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房贷车贷盛行以来,贷款这个词汇就经常出现在各类群体口中,然而,如今“猫贷”却悄然出现在年轻群体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乍一听可能令人疑惑,但实际却在意料之中。
顾名思义,猫贷就是商家将猫暂且租借出去,让相应的消费者体会到养猫的乐趣,一般来说,双方签订合同期限,到期后将猫送回即可,但猫贷本身却没有那么纯粹。
顾客的本意是通过猫贷的形式,来让自己短暂体验养猫这件事,然后不用长时间承担养猫责任,然而消费者的心理却被商家当成合理坑害的借口,借助租借手段获得更多利益。
这些商家的手段很简单,就是将一些没有经过防疫的猫送到消费者家中,如果不幸死亡,就可以要求赔偿,因为有着合同存在,这样来钱要远远快于正常渠道。
另外,租借猫的形式能够处理很多没有售卖出去的限制小猫,让它们也能创造利益,可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么租借的贡献太大,很多消费者领到猫没几天,小猫就患病死亡。
最后还要依照合同进行赔偿,其中如果说没有什么违规操作,可能无法让人相信,而且就算消费者自己带着宠物猫去兽医院,那花掉的钱也不会报销,未免令人有些心寒。
而这位河南女子领养租借的猫就是这样,小猫领回家没两天就去世了,随后就背上猫贷,每个月还要多付出398元,本以为是少数情况,女子将情况发布到了网络平台。
结果,猫贷问题早就出现在社会当中,这次算是一个导火索事件将民众的抱怨引了出来,免费领养或是租借领养的形式,变成违规盈利的手段,违背了善心的初衷。
据不少民众反映,这些商家签订合同后转头就会推荐相应的猫粮或是猫砂等等产品,甚至变成捆绑产品,只要你租借或是领养,就必须购买相应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往往价格不低。
一般家庭饲养小猫,一个月也就100多的花销差不多,而这些租借和领养的小猫,大多需要300多元,甚至还有更高的,这些推销人员巧舌如簧,对自家产品进行全方面的推销。
从商业角度上说,这种态度无可厚非,但手段方式未免过于偏激,小猫本身防疫措施没有做好,捆绑销售的形式不被社会认可,可商家却罔顾底线,利用了民众的好奇和善心。
大多数涉及猫贷的消费者,都是希望能够体验养猫乐趣,亦或是通过领养的方式展现善心,让小猫不至于没人照顾,所以都是比较上心的群体才会成为相关行业的顾客。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家更应该展现负责态度,避免小猫遭受什么额外的风险,而不是将其视作牟利工具,捆绑销售高价猫粮和其余用具,不得不说网友为此破防是有原因的。
随着时代发展,民众的注意力缓慢转移,开始关注各类精神需求,而宠物带给人的安慰确实不容忽视,包括这位河南女子在内的消费者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进行租借。
很多人可能会产生一些疑惑,既然希望养猫,为什么不直接购买一只猫当成家猫养呢?实际上,这就涉及到认知问题,因为有些消费者虽然想要养猫,但不适合长期养猫。
一般来说,养猫是一件花费心力的事情,如果说不能为此花费太多时间,那对于小猫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但部分群体没有时间也想要养猫怎么办?答案就是租借业务。
凭借这个业务,消费者就可以趁着假期时间体验到养猫的快乐,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刚开始投入到一件事的时候,大家都比较感兴趣,乐于去进行照顾,所以就产生了良好的体验。
从这个角度来说,租借业务互利共赢,商家能够将闲置小猫出租,顾客也能趁着休闲时间养一段时间的猫,定期还掉就没有额外的问题,可从现实结果来看,达成目标没那么简单。
部分无良商家趁这个机会租借患病小猫,通过合同让消费者承担小猫死亡的损失,造成市场内部产生信任危机,打乱了市场秩序,应该对此施加更严格的监管手段。
无论是出于对小猫安危的关照还是说市场规则的尊重,都不能让无良商家继续这类举动,否则就会产生更多乱象,降低市场稳定,且容易出现法律问题,到那时就难以解决了。
第二,相当多的消费者选择租借只是因为一时好奇,其实他们没有这个耐心去养这些猫,店家也不可能签订几天的合同,这样来回运费都是问题,所以租借也是有最短期限的。
而在最短期限内,照样会有部分消费者因为饲养不当或是不了解小猫习性产生很多困扰,因此,租借小猫的业务不只需要商家这边进行严格监管避免出现问题,顾客这边也是一样。
最理想的状况,就是商家能够保有社会责任,顾客也能够更加谨慎的选择租借业务,不要短短几天就感到不耐烦,然后懒得照顾导致各种问题,不过,法律问题是其中最为严重的。
租借小猫这类业务属于新兴产业,市场上针对性的举措还没有确切规定,所以单纯的监管存在难处,需要有关部门更加注意,尽快拿出相应的政策进行限制和引导才行。
总的来说,猫贷是年轻群体想要养猫但又缺乏时间精力下的一种生活方式,既然已经产生,必然有相当程度的群体加入其中,那合规合法的要求自然是应该遵守的底线。
经过河南女子这次反映,我们也能够发现猫贷逐渐扩散的趋势,而预防的重要性远远大事后于防控,所以尽早、尽快的解决这些问题,才是给消费者和市场最好的交代。
我们也希望诸多消费者能够警惕起来,如果一定要进行租借,首先就要调查店铺的风评和真实情况,避免上当受骗之后再想着挽救,到那时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