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一些年轻人的工作选择,正发生着脱虚向实的转变。过去,许多毕业生的首选是互联网、金融等高薪行业。在蓝领群体中,时间灵活的送外卖、送快递显得更受欢迎,而非进工厂。但如今,光鲜的行业即使不缺人,吸引力也已经不如从前。

招聘机构数据显示,2023 届应届生投递 IT/互联网/游戏行业的比例,相比 2021 届已经减少了 32.95%,而机械/制造的投递增幅达到了 104.47%。并且,在今年第三季度面向应届生招聘的制造业岗位中,“拧螺丝”的普工/技工占比并不算高,企业更想要的是销售、工程师等人员。

据新华网报道,陕西一家汽车集团的党委组织部部长表示,他们在 2023 届校招中收到的简历数量突破了 1 万份,感受到了大学生进制造业的意愿变强。

是什么让潮流发生了转向,让研究生、博士生开始青睐工厂,程序员离开大厂走进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工厂”上班,是种什么体验?

2023 年 4 月,比亚迪在郑州的新工厂正式投产。6 月毕业季,老家在河南的易千从物流工程管理专业硕士毕业,并入职了比亚迪,负责仓储物流工作。易千的同学大多在考编、当老师,虽然也有其他互联网大厂的选择,但她觉得制造业是实体行业,比较牢靠。

还没毕业时,易千在京东也有过相关实习,“本来我还以为是和在京东的时候一样,天天坐办公室、处理处理数据、做做 PPT 之类的,然后我们入职培训的第一个月天天都在逛现场、找改善点,腿都跑细了。”

但仍有不少进入制造业的大学生们,难以习惯自己所处的环境,在社交平台的发帖中寻求“心理按摩”。在网络社区、视频平台的分享中,有人进入制造业以后发现这里其实“学历阶层”森严,博士、硕士、中学生做的事截然不同;有人质疑“在象牙塔呆了 4 年的学生突然去这种环境,接受得了吗?”也有过来人会指出,制造业的技术岗位长期来看稳定且有发展性,越老越吃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造业的“文凭含量”在慢慢提升

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上海交通大学 2023 届毕业生的去向中,制造业是第二大行业,有 16.75% 的人进入其中,规模仅次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此外,相比 2022 年,本、硕、博毕业生进入制造业的比例都更大了。

而在部分综合性院校,制造业也是就业人数占比最大的行业,以吉林大学、上海大学、安徽大学为例,分别达到23.9%(2024 年)、27.67%(2022 年)和 22.58%(2023 年)。甚至北京大学毕业生进入制造业的也更多了,从 2016 年 1.74% 的占比,增加到了 2022 年的 4.13%。

在宏观层面上,制造业的人员学历结构也发生了实在的变化。最近 10 年来,不仅大学生的比例提高,教育水平在小学及以下的比例也增加了。

据人民网报道,比亚迪 2023 年校招总人数达到 3.18 万人,其中硕士和博士的整体占比达 61.3%。“疯狂”抢人的程度,甚至被网友们称为“点击即送 off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极化、“杠铃化”的变化,其实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智能技术的推广不无关联。一篇发表在《上海经济研究》上的论文发现,如果把制造业根据高技能劳动力的占比情况,细分为高等/中等/低等技能行业,从 2004 年到 2018 年,中国制造业的高技术、低技术、中高技术行业的就业都在正增长,只有中低技术行业就业略有下降。

这意味着在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拥有较高、较低学历和技能的人,都可能在制造业中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智能技术的推广中找到机会。据经济观察报的报道,一位高端数控系统研发公司的人事负责人也指出,传统高技术制造业企业,除了研发人才和现场工程师,仍还需要大量普工。

制造业科技含量UP,已经进入Next Level

昏暗的光线、闷热的空气、流水线上的女工、拧螺丝的小年轻,这是一些人听到制造业工厂会联想的画面,尤其是在 10 年前。

实际上,制造业涵盖几十个细分行业,从农副食品加工、烟草制造,到仪器仪表制造、医药制造,技术含量悬殊,对人力的依赖程度也有高有低。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 年时,制造业里 20-24 岁的年轻人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服饰业。那时候,火热的词还是“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智造”,“Made in China”还曾被认为是廉价的代名词。

而到了 2020 年,20-24 岁年轻人最集中的行业变成了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超过 20%。这个听起来复杂、冗长的行业背后,不乏中芯国际、海康威视、工业富联、京东方、中兴通讯等颇有名声的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造业从业者的科技含量也在提升。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从 2013 年到 2022 年,规模以上的制造业企业中,有 R&D 活动(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研发”)的企业占比从 14.6% 提升到了 38.1%。从平均水平来看,各行业 R&D 人员的中位数,在 10 年间也从 6.8 万人增长到了 10 万人。

此外,澎湃新闻抓取了 556 家制造业里的 A 股上市大型公司的员工构成,发现这 10 年间技术/研发人员总体占比一直在增长,已接近 20%,而一线的生产人员比例则有所降低。

其中,有 9 家制造业公司今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在 A 股前 20。相比 2014 年,它们在 2023 年的技术人员占比大多都有 3% 到 10% 的涨幅。其中,属于传统的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格力电器,技术人员数量占比从 9.23% 增长到 2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人物》的报道中所说,制造业“不是突然多出来的行业,但对年轻人来说,确实就像多出来的选择”。

未来 10 年、20 年后的制造业会如何?但对于当下选择了它的年轻人来说,看到实在的工厂、接触到实际的产品、学到真实的技术,虚空的感觉可能就已经少了很多。

(应受访者要求,易千为化名)

参考资料

邸俊鹏,鲍俊杰,惠浩.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升级”抑或“极化”?[J].上海经济研究,2023,(02):51-63.

经济观察报-应届生进大厂,真的大厂!

人民日报-比亚迪吸纳3.18万名应届生 以人才赋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人物-制造业成了应届生的「就业稻草」

新华网-年轻人悄然转向制造业:就业新趋势折射产业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