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作为时下网约交通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经济、绿色、高效等特点。时值移动互联网顺风车发展10周年之际,日前,一场哈啰顺风车参与主办的聚焦顺风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上,《顺风车出行特征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指出,鉴于顺风车在通勤、城际等出行场景扮演着多重角色,顺风车正逐步被赋予新的定位——准公共服务产品。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顺风车行业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让顺风出行的社会价值更凸显。

每月有750万人次使用顺风车通勤

有关顺风车可以追溯至14年前。2010年前后,社会上开始出现“春运顺路带老乡回家”的公益倡议。2014年,《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出台,标志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顺风车行业开始起步。10年后的今天,顺风车已成为了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有约1.9亿人次乘坐顺风车通勤出行,有效缓解了高峰时段的拥堵和交通压力。

中国的汽车客运市场包括出租车扬招、出租车网约、网约车及顺风车。有第三方机构统计显示,按2023年交易总额计,在中国汽车客运市场中,出租车、网约车及顺风车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4.2%、41.4%及4.4%。2024年~2028年,顺风车交易总额预计将由371亿元增至10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4%,市场潜力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客往返郊区景点会选择搭乘顺风车,许多人返乡时喜爱顺风车点对点的出行方式,去往乡镇办事可能倾向于乘坐顺风车……顺风车对城乡出行带来的便利非常显著。例如,哈啰顺风车此前提供给南都记者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顺风车出行需求较日常增长超过105%,创下平台同时期历史新高,日均发单达到约400万单。全国多个区域需求年同比涨幅超过40%,近百座城市需求量创历史新高。

报告认为,成本低、门到门、便捷度高的顺风车,“激活”了部分潜在出行需求,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资源和信息的流动模式,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动经济均衡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但值得关注的是,顺风车对于国人日常通勤出行的服务被低估了。

报告分析指出,符合通勤特征的顺风车需求比例高达35%。在顺风车出行需求里,同城出行占比62.72%,跨城出行37.28%。哈啰平台数据显示,每月有约750万人次使用顺风车出行往返工作地点与家之间。这都说明顺风车在通勤场景中的作用越发受到关注。

报告通过对顺风车的周度需求和订单特征的深入分析发现,“双城生活”现象在核心城市群中日益普遍,跨城通勤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职场趋势。该群体的典型出行模式为:在每周日或周一返回工作城市,到周五跨城返回居住地与家人团聚。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每周符合跨城通勤特征的哈啰顺风车订单量达约7万单,以此推算每年有760万人次在粤港澳大湾区乘坐顺风车跨城通勤。

顺路合乘的跨城顺风车服务,降低了城市群之间的通勤压力,也为区域经济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顾大松认为:“跨城顺风车出行的升温,与我国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有关,一些人更倾向于门到门的出行方式。像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非常快,更有彰显这一特征和优势的土壤。”

在上述背景下,报告得出结论:“正是由于顺风车在通勤、城乡客运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元,以及随着其服务公共性的日益显现,顺风车正逐步被赋予新的定位——准公共服务产品。”

顺风车是“准公共服务产品”,精准施策成关键

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张全的研究团队调研发现,部分地方主管部门已认识到顺风车的重要价值,积极推动政企联动合作探索:“有的城市交通部门面对客运市场的变化,组织合规运力入驻顺风车平台,推广重点线路的出行服务。还有城市通过顺风车平台,为传统出行服务引流。”

如何更有效地发挥顺风车的社会价值?与会学者普遍主张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顾大松称:“鉴于顺风车对通勤出行的显著作用,建议企业和城市主管部门,深入探索与‘合乘车道’政策的联动,形成高效出行的创新案例。”

张全指出:“东部沿海地区显示出强烈的同城出行需求,中部地区的跨城顺风车出行较为高频,这反映不同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与人员流动特性,可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顺风车服务主要集中于住宅小区、商务区及日常生活区域,这揭示出其对日常通勤与生活出行的巨大作用,可给予相应的引导与支持。”还有专家学者认为,此时更该聚焦顺风车的“初心”,即进一步发挥顺风车对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的价值。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一级调研员、交通新经济专班负责人苏奎认为:“基于以上价值,以及对缓解高峰时段供需矛盾的作用,顺风车平台应持续发力市内通勤场景。如可挖掘社区的固定通勤出行人群,通过提升顺风出行的效率和安全性,也让车主有更多的获得感,也更好地满足这一部分的需求。”作为“准公共服务产品”,顺风车未来的进化和衍变势必更加注重公共利益、社会责任和技术应用。

采写:南都记者 傅晓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