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造车的基石
封面 I 小米汽车微博
作者 I 李东阳
报道 I 李东阳朋友圈
交通事故是车企们最不愿看到的局面,因为剧烈的撞击容不下任何情面的掺杂。
对于新能源汽车,担忧则更甚,电池问题是悬在所有车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最近,车圈“顶流”小米SU7迎来了一次大考,一则#小米SU7提车一个月就坠崖报废#的词条登顶热搜,等待着人们的检阅。
刚开始看到这次消息,我想每个人的内心都不会平静,一方面是因为年根底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过年,另一方面对于小米汽车本身来说,这是被抛在聚光灯下的安全质量大检阅。
但最后的结果出乎很多人意料,车里的一家四口安然无恙,受了轻微伤,小米SU7用报废保全了车内人员的平安。
事后,当事人夫妇还开启直播,亲口讲述事件经过,回答了不少网友们关于车辆的问题,还向小米汽车送了个大大的赞。
此时此刻,我想雷总头顶的“光环”会越发刺眼,一次潜在的安全危机被成功转化为了正面宣传案例。
但喧闹之下冷思考,车企基本功问题本就容不得退让。
交通事故算不上什么新鲜事,每天都在发生,但放在新能源车企,尤其是“顶流”小米汽车上,是件“捅破天”的大事。
自从上市以来,小米SU7创下了一个又一个成就,如11月卖出23156辆,是唯一一个单月销量突破两万辆的新势力轿车,全年冲刺13万台的计划已成板上钉钉之势。
但如果有安全问题横亘在前,一切都将蒙上阴影。
坠崖事件源于12月11日,一家三代四口驾驶小米SU7pro游玩景区,途中车辆突然冲下山崖,经过翻转后被树木挡住,一家人均无生命危险。
图源:微博@潇湘晨报
据现场医生表述,车辆坠落高度约有二三十米,相当于十层楼高。
翻看现场照片,车辆已经完全变形,惨烈程度不言而喻。
不幸中的万幸是车内人员只受到轻微伤,之后车主在社交媒体发文感慨道:2024年10月24日提车,12月11日发生事故,刚提车一个月遭遇事故,车辆面临报废。“谢谢小米SU7安全,谢谢所有帮助的救援人员。”
网友们更关心的是事故原因,毕竟以往的类似事故中有刹车失灵等安全问题的出现,但这一次似乎只是驾驶员的失误所致,当事人在社交媒体平台并未作出对车辆的指控,反而满是感激之情。
车主还表示:“事发路段是一个非常非常弯的发卡弯,后续联系保险公司可能走全损。”
当事人的回应,将舆论扼杀在了摇篮里,反而还为小米汽车引来了一片欢呼声。
可以说,这次事故,撞出了话题性,又体现出了安全性。
本该瑟瑟发抖的雷军,又一次在舆论场被封神了。
甚至有网友打趣道,广告效应拉满,小米应该主动送辆汽车,闭环此次事件,将一个不幸事故以最好的结果收尾。
不过,我想每一个车企都不愿碰到类似的营销事件,毕竟人员安全是首要问题,其他的均存在侥幸。
这次的小米无疑是幸运的,躲过了在舆论中被撕扯的命运。
回看今年上半年发生在海口“1死3伤”的严重车祸,彼时小米SU7作为主角,承担了不少非议,但后来警方的调查以及小米的确认帮助其快速洗刷了冤屈。
目前看来,作为上市不到一年的新玩家小米SU7,在诸多安全以及品控问题中均有着良好表现,这无疑是对于其“完美营销”的正面反馈。
如前段时间,懂车帝整了个活,找来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30款车去做碰撞,用实际表现检验车企们日益放肆的“大话”。
图源:懂车帝碰撞测试
其中不乏百万级别的路虎揽胜以及迈巴赫S级,但最终并没有表现出与身价匹配的安全性。
不真实的是,反倒是有些便宜车型达到了及格线,如沃尔沃S60、小米SU7、特斯拉Model3。
评论区里,歌颂小米SU7的网友不在少数,认为雷军是老实人,造车把用户放在第一位,绝对不偷工减料。
虽然一次碰撞测试存在偶然性和不可控性,但无疑又为小米SU7增添了一份封神的理由。
可如果你问,小米SU7真的是浓眉大眼的存在,能靠着硬实力扛过一切问题吗?貌似也不是!
如一个月前,多位车主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的SU7自动泊车功能出现异常,发生车辆失控及剐蹭现象。
图源:小红书@Arsenal-Dream
随着舆论发酵,几百位车主组建维权群,浩浩荡荡声讨小米汽车。
一周后,小米官方承认有BUG导致自动泊车功能异常,并附上了补救措施:将由小米承担所有维修费用,并提供积分补偿。
问题解决了,但影响未完全消退,小米汽车的安全性势必会大打折扣,之后车主使用智驾系统时,心里想必也会一咯噔,没有了以前的从容。
所以说,安全问题向来都不存在侥幸时刻,每一次都是现场直播。
如今在新能源时代存在着一个一个特殊“奇观”现象:
出各种问题,先找车企。
尤其是车祸这一类,人们疑问的往往不是事故本身的种种,而是这辆车、这个品牌安不安全,有没有错,这直接关系到后续的销量问题。
原因不言而喻,自新能源诞生的那天起,电池起火问题就困扰着无数车主和车企。
配合隔三岔五的新能源车起火事件,让人们心里的疙瘩一直没解开。
就在几天前,深圳前海壹方城的停车场,一辆长城WEY起火燃烧,目前事故仍在调查之中。
图源:微博@南都湾财社
所以在新能源一片欣欣向荣之时,类似的讨论一定程度上是合理且正当的。
安全是避无可避的问题,关乎生命底线。
但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接受采访时描述:电动汽车着火的事故率应该是小于油车,这个是有统计的,但是我们对于电动汽车出了事故时处理的方式,不像油车那么有经验。
而且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国家也开始推出相应的标准和规定,目前已形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安全保障体系。
其实新能源汽车总体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新兴行业的野蛮生长总是相似的,第一波淘金者依靠不规范的行业现状赚最多的钱,但当市场逐渐被完善,规则也会逐步探索落地。
以前车辆事故以及故障问题被视为新能源车的“禁区”,但现在其实各位也发现了,要想扛过问题时刻只有修炼内功这一条路可走。
小米SU7本次的坠崖事件,是一次很好的示范,当类似情况被摆在聚光灯下,能依靠的只有车企硬实力。
除此之外,抛开质量问题谈一切就是耍流氓。
类似这些事件,出现的时机其实刚好合适,因为问题早发现比晚暴露要珍贵得多。
尤其在各种汽车技术火热的今天,有关汽车的本质问题其实很少就被谈论起,就是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核心价值始终是为人服务,本质是安全和品质问题。
对于很多新造车玩家,这个问题尤为重要,究竟是快消式造车还是坚守长期主义?
今年各大车企销量屡破新高,捷报频传,但也有部分玩家被无情踢出局,如年初高合汽车停摆,最近极越的“暴雷”风波,说明车圈仍在加速洗牌。
在生与死的大考下,会更容易走偏,现在新车发布会,车企们热衷于展示冰箱、彩电、大沙发,还有甩开同行的激光雷达、智能驾驶等问题。
甚至会在准备奏响价格战的前夕,牺牲部分座驾品质和安全保障。
当下车圈最热的话题是搞流量,很多时候对于车企老板的关注度,甚至超越了车辆本身。
图源:微博网友
这些都会为车企埋下隐患,让消费者心存顾虑。
因此有人说:“安全是一辆电动车最大的豪华”。
这话的确不假,安全是1,其他的都是1后面的0,内卷一起的当下切勿放过卷安全。
早些年,部分国产车在欧洲 E-NCAP、美国 IIHS 等国际权威碰撞测试中成绩不理想,那时候很多外国人对于中国车的印象是低端廉价。
直到现在,还有车企挣扎在质量第一关,12月9日,据东盟新车评估计划(ASEAN NCAP)评测结果,哪吒汽车旗下小型SUV车型哪吒V在碰撞测试中获得零星评价。
这样的表现,不仅对于其出海业务是个沉重打击,更让中国汽车被上贴了“不安全”的标签。
因此往大了说,这是中国汽车行业走向世界必须攻克的难题。
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要求会更加朴素,一切花里胡哨的功能都应建立在安全性的基础之上。
毕竟不完美的技术可以迭代,但生命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