实现多业务场景数字化。
英文名BEACON是由BMW(宝马)、E2P(新兴科技到产品)、AI Algorithm(人工智能算法)、Computer Vision(计算机视觉)、OR(对象识别)、NLP(自然语言处理)的首字母缩写组成。
不同于你常见的AI单点应用,宝马的灯塔平台更像一个超级大脑,融合了AI和工业物联网的优势,让AI赋能多个技术应用层级,同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AI散点应用面临的门槛高、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比如一位在南京的宝马IT工程师需要开发一个AI应用,他无需在本地建立一个实体的、具备一定算力的数据中心,只要在线输入需要训练的代码和参数到灯塔平台,启动任务就可以获得计算资源并进行算法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工程师无需承担相关的硬件运维成本,显著降低了数字开发的设备需求和门槛。
目前,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已经上线大约100种AI应用。在里达工厂,涂装车间上线的AI摄像机质量检查系统,对每辆车的喷漆表面进行拍照和分析,在100秒内可拍摄10万张照片,通过AI算法以远超肉眼的效率辨别瑕疵,确保每辆汽车都拥有完美无瑕的漆面。
不难发现,一桩桩、一件件,最终指向两点:即什么是“有意义的创新”;第二,“何为负责任的企业”。
对于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豪华车企,有必要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个,支撑着一个企业百年如一日的追求创新,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宝马并没有随波逐流的为了炫技而创新,而是致力于让每一项创新都为消费者、为行业、为社会、为环境乃至为所有利益相关方带来切实好处,即“有意义”的创新。
第二个,这个时代,究竟怎样才是真正“负责任”的企业。
一个受尊重的企业,除了赚钱,更重要的是会改变和影响世界,会完善社会和未来,成为推动社会包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因而,宝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扎根中国30年,宝马共研电池新技术,为"新世代"注入更强大“心脏”;开发数字化生态,为“超级大脑”注入“智慧”;共创商业新模式,打通动力电池“回家”路;合作升级充电体系,实现100%绿电。
毋庸置疑,这些创新不仅有助于公司直接的业务,通过新的理念和方法,还能在生态和社会层面产生更大的影响。
三年前,宝马在中国启动了“BMW美丽家园”项目,致力于保护自然栖息地和恢复湿地。宝马认为,增强固碳能力与减少碳排放同样关键,都是应对环境挑战的重要举措。十八年来,“BMW中国文化之旅”已支持了近1000位非遗传承人。今年,该项目进一步升级,聚焦保护大运河及沿线的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
显然,比汽车品质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正迎来一次数字化、智能化、可持续化的创新升级跃迁。在这个赛道上,宝马虽然表面上不显山露水,实则将责任刻在基因里,且从未懈怠,甚至在这条路上,有很多“不为人知”。
整体而言,企业责任不能一边制造不合质量、环境、生态的商品,再在年底捐点钱。好的企业,用商业手法解决社会问题,用技术创新承担社会责任,在全球汽车行业中树立负责任企业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