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公安厅组织召开新闻通气会。会议通报了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情况并公布5个典型案例。
记者在会上获悉,2024年,我省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心任务,省生态环境厅、省公安厅强强联合,开展了一系列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全省下达行政处罚652件,其中,一般行政处罚案件525件,罚款数额4088万元,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案件107件。
省生态环境厅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重点行业,压茬实施春季清河、夏季攻势和秋冬会战等综合执法行动,围绕全省“两河一湖”及52个国、省管控断面,开展“守卫清澈河(湖)水”暨跨流域交叉执法检查专项行动,针对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凸显的问题,开展碳排放、成品油、核与辐射等专项执法,集中组织燃煤锅炉执法检查、第三方检测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等执法检查。
省生态环境厅利用无人机和自动监控等非现场监管方式、依托公安大数据与联合办案等手段,通过公众参与和监督举报,推动查处了一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针对投诉困扰群众的噪声污染问题,建立省级督办制度,推进问题解决,本年度向各地下发93个噪声投诉典型案件均按期办结。
省公安厅围绕全省生态环境重点领域、部位、行业,先后联合开展“打击危废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打击破坏黑土资源违法犯罪”等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推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工作格局。
记者了解到,今年,公安机关相继破获了吉林省首起环保监测公司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案件和首起机动车检测线检测数据作假案,实现了吉林省在打击新型污染环境犯罪的突破,对从事新型污染环境违法犯罪的嫌疑人形成了强大震慑。
在严厉打击犯罪的同时,环保、公安两部门不断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对疑难复杂案件,通过生态环境执法警务联动办公室提级查办、挂牌督办、专案专办,持续提升线索追踪溯源和精准打击能力。截至目前,两部门共召开联席工作会议157次,建立协作机制13个,创建行刑衔接示范点7处,索侦破污染环境案件11起,联动执法效果凸显。
“接下来,全省公安机关将聚焦长白山、松花江和黑土地等重点区域部位,因地制宜地开展保护水源地、打击盗挖黑土、打击涉林涉猎等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吉林省水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同时以“昆仑”专项行动为主线,增强打击实效,全力助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档升级。”省公安厅环侦总队总队长邓钊在通气会上介绍说。
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冷敬阳告诉记者: “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持续加大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对性质恶劣、影响严重的恶意违法行为“零容忍”,坚持审慎包容执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为高水平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执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