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对于四维空间的理解和定义,基本都是通过数学的复杂公式来阐述的,但数学符号并不能等同于现实世界。正如数学中充斥着无限的概念,但我们很难真正描绘无限的含义,无论是无限大还是无限小。
严格来讲,我们甚至连想象四维空间的模样都显得力不从心,更不必说去深入理解了。既然对基本的定义都模糊不清,又怎可能去领悟其内涵呢?
因此,我们不能直接描绘四维空间的样子,只能借助间接的方法去探索,主要有两种途径。
首先,数学上对四维空间的定义简单粗暴。零维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点,一维是线,二维是面,三维是体,而我们所在的空间则拥有长、宽、高三个维度。四维空间,则在三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换句话说,四维空间是由四条互成直角的线所构成的空间。
我们所知道的三维空间中,最多只能有三条垂直的线,第四条线在哪里呢?我们并不知道。
当然,这也只是利用了数学的类比法,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这种方法去理解四维空间。
其次,是利用投影法。要在三维空间中想象四维空间,我们首先需要在三维空间中描述出四维空间。然而,在现实中,我们通常在二维的平面上描述三维物体,例如电脑或手机屏幕。因此,我们实际上要完成的任务比想象的更难,需要在二维平面上描绘出四维物体。
我们一步步来分析,首先,如何在二维平面上描绘三维物体?这在初中几何中已经有所说明,最常用的就是立方体,我们可以轻易地在纸上画出立方体。尽管是在二维平面上绘制,这个立方体实际上是二维的,但为何看起来像是三维立方体呢?
实际上,我们在二维平面上描绘三维物体的感觉,是通过映射关系实现的,即三维到二维的映射,这个过程类似于眼睛的视觉效果,使我们能够“脑补”出三维物体的感觉。
具体来说,眼睛可以将现实的三维物体投射到视网膜上,这个过程就是所说的映射。然后,大脑处理这些信息,使我们能够将二维的物体还原成三维的距离和大小。因此,只要在二维平面上描绘出眼睛的视觉效果,大脑便可以自动“脑补”出三维物体的形象。
实际上,上述的映射,换句话说就是投影。
然而,仅仅理解到映射是投影还远远不够,如果没有理解到具体是哪种投影,在二维平面上投影四维物体就显得无从下手。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在二维平面上投影一个立方体。
假设有一个完全透明的立方体,用一束平行光照射它,将立方体斜放,就可以在二维平面上投影出一个让我们感受到的立方体。这种投影方式被称为“正交投影”,不管远近,只要不同的线段长度相同且平行,投影后还是长度相同且平行。
这种投影方式类似于眼睛的视觉效果,但并不完全相同。因为我们的眼睛的视觉效果实际上是“透视投影”,即我们可以看到近处的物体更大,远处的更小。
如果我们将上面的立方体摆正,再次利用正交投影进行投影,那么在二维平面上则会呈现出一个正方形。但如果使用“透视投影”,即我们眼睛的视觉效果进行投影,结果就不再是一个正方形了。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假设一个由两个数轴组成的平面,分别是X轴和Y轴,并想象一个垂直于平面的Z轴。从Z轴的正上方看立方体,会是什么效果呢?
结果会是由两个正方形组成的更复杂的图形,而不再是一个正方形。为什么会这样?
实际上,正如刚才所说,三维立方体是在二维平面上的一个投影,即正交投影。而二维升级到三维的过程,可以看成是无数个二维平面堆积在一起形成的。同样,可以有两个二维平面平行放置,然后将四个点两两连接,在二维空间里描述出三维立方体。
使用同样的逻辑,我们可以尝试将两个三维的立方体平行放置,然后将立方体的8个顶点两两连接,这就是所谓的超立方体。
正如我们将三维立体物投射到二维平面以进行观察,我们同样需要将四维超立方体先降维至三维,然后再投影到二维平面上。尽管这种方法听上去十分抽象,但其实际操作并不复杂。
立方体由六个面组成,而超立方体则是由八个立方体组成。尽管无法直接观察到完整的超立方体,我们可以采用一种称之为“W轴”的新维度,就如同Z轴帮助我们在二维平面上看到XY轴的效果一样。通过W轴,我们可以“俯瞰”XYZ轴构成的三维空间,从而看到超立方体的透视图。
从这个透视图中我们可以发现,超立方体实际上是由八个立方体构成。投射到三维空间后,原先在四维空间中规整的立方体可能不再保持其完美形态。这种不规则性与我们在二维平面上描绘三维物体时遇到的情形类似,每个面不再是完美的正方形。
接下来,我们将基于之前的动图,向读者展示从零维到四维空间的演变过程。如同先前描述的,这一过程主要涉及两个步骤:首先将高维物体投影到三维空间,然后再投影到二维平面。尽管最后呈现的图像是二维的,但我们由此能够领略到高维空间的魅力。由于丢失了两个维度,我们无法看到四维物体的全貌,最多只能看到特定视角的投影,仿佛只看到了冰山一角。
这同样适用于四维物体在三维世界的表现。例如,人类所创造的棋类游戏,如象棋、围棋等,其实都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与三维空间无关。尽管这些游戏需要玩家具备处理二维图形的能力,但它们并未触及三维空间的精髓。如果存在三维版的棋类游戏,其复杂性将远超我们的想象,因为人类尚未完全掌握三维空间的规律。
在机械制图领域,设计师通常不会直接绘制三维图像,而是会从不同角度将三维物体分解为二维视图,即所谓的三视图,包括俯视图、正视图和侧视图。这些二维视图更符合人类对空间的理解能力。
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只能感知到二维图像,这些二维图像随后由大脑合成为三维体验。
人的双眼位于相似的平面上,并从略微不同的角度看到物体,从而产生立体视觉。这也是立体照片背后的原理:通过从不同角度拍摄两张照片,当观众观看时,大脑会将这两张照片合成为一个三维图像。
想象一下,我们理解三维物体尚且困难,更何况是四维物体。文章所描述的四维物体,仅是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展现。当超立方体的某一表面与投射的三维空间表面形成一定角度时,所得的立方体形状和体积将变得更加复杂。
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想象四维物体的形状,但要像理解三维物体那样理解四维物体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难以找到那个垂直于所有三维空间的第四个维度,即W轴。
正因为我们无法直观理解四维空间,四维空间显得异常神秘。人们经常幻想,如果进入四维空间,将会是怎样的体验?
首先,由于我们的大脑是三维空间的产物,它实际上只能感知二维物体。因此,即使我们能够进入四维空间,如果大脑没有升级,我们仍然无法理解其中的奥秘,只会看到无数三维物体重叠在一起,令人感到眩晕。
其次,在四维空间中,我们可以像三维空间中的“上帝”一样俯瞰二维空间的一切,没有任何隐私可言。在四维空间中,我们可以轻易地透视三维世界中的一切,包括封闭的空间,仿佛拥有了游戏角色的瞬移和穿墙术等超能力。我们甚至可以自由地在三维世界中穿梭,而其他人无法察觉我们的存在。
第三,由于拥有了这些超能力,我们将不再受三维空间中的自然法则限制,如光速限制。在三维世界中,星际旅行可能需要数千年的时间,但在四维空间中,我们可以轻松地将三维空间进行对折,让两个遥远的点无限接近,如同通过虫洞旅行。这就像在二维平面上操纵纸张一样,我们只需将纸张对折,就可以让纸上的两个点无限接近。
然而,要拥有四维空间中的超能力,我们首先需要将自己从三维物种升级为四维物种。否则,三维物种在四维空间中将无法生存,因为在四维空间中,三维物种的内脏将完全暴露,毫无保护。
至此,你可能会感到困惑:四维空间究竟是怎样的呢?正如文章反复强调的,我们只能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去窥探四维世界的奥秘,剩余的部分需要我们自己去想象。
如果一篇科普文章就能详细描述四维物体的具体形态,那是不可能的。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难以找到或描述那个垂直于所有三维空间的W轴,即第四个维度。因此,我们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如类比法或投影法,以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的对比,来试图想象四维空间的模样。
这与人类探索世界真相的过程类似。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找到世界的真正面貌,我们所发现的只是“真相的外在表现”。换句话说,要想真正了解四维世界是什么样子,唯一的方法就是亲自进入四维空间。对于二维生物来说,他们同样无法真正想象三维世界的模样,尽管对于我们来说,第三个维度似乎很简单。我们所认为的“简单”,实际上是站在“上帝视角”来看待的,而这对于二维生物来说,却是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