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可是要执意回朝?”金山寺中,道月禅师和岳飞相对而坐,屋里是檀香的味道,闻着令人格外安心。
岳飞沉默片刻后点头,皇帝已经下令,作为臣子他必须班师回朝。
见状,道月禅师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他知道想要改变岳飞的想法并不简单,只能赠诗一首,希望岳飞能够明白其中深意。
岳飞看过道月禅师的诗作后,笑着向道月禅师道谢,等他班师回朝,身陷囹圄时,才明白道月禅师真正想说的话,只可惜已经晚了。
反对和议
在宋高宗登基上位,建立南宋后,他单方面认为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国家发展上,南宋都不可能和金人进行抗衡,所以一心想要和议。
为此,他还特地派了两位官职不低的使臣前去金朝,和金朝皇帝表达一下他的意思,结果连人都没能够见上,行走到半路时,因为别的国家不让他们过去,所以他们只能灰溜溜回来。
高宗得知此事后,也消停了几个月,派了第二波使臣去商量谈和,这次倒是见上面了,但关于谈和的事情非常复杂, 而且也有不同的声音,也没有谈成什么就草草结束了。
不过,从高宗的行为来看,他对于谈和还是非常看好的,也是他一直的追求,但因为岳飞的亮眼表现,也曾让他改变过主意。
那个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南宋不可能会是金人的对手,但岳飞凭借着超高的军事素养和灵活的头脑,就是能够追着金人打,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因此,在岳飞看来,金人也就不过如此而已,对于朝廷提出的和议之事也觉得根本就没有必要,他们就应该战斗到底。
而且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如果不是高宗带着朝廷在后来不停拖后腿,岳飞还真有可能打赢金人,从而收复山河失地,让南宋辉煌起来。
这从金人的表现也能看得出来,前期别说和议,人家根本就不在意,是因为岳飞的坚持,让金人发现,他们想要彻底吞并南宋基本上不可能的,不如就换个方式。
而高宗一直都想要议和,包括很多大臣也都主张议和,主战的基本就没有几个人,更何况,南宋和北宋在重文轻武上也算是一脉相承,因此,岳飞反对和议的想法并没有得到重视,反而认为他就是包藏祸心。
更有人以此事对他进行攻击,并向皇帝进言岳飞就是拥兵自重,应该收回岳飞的兵权,并且让他班师回朝,还应该因此而收到惩罚。
事实上,议和这个想法开始后,无论是主战派还是主降派都有各自的政治主张,他们之间形成了对立,必定要为此分出个胜负。
而岳飞作为主战派的代表性人物,受到的诋毁和攻击自然也就是最多的,岳飞虽然没有这个心思,但还是不知不觉中卷入了政治斗争。
促进和议进程
很显然,在南宋对金人应该是和还是战这个选择中,朝堂上的战争基本选择了主和,那么岳飞也就成为了和议的主要阻碍人物。
因此,无论是金人还是南宋朝廷上的人,都想要岳飞消失,所以可以说是双方共同发力,一步一步将岳飞推进了绝境中。
但南宋和金人之间并没有使臣,两国关系也是敌对的表现,但秦桧偏偏就成为了两国之间一个特殊的纽带。
靖康之难时,秦桧去了金朝,主要目的就是请求金人能够释放他们抓走的宋徽宗和宋钦宗,但是他的请求并没有能够得到同意,反而是被留了下来。
此后,他就一直留在金朝,直到几年后才被放回,按照秦桧的说法,他们是趁着金人不注意逃跑出来的,但是这个说法似乎并不受到认可。
因为他们不仅逃跑得十分顺利,甚至还带着大批行李,也没人发现他们逃跑了。
而回来之后的秦桧则是一门心思主和,甚至多次向高宗说岳飞拥兵自重,另有心思,并且让岳飞班师回朝,而这些话也被高宗采用。
这才有了高宗连下十二道金令牌召回岳飞, 而岳飞和他的部下都清楚这次回去的话,只怕所有事情也不会轻易解决,所以还是不回去的好,可皇帝就是皇帝,岳飞最终还是决定听从诏令,班师回朝。
随着岳飞回朝,南宋和金朝和议一事也正式拉开了序幕,而且金朝提出的要求里,就有让岳飞死这一条,而名义上则是金朝为了报仇,实则是岳飞实力过强,他们根本不是对手。
对于这一点高宗也争取过,并且为岳飞说了不少好话,毕竟岳飞的忠诚和努力他都非常清楚,并不希望看到岳飞殒命,对于这一点金人十分坚持,最终还是有了岳飞含冤受死一事。
在岳飞去世后,南宋和金朝的和谈也变得十分顺利,虽然牺牲了很多,但是两边暂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保命诗的深意
其实,岳飞在班师回朝途中,心中也十分迷茫,毕竟他也知道此次班师回朝的深意,更明白朝堂上主和的声音非常大,可他依旧选择了忠君。
然而,他并不是过去一个人,身后还有岳家军,这些人都是抗击金人的主要力量,他不敢想若是他落难的话,这些将士们又会是怎么样的结局。
但他心里还是保留着一丝期望,认为回去后最多就是卸甲归田,却并不是知道双方都不想要他活着,而是要他彻底消失在众人之间。
他之所以来见道月禅师,也是为了静下来心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做法是否真的合适,很显然道月禅师也明白他内心的想法,两个人已经是多年的好友,还是有些默契的。
因此道月禅师才送了他一首诗:
风波亭下水滔滔,千万坚心把舵牢。只恐同行人意歹,将身推落在涛旁。
其实,这首诗的意思已经很明确,要岳飞一定要小心小人,对于是否要班师回朝一事,还需要岳飞自己做决定。
最终,岳飞还是选择了回去,并且将道月禅师的诗牢牢记下,只不过他并没有想要小人到处都是,甚至比他想的还要更多更可怕。
直到他临死之际,他才明白了道月禅师这首诗里的意思,只可惜已经太晚了,而且就算他一早明白,也不会想到凭借着空口白牙就能污人清白,冤他送命。
参考资料:
从“靖康之耻”到“绍兴议和”:宋高宗的屈辱议和路——澎湃新闻
共读 | 张邦炜:岳飞之死与绍兴和议——澎湃新闻
岳飞——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