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汉奸、国民党战俘等人,中共中央的态度一直保持着谨慎的态度。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我党却对一个曾经投敌叛国的人给予了特殊对待,甚至给他安排了工作。这个人就是孙铭九。
1909年,孙铭九出生于辽宁,18岁时加入了东北军。同年,他便被安排陪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一起赴日留学,两人成为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
回国后,孙铭九进入张学良部队的炮兵教导员队当起了炮兵。1930年,孙铭九被安排到天津保安队。
1931年,时任国民党海陆空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从南京去北平,途中经过天津时,孙铭九承担了护送张学良的任务。张学良见到孙铭九后,十分高兴,将一块印着自己头像的瑞士名表送给了他。
1935年,孙铭九便来到了张学良身边,成为了他的心腹。次年,为了对东北军进行深刻改造,同时建立东北军内部稳固的领导核心,张学良建立了“抗日同志会”这个秘密政治组织。孙铭九成为其中主要成员,以他为首的这些少壮派军官思想激进,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很是不满。
于是,在之后的西安事变中,孙铭九等人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在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灾难的时刻,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抗日的呼声,继续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甚至成立“西北剿总”计划“围剿”西北红军。在这一背景下,西安的张学良多次收到蒋介石“剿匪”的命令。
1936年初,平津卫戍司令部卫队营调赴西安,王玉瓒率领由1200多人组成的卫队营来到西安,该营改称“西北剿总”卫队第一营,负责护卫总部。而原来护卫总部的手枪营则改称为卫队第二营,孙铭九负责指挥,专门负责保卫张学良公馆。这两支卫队均受张学良直接指挥。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亲自飞抵西安,部署“剿共”计划,并将总部设在临潼华清池。张学良安排孙铭九率领卫队第二营负责蒋介石的安全护卫。但因参谋长晏道刚的强烈反对,最终改为王玉瓒的卫队第二营。
27日上午,蒋介石来到军官训练团训话,为了在东北军和西北军军官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蒋介石特意穿上了大元帅礼服。然而,当他走上讲台,讲起“剿灭共匪”、“攘外必先安内”等话时,台下的军官们有的咳嗽,有的跺脚,他们以这样的方式反对蒋介石的讲话。最终,自觉无趣的蒋介石草草收场离开了。
12月4日,蒋介石再次来到华清池,敦促张学良、杨虎城二人“剿共”。9日,西安一万多名学生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举行盛大的游行示威,最终在张学良的劝说下学生才渐渐散去,没有冲击华清池。
但在这之后,张学良两次找蒋介石长谈,希望他能够顺从全国人民的心愿,积极抗日。但均遭到蒋介石怒斥和拒绝。
于是,张学良最终下定了实行“兵谏”的决心。行动当晚,孙铭九率领卫队营来到华清池,由于门卫岗哨的阻止,枪声响起,他们同蒋介石的侍卫们展开了枪战。而这一动静也惊动了蒋介石。
当他们来到蒋介石房间后,才发现他已经逃走。孙铭九见状十分焦急,当即下令搜查。直到天色即将全明,他们终于找到了藏在一处山洞里的蒋介石。此时的蒋介石早已没有了国民党领袖的气派,反而狼狈不堪。
上午八时许,大家将蒋介石塞进了一辆小车里,谭海和孙铭九等人押着他护送到了西安新城大楼,这里是张学良、杨虎城两军的临时联合指挥部。途中,车到了西安城门口时,还遇到了执勤的哨兵查岗,但一听他们的身份当即放车进去了。
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央军迅速西进,并占领了潼关,大战一触即发。然而,在各方的斡旋下,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蒋介石也宣布“联共抗日”,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创造了重要条件,是中华民族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次事件中,孙铭九是有功劳的。然而,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扣押张学良,形势突然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东北军内部也发生了严重分歧,主战派和主和派吵得不可开交。尽管最终还是以和平落下帷幕,但在蒋介石的分裂下,东北军已经开始四分五裂,不少将领更是选择了离开。
在这一背景下,孙铭九也离开了西安,躲到了上海。后来,为了活下去,他竟然投靠了汪伪政权,当了汉奸。抗日战争胜利后,孙铭九又投靠了国民党。后被解放军俘虏后,再次投降。
孙铭曾在西安事变中做出过贡献,后虽然投敌叛国,但也是“迫于生计”,加之在此期间,他并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因此,考虑到他的特殊身份,党中央决定不予追究。
全国解放后,孙铭九出任上海市政府参事。晚年,孙铭九还出任过许多社会职务。
2000年4月8日,孙铭九在上海逝世,享年91岁。根据他生前遗愿,不举行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动,遗体捐给医学事业。当时,媒体纷纷以“骊山捉蒋立大功英雄孙铭九病逝”为题进行了新闻报道。
参考资料:同舟共进2019年10期、《文史春秋》、读报参考2024年10期、党史纵横2009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