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雪 本报通讯员 肖萍
想聊天没有地方去、社区便民服务开不到家门口……姑苏区南环东路898号小区内的8幢居民楼和南环新村114幢至117幢的4幢居民楼围在同一个小区围墙内,虽然是两个小区,但是居民们有共同的困扰和难题——老新村没有配套居民活动用房、缺少共享空间,社区服务无法深入居民小区。
如今,随着姑苏区南环东路898号“幸福小屋”的落成,老新村居民们心中的微心愿一一实现了,有了歇歇脚、读书看报、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首场服务进小区
昨天,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南环第三社区党委、妇联、团支部联合组织开展的“乐福南三”海棠便民市集首次开进南环东路898号小区。
早上8点多,南环东路898号小区内,南环新村116幢附近空地挤满了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义诊、磨刀、修伞等便民摊位前人头攒动、红马甲、蓝马甲忙前忙后。此次便民服务开设十余项服务内容,不仅有血糖血压检测、口腔检查、中医咨询、心理辅导等健康服务,还有免费的理发、修伞、磨刀、配钥匙、养老就餐等生活服务,社区还开设有法律咨询、交通宣传、垃圾分类等政策宣传,活动共服务500余人次。
居住在附近的一位老居民,接过师傅刚刚修好的雨伞,撑起来的那一刻,脸上也绽放出幸福的笑容,并为社区竖起拇指点赞。
党员居民出主意
老新村没有配套居民活动用房、缺少共享空间,社区服务无法深入居民小区。老新村的困境,一直是南环第三社区党委的心头事,也是居民最期盼改变的事。社区党委书记倪振峰、副书记杨娣将社区的资源与困境进行分析和研判,开启挖资源、寻出路、找突破的模式。
今年年初,在社情民意联系日上,居住在南环东路898号的居民胡琇提出,南环东路898号3幢北侧有一处空房约10平方米左右,希望能盘活闲置资源,为周边居民提供服务。在南环第三社区党委扩大会议上,第三党支部书记夏清提出相同建议。
“南环东路898号小区3幢北侧闲置的空房微改造”成为社区2024年民生实事的书记项目。项目计划将“幸福小屋”打造成“红蓝橙”党群共建便民站,丰富社区党建文化资源,盘活共建力量,拓宽党建文化表达方式,加强社区党建文化建设、丰富党建文化。
小屋效应不断放大
经过实地勘察、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寻找房屋归属、协商使用权限,讨论幸福小屋的服务定位、服务范围、长效管理、装修等环节,历时十余月,“幸福小屋”建成投用。
为了让居民在小屋里感受到温馨和活力,党员、团员志愿者清扫、擦玻璃,摆放盆栽、放置图书等;社区退休党员唐亮将家里闲置的杂志和图书赠送给爱心小屋,将小屋打造得更温馨。
为了零距离向居民提供便民服务,社区党委还将原本固定地点的便民市集,调整为每月在辖区6个小区轮流开展。
“幸福小屋”的建成,让居民们看到了社区为民服务的行动和决心,一系列转变也从这里开始。
原本“幸福小屋”前是通往南环新村114幢-117幢房子的通道,虽然是个不算大的空地,却成了居民们停车的地方。社区与小区物业、居民协商后,在便民服务时间段内把车位让出来。
就这样,在社区党委的牵头下,南环东路898号小区内居民的微心愿得到了实现。社区计划将党建学习、议事协商、读书、编织、休闲娱乐活动、政策宣传纳入小屋的服务范围内,为辖区居民提供微服务、点亮微心愿、开设微课堂。“幸福小屋”效应也将不断放大,社区将挖掘更多的幸福小屋、议事亭,为居民拓宽活动圈、升级服务阵地、提升基层服务效能,完善“1510”党群服务圈,营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服务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