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四川成都某中学食堂一张照片在网络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照片中的画面,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点燃了大众的怒火。

这所学校的食堂里,堂而皇之地设置了所谓的 “学霸就餐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见在这个特别的区域,学生们吃饭用的是精美绝伦、高端大气的木质饭盒,那质感,仿佛在诉说着与众不同。

而且,每人都能分得一碗香气扑鼻、营养丰富的瓦罐汤,再加上一个色泽鲜艳、新鲜饱满的橙子。

到了饭点,这些被视为学霸精英的学生们,虽然与其他普通学生同坐在一条长桌上用餐.

然而他们面前的饭菜豪华程度,却有着天壤之别,形成了一道极为刺眼的 “风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霸就餐区” 这几个字,醒目得近乎刺眼.

宛如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他们与普通学生分隔开来.

为他们披上了一层看似荣耀却又充满争议的光环,将学校里的等级差异彰显得淋漓尽致,毫不掩饰。

这张照片一经流出,就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巨石,激起了千层浪花。

众多网友纷纷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慨,大多数人对学校这种区别对待学生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吃个饭都要被分成三六九等,简直荒谬至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愤怒地指责:“这分明就是校园歧视,在学生们最纯真的校园生活里,硬生生地划出了一道等级鸿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人调侃道:“这婆罗门的不良风气,终究还是吹进了原本应该纯洁的象牙塔,玷污了教育这片净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有人辛辣地讽刺:“依我看,不妨也给老师们搞个优秀教师区、普通教师区、最差教师区,这样岂不是也能‘激励’老师们拼命竞争?”

言辞之间,满是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批判和不满。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持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觉得这种激励方式从本质上来说,与颁发奖状、给予奖学金并无太大差异,不应该受到如此强烈的谴责。

他们振振有词地表示:“我觉得这挺好的呀,学生们靠自己的本事争取更好的待遇,有何不可?”

或者说:“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在机会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就看谁更努力罢了。”

然而,这种声音在如潮的批评声中,显得有些微弱和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舆论的不断发酵,犹如雪球越滚越大,学校方面终于坐不住了,工作人员急忙站出来解释。他们声称:

“这个‘学霸就餐区’其实是对月考中单科第一、年级班级第一以及进步第一名的学生的一种奖励形式,平时并不会这样。

今天恰好是他们的表彰日,我们每次表彰都会为每个年级提供一次奖励,包括学校的文创产品以及一次免费的餐食。”

尽管学校做出了这样的解释,但依然难以平息大众的怒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后续的处理中,学校也意识到了这种激励方式存在思虑不周全的问题.

最终进行了整改,取消了这个备受争议的 “学霸就餐区”。

但这一事件所引发的思考,却如同涟漪一般,在人们的心中久久回荡。

这不禁让我回想起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 “浙大奖学金” 事件,两者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简直是异曲同工。

浙江大学官方发布了一篇名为《24/67656,他们拿下浙大最高层次奖学金》的文章.

本想宣扬优秀学生的事迹,却未曾料到会遭到众多学生的联合抵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做法,无疑是为了塑造少数精英学生的形象.

而全然不顾广大普通同学的感受,傲慢地将 67656 名学子当作了无足轻重的分母.

仿佛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衬托那寥寥无几的获奖者,无情地否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价值。

你会看到当下社会,“唯成绩论”、“优绩至上”的理念,就像天罗地网一样,辐射着所有人。

年轻人不断接受着分类、筛选、排名,胜出者不敢松懈,失败者则蒙受着社会羞辱。

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说:“赞美一个人,就是在变相贬低另一个人。”

当 “学霸就餐区”“普通学生当分母” 这样的宣传方式逐渐成为一种常态,那些成绩没有那么优秀的学生,内心将会承受多大的压力?

他们会不会在日复一日的比较中,日益被焦虑所裹挟,进而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甚至否定自己存在的价值?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仔细审视当下社会,“唯成绩论”“优绩至上” 的理念,犹如一张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的大网,将所有人都笼罩其中。

年轻人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不断地接受着各种分类、筛选和排名。

那些在竞争中暂时胜出的学生,丝毫不敢有半点松懈,因为他们深知,一旦放松,就可能会被身后的人超越;

而那些在竞争中失利的学生,则不得不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和羞辱,仿佛他们是失败者的代名词。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之下,教育的军备竞赛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学生们和家长们都陷入了一种近乎疯狂的 “内卷” 状态,没有一刻能够摆脱焦虑的困扰。

就拿一位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却因为学业的重担而不堪重负。

凌晨 12:30,当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梦乡之中,他却还在书桌前埋头苦做着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最终在极度的疲惫和压力下,崩溃痛哭。

他的家长无奈地表示,每天都是如此,孩子根本做不完作业,而他们作为家长,也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地铁上,我们也常常能目睹这样令人心酸的场景。

有的家长带着孩子乘车,为了不让孩子浪费一点学习的时间,竟然随身携带着便携桌子。

孩子坐在车上,不能像其他同龄人一样欣赏窗外的风景、放松心情,而是必须在这狭小的桌子上看书、做功课,稚嫩的脸上写满了无奈和疲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位小学生,更是 “装备精良”,在地铁上写作业时,桌子、板凳、护眼灯一应俱全,仿佛小小的车厢就是他的移动书房。

他的眼神专注而又有些迷茫,似乎在努力迎合着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却又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如此拼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有甚者,一些家长的行为让人感到痛心疾首。

他们甚至认为,学习比自家孩子的生命还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孩子生病刚好一点,身体还十分虚弱的时候,家长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孩子今晚写一篇关于生病的所感所想,完全不顾及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内心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孩子因为思念患癌去世的爷爷而痛哭流涕时,妈妈不但没有给予安慰,反而冷漠地说,现在想爷爷都是假的,好好学习才是真的想爷爷。

在这些家长的眼中,成绩似乎成了衡量孩子一切的唯一标准,亲情、健康等都被无情地抛在了脑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看那些真实的高中生,他们的生活与青春校园偶像剧中所刻画的美好形象相去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期的睡眠不足和巨大的学习压力,让他们面如土色、双眼无神,仿佛失去了青春应有的活力和朝气。有时候,甚至会出现这样令人揪心的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课间操或者集体活动中,唱着唱着歌,就有学生体力不支倒下去,而周围的同学对此似乎已经习以为常,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场景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内卷的风气并没有仅仅局限于中学生和高中生,它就像一场肆虐的瘟疫,已经无情地蔓延到了小学、幼儿园。

以北京海淀区的小学生为例,即使是在本应轻松愉快的假期,他们也无法逃脱学习的 “魔掌”,每天都要严格执行着紧凑得近乎苛刻的学习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午,他们要学习写字、编程、口语等各种知识和技能.

午则要参加跳绳、游泳、打球等体育活动,日程安排表精确到以分钟为单位计时.

从早到晚,没有一刻停歇,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小陀螺,被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不停地转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的高端幼儿园更是将这种 “内卷” 发挥到了极致,达到了一个令人咋舌的 “Next leve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中班开始,就对孩子们进行理科班的选拔,而且还提供一周 7 天的全寄宿托管服务,将孩子们的生活完全纳入了学习的轨道。

幼儿园的周末辅导班,所教授的内容更是让人目瞪口呆,包括托福、雅思、袋鼠数学等,这些原本属于高年级甚至成人的学习内容,如今却被强加给了这些年幼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所有班级都要经过严格的入学测试,仿佛在这个小小的幼儿园里,孩子们就已经开始了一场残酷的竞争。

在这种越来越卷的社会风气之下,患上心理疾病的孩子数量层出不穷,呈现出一种令人担忧的上升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北京的儿童医院里,甚至专门衍生出了 “拒绝上学普通门诊”“学习困难普通门诊” 等特色门诊,这无疑是对当下教育现状的一种悲哀的讽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些家长和孩子,他们敢停歇吗?能停歇吗?

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在家长圈里,存在着一种被称为 “剧场效应” 的现象。

就好比在电影院里,当第一排的观众为了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而站起来时.

后排的观众为了能够看到屏幕,也不得不一个个都跟着站起来,否则就只能看到前面人的后脑勺,什么也看不到。

同样的道理,当别的家长都疯狂地给孩子报补习班、督促孩子内卷时,如果自家不跟着这样做,就会担心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 “落后挨打”。

每个人都仿佛变成了那个在跑步机上不停奔跑的人,尽管一直竭尽全力地向前冲刺,但始终无法真正到达那个可以让自己轻松自在的 “终点”。就

如同美国社会学家迈克尔・桑德尔在《精英的傲慢》中所描述的那样:

“基础教育中的激烈竞争让优胜者付出了极为残酷的代价,他们身心俱疲,而被筛选掉的人则蒙受羞辱,陷入沮丧和无力。”

在这个优绩至上的社会里,其实根本没有真正的赢家,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都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受到了剧烈的伤害。

多少人即使在长大成人之后,仍然会经常在午夜梦回时,被关于高考的噩梦所困扰。

“成绩不好就会完蛋” 的观念,如同一个顽固的烙印,已经深深地印刻在无数东亚学子的脑海之中,挥之不去,成为了他们一生都难以摆脱的心理阴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优绩主义使得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不断向优秀靠拢.

然而,这种优秀的定义却显得狭隘又单一。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成为行业的顶尖精英,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站在聚光灯下,接受众人的喝彩和赞誉。

一个真正有爱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多元包容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大家都能够在各自的领域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就像有人曾经满怀深情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没有职业歧视,没有刻板印象。我已经学上了我最喜欢的专业,我会努力烤出世界上最香最甜的小面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评论区里,也有好多人纷纷分享了自己所热爱的职业,这些职业或许并不那么 “高大上”,但却充满了温暖和意义。

有宠物殡葬师,他们怀着一颗敬畏生命的心,把每个小动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送它们最后一程,让这些曾经陪伴人们的小生命走得安详而体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乡村教师,他们远离城市的繁华,扎根在高原上,默默地守护着小朋友们纯真的童年,用知识的火种点亮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人怀揣着一个看似渺小却又充满热情的梦想,那就是争取把香菜种满各个角落,让大家在吃火锅时都能享受到新鲜的香菜,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份独特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啊,如果每个人都盲目地追求考公考研,都挤破头去争夺那些所谓的 “精英” 职位.

那么谁来烤出美味的蛋挞呢?

谁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那些平凡而又不可或缺的幸福和满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本应是一场沿途充满美景的旅程,而不是一场只有少数优胜者才能抵达终点的残酷竞赛。坐不上 “学霸就餐区” 又何妨?

拿不到最高层次奖学金也没关系。

要知道,花草树木都有自己的生长时节,秋菊不必拿去陪衬春天的海棠,它们各自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绽放光彩,就足以构成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亲爱的朋友,我衷心地祝愿你的人生永远柳暗花明,充满希望和美好。

在这个纷繁复杂、充满压力的社会中,让我们一起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世俗的标准所束缚,不要被内卷的浪潮所淹没。

要学会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深耕细作,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因为,只有当我们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才能在这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走得坚定而自信,才能拥有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

让我们以此共勉,勇敢地踏上属于自己的独特征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