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佘宗明

极越,极越,极越……这些天,借助“闪崩”的撑杆腾空一跳,极越完成了它有史以来的首次出圈。

很多对极越、极氪、极石、极弧、极星傻傻分不清楚的人,这才捋明白个中的区别。

当“时代的眼泪”太多,吊唁难免不够用。

循着钩沉稽古的指南,TMT媒体总会将复盘笔触伸向百度“造车记”。

不得不说,在入局汽车业务上,李彦宏在成为任正非和成为王兴之间,选择了找夏一平。

如今结局已显。

与其说李彦宏所托非人,不如说李彦宏只能“托”己。

01

什么叫“成为任正非”和“成为王兴”?

这只是两种路线的形象化说法。

在错过自2015年以来的那波造车热潮后,前些年,科技互联网大佬涉足汽车,最常见的无非是两条路径:

1,像华为那样,做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

自2019年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简称“车BU”)以来,华为起初尝试以供应商角色切入汽车行业。

最开始,遭遇了不愿“失去灵魂”的车企的抗拒。

到后来,华为推出了三种模式(标准化零部件模式、HI 即Huawei Inside 模式和智选车模式),从提供零部件到帮车企提供产品定义销售全栈化解决方案,参与深度不断加深。

2,像王兴和美团那样,做造车新势力投资方。

自2019年起,王兴连续多次参与理想汽车投资,成为其第一大外部股东。

那,有第三种路径吗?

有。雷军“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All In小米造车。

李彦宏试过前两种道路:

2018年,李彦宏曾对外表态,“百度不会自己造车,不会自己去开生产线、设计发动机,只做擅长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自2017年起,百度跟威马汽车成立了“威马&Apollo智能汽车联合技术研发中心”,为威马量产车型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2020年还携手量产了L4级无人驾驶AVP自主泊车。

2017年,百度曾投资蔚来汽车1亿美元;2017年至2019年,百度曾三次投资威马汽车,成为其最大外部股东。

但曾雄踞造车新势力第一的威马汽车后来因策略失误掉队,没能承载起李彦宏推动百度智能驾驶技术落地的雄心;2019年,蔚来一度处在生死边缘,百度选择离场。

最终这两条路都不是太顺畅。

02

在雷军下场前,李彦宏也曾接近下场造车。

2021年初,百度官宣跟吉利联手,集度由此问世。

李彦宏当时说,“集度汽车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把百度多年的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座舱技术第一时间推广到市场上。”

但集度汽车之于李彦宏,跟小米汽车之于雷军的区别就在于:1,不是百度全资;2,掌舵的是夏一平

你可以理解为,李彦宏在走“第四条路”:他要做跟马斯克差不多的事情,都是要制造汽车机器人,输出高阶自动驾驶能力,差别是并非自己亲自带队打仗。

在几年前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就已白热化的环境下,晚入场本就意味着留给自己的空间不多。

都说“造车是一件残酷的事,九死一生”,那晚入场的,没准就是“九九死一生”。

所以,前些年,总有些人劝雷军“卷海无边,回头是岸”。

这时候,要想冲上牌桌,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1,IP要足够响亮。2,大佬自己下场。

雷军是两点都符合,凭着那股“不成功,便成仁”的劲儿,愣是在卷成麻花的市场里杀出了一片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集度或极越要想成功,原本也需要李彦宏躬身入局。

只可惜,李彦宏IP够响,但出现在前台的那个人,是夏一平。

而李彦宏是以股东身份还是以一号位角色入场,对集度或极越的意义大不相同。

这里面,有很多外部因素,如造车生产资质受限,如百度吉利关系调整,导致百度从离自己造车本来只有一步变成隔着好几步。

但集度或极越要想从“九九死一生”中杀出,只能靠李彦宏自己下场。

正如小米汽车如果没有雷军自己下场,注定会夭折那样。

03

当百度投入重金而李彦宏处在“身后”时,问题就在酝酿中了。

2021年,蔚来汽车CEO李斌说:“造车需要储备的资金门槛,几年前我说的是200亿,现在没有400亿可能都干不了了。”

入场已晚的极越,要靠烧钱续命。

极越烧的钱,主要就来自百度跟吉利。

公开资料显示,极越汽车前身集度汽车在2021年3月获得3亿美元启动资金,2022年1月集度汽车宣布完成近4亿美元的A轮融资,由百度和吉利共同投入。

自己花自己钱,通常会省着花。

但崽花爷钱就未必了——尤其是碰上那种大手大脚的。

反正权责关系并不对称。

这两天,很多人复盘极越闪崩问题时,会归因于“攒局造车的致命伤”,会提到“内耗三角局的病症”。

究其症结就在于:共同担责,就是共同不担责。

夏一平在决策时,“营销、产研、软件、硬件全部要自己拍板”的他被当做创始人,在如今担责时,又无形中把自己归为职业经理人,就是其直观反映。

这两天极越员工万字长文激起的风波,就挺耐人寻味。

如,万字长文曝出,夏一平在部门大会上辱骂员工4小时,自称“营销天才”,后来在某评审会上面对“这一块您是专家呀!”的马屁说“我哪方面不是专家!”

又如,极越公关负责人回怼员工万字长文:“公司到今天都是老板的问题,员工都没有责任?”……

这说明,所谓“钱”的问题背后是“人”的问题。

李彦宏不会没意识到找到靠谱人士的重要性。前极越中层人士透露,“夏一平不是李彦宏的首选,他甚至最初没有通过李彦宏的面试。”

只不过,在“准造车”这事上,最靠谱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自己下场。

这是前提。

04

当然了,对李彦宏而言,没有All In造车,也可以理解。

造车本就不是百度涉足汽车领域的唯一切入点,更何况,百度AI的大盘子里不只智能驾驶这一项。

百度在汽车业务上是多条腿走路,开发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为车企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并布局车路协同、智慧城市等TO G业务(赋能B端和G端),也是优先级很高的事宜。

时至今日,萝卜快跑如今处在中国无人驾驶出租车第一梯队,成了可堪跟谷歌Waymo、特斯拉Cybercab PK的存在。

就赋能车企来说,百度没有等到最好时机——无论是彼时车企都不太愿意“失去灵魂”,还是威马汽车折戟,都让百度失去了为自动驾驶技术突破积累高质量数据的重要抓手。这是百度不得不转向“近乎造车”的主要因由。

现在看,若百度摸着华为过河,找到自己的“塞力斯”、打造出自己的“问界”来,没准也会有很多车企愿意向其交出灵魂。

要知道,百度自称,过去十年来坚持压强式、马拉松式的研发投入,目前已为自动驾驶和AI研发投入已超过1700亿元,百度Apollo积累了超过1亿公里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安全测试里程,拥有超过5000项自动驾驶专利。

百度需要的是时间。

而今,极越闪崩,意味着“第四条路”此路不通。

百度数十亿投入,也许是打了水漂。

但正如段永平说的,及时止损,再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一个长期的漏船上面,那么换一艘船花的力气要远远少于给这艘船打补丁的力气。”

All In 生成式AI,重点发力“三架马车”——搜索、云和自动驾驶,这成了李彦宏和百度正聚焦的核心事项。

这未尝不是放弃漏船后找到最坚实的那艘船。

05

理查德·耶茨说:如果一个人想要做一件真正忠于自己内心的事情,那么往往只能只能一个人独自去做。

在极越闪崩后,理想汽车CEO李想也写下了几段话。

他说,超大企业创造新业务的成功率都低于10%,创业者不要太把自己神话,更不要把自己想象成创业之神的能力和号召力。

他还说,从0到1阶段,创始人亲自带队打仗、事情亲力亲为是必须的。

“亲自带队打仗”“亲力亲为”……都点中了极越危局的要害。

对百度而言,只要能这些用到AI布局上,用来强化百度的AI技术能力优势,未尝不是好事——事实上,在AI战事上,李彦宏确实拿出了跟投入极越上不一样的劲头。

值得注意的是,在汽车业务上,百度曾有意投资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据腾讯新闻《潜望》爆料,因无法接受百度团队拟出的竞业条款,如“地图、自动驾驶等必须用百度的”,最终李想跟百度没能谈妥。

如今看,李彦宏若是将砸在极越上的钱用来投李想——就像王兴投李想那样,纯财务投资,收益也很可观。

但试错总是更好地迈向下一程的探路。

拿历史后视镜看事情容易,但更重要的,终究是朝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