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黄博)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张蜓,自200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工作起,至今一干就是15年。多年来,她负责及参与修复的文物超过300件,完成了2000多件馆藏文物的健康评估,进行了200多次文物样品检测分析。

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有一支成立仅4年的女子考古队,其中的女性队员占70%左右。她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90后”是主体,最年轻的还有“00”后。四年来,队长朱瑛培带领这支年轻队伍,已经参与完成基本建设考古项目有40多项,其中包括西安江村大墓、咸阳大堡子墓地、咸阳段文振家族墓地等项目的发掘。其成果因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荣获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选“2021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女子考古队队长朱瑛培在考古现场

近日,记者跟随“黄河女儿行——探寻中国历史文化之源中的三秦‘她光芒’”主题采访调研活动,在三秦大地接触了众多文物文化旅游领域的巾帼英杰,她们不仅深深热爱所从事的职业,还以各自的专长为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西安华清宫不仅是唐文化的瑰宝,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华清宫宣教部团队由20余名女性组成,她们平均年龄不大,已多次获得了省级和国家级的荣誉。

宣教部经理杜菲骄傲地说:“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多面手,她们不仅要承担文博系统的讲解工作,还要做礼仪、做主持人、做推介员,甚至还要承担外培讲师的任务。”

华清宫夜晚的舞台上,被誉为“中国最美实景演出”的《长恨歌》,以华清宫的历史为背景,用盛大的歌舞演绎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长恨歌》的演出团队中,大部分都是女性。33岁的李田,扮演杨贵妃角色长达14年之久,累计演出场次已达6000多场。她感慨道:“无论冬天再冷,夏天再热,我都会坚持把它完成到最好,以最美的形态呈现给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清宫《长恨歌》的演出团队,无论冬天再冷,夏天再热,都会坚持把最好的歌舞呈现给观众。

和华清宫一样,汉阳陵博物院社教部的30位女职工,除了做好本职工作——给游客讲解宣传汉文化外,长期以来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凭借得天独厚的馆藏文物资源,努力开展文化传承与教育普及工作。

近年来,在推进汉文化教育体系建设方面,社教部的女职工们先后开展了多项文化教育活动,并打造了专业的研学场地。其中,她们策划的教育课程尤为引人注目,开创了陕西全省首家馆校“双师”课堂之先河,走在全国博物馆社教领域前列。通过这一课程,汉阳陵社教部以生动有趣且深入浅出的方式,将晦涩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大众易于接受的内容。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都能从课程中领略到汉代文化的魅力。

此外,汉阳陵社教部还深入发掘汉文化,开发了汉服汉礼、模拟考古、汉代体育游戏等教育活动。他们将这些教育活动打包成“寻溯汉人足迹”研学项目,获得了全国教育项目的十佳荣誉。社教部还积极响应“一个博物馆就是一个大课堂”的号召,从十年前就开始深入介入西安的中学、小学,与几十所学校建立联系,共同开发教育项目和教育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阳陵博物院社教部积从十年前就开始深入介入西安的中学、小学,与几十所学校建立联系,共同开发教育项目和教育课程。

陕西省三八红旗手、中国丝绸艺术家范燕燕,近几年除了醉心于丝绸艺术创作外,致力于做文化的传播者。2009年,围绕“丝绸之路”这一宏大主题,范燕燕创立了“范燕燕”品牌,正式开始了丝绸艺术创作,当年即推出了传统文化与丝绸艺术结合的《梦幻敦煌》系列。此后,她通过对古丝绸之路上古乐器、飞天、宗教等艺术元素的解构与重塑,至今已设计了400多款带有中国文化元素丝绸艺术作品,覆盖丝绸艺术品、丝绸文化礼品及丝绸艺术装饰为主线的几大产品领域。

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召开前夕,范燕燕团队专门为大会设计定制了一款名为《丝路绮丽》的丝绸作品。作品以中亚文化为主题,光泽饱满、色彩丰富,丝巾的图案以花卉为主题,正中心是一朵盛放在中亚地区金黄色的郁金香,郁金香的周围环绕着阿依古尔花,以及石榴花。该作品推出后,受到中亚各国喜爱,从此她也就经常出访中亚各国,创作出一系列传递中国与中亚国家深厚友谊的作品,成为新时期弘扬丝路文化的卓越使者。

宝鸡作为周秦文化发祥地,出土了大量青铜器,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活跃着众多的女学者、策展人、文物修复师、讲解员、社教工作者……她们凭借着敏锐的文化感知力与独特的创意视角,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价值,精心策划一个个富有深度与内涵的展览主题。

“我们部门共7位员工,6位都是女性。其中4位库管员负责全院48万余件文物的管理保护工作,都是女同志,三位‘90后’还有一个‘00后’,她们不但专业技术过硬,甚至对‘有分量’的藏品搬搬挪挪时,姑娘们也不落人后。”文物保护管理部副主任崔睿华说道。

宝鸡金台区妇联主席、长乐塬管委会主任王敏,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投入到抗战时期西迁工业旧址的保护与开发中,硬是从一片破败且即将被城市建设毁坏的坡塬地,抢救出一座工业文物遗址——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这座遗址是在宝鸡申新纱厂旧址基础上改建的,这里曾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抗战中最伟大的奇迹”。截止1945年抗战胜利,6.2万吨棉纱、43.2万匹棉布从这家窑洞工厂出发,被送达抗战前线。在这片遗址区,王敏带领为数不多的几名女队员,从征地、拆迁、维修、复原、开发、建设、史料收集、展陈展示、运营到目前将其开发建设成为全国遗址保护示范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里的宝鸡申新纱厂旧址

19年前的2005年,40岁的高秋燕,受国际长城之友协会主席英国人威廉·林赛的影响,正式注册了榆林市长城保护志愿者协会,并正式开启了长城保护的中外联合项目,从此走上了一条社会组织保护长城的万里长征路。10年前的2014年,49岁的她,在家人的支持下,将自己公司面积的一半700平米,自费建成榆林长城主题展馆。27年来,她持之以恒地投入到长城保护、宣传事业中,为保护长城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长城女儿”。仅今年,她在榆林组织开展的以长城为主题的大大小小的主题活动不下20场;还多次受邀在北京、山西、宁夏、内蒙古、甘肃、浙江等地的长城论坛和主题活动做分享。

一千多年前,丝路沿线驼铃声声,茯茶跟随商队的车马远销西北、中亚及欧洲,被喻为“丝绸之路上的黑黄金”。近年来,陕西仙喜辣木茯茶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海英,创新性地在茯茶内加入辣木叶,使茯茶兼具辣木和砖茶的双重功效,为咸阳传统茯茶产业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同时解决了大量女性的就业。

类似的还有陕西渭南的少华山国际皮影博览园,和木兰摇粗布家纺有限公司。少华山国际皮影博览园目前已培训了1000多名妇女就业,帮扶带动皮影家庭作坊300多户。而作为西北规模最大的粗布生产基地,木兰摇拥有300多个手工粗布纺织产品,为当地群众创造了近百个就业岗位,先后带动300名农户参与粗布加工和销售。

无论是文物考古、文物修复、文物讲解、文化演出、文化宣传、长城保护,还是丝绸创作、皮影创作、茶叶加工、粗布加工等,一大群陕西女性积极扛起了文化传承的大旗,为陕西文化的繁荣贡献了巾帼力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