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到这个秦国公主奔着太子妃去的(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秦始皇以后才有太子这一说,楚国只是个王国,这里借用下),却弄了个王后做。后来虽然也生了儿子,但是她没按卫国的剧本走,安安稳稳的,没有其他的想法。
但是她不想不代表别人不想啊,这个费无极就很紧张。他想,要是有一天太子继承了王位,那我还有好果子吃?他还不得跟我算账啊,来来,老贼你给我解释下,好好的公主老婆是怎么变成了陪嫁丫鬟老婆的?我还不得吃不了兜着走啊。怎么办呢?有了。
他就跟楚平王说太子可能要谋反。从古至今所有的帝王,一生追求的就是两件事,打天下,坐天下。一听到有人要谋反,无风不起浪,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管你是谁,哪怕是亲生的儿子呢,哪怕你是我亲手盖章认证的比较健康的接班人呢。
于是楚平王计划要杀了太子,太子的老师伍奢当面质问说,大王你已经抢了人家的媳妇儿,又要杀儿子,你忍心吗,做人这样有意思吗?
楚平王恼羞成怒,把伍奢打入大牢,并且对伍奢说,你写信叫你的两个儿子回来,我就一起放了你们仨。只要智商在线这种话能信吗?
可是伍奢的大儿子伍尚就信。二儿子伍员【yún】,字子胥【xū】,苦苦劝说,不能相信昏君的任何话。伍尚不听回到了首都,果然和父亲一起被杀了,还是被五马分尸死得很惨的那种,然后全家族几百人都被砍了。(也有史书说,是哥哥对弟弟说:你快走,我去死。父亲跟前总要有人尽孝的,我去尽孝,你去复仇,各尽其责。)
伍子胥先逃到了宋国,再逃到了郑国,可是找不到可以立足的地方。刚好吴国兴起,正在跟楚国作对,就投奔吴国去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下同
从宋国、郑国一直到达东南方的吴国,期间还要穿越楚国本土,就当时条件来说,这一段逃亡旅程对于伍子胥,真是一段苦难的旅程。晓行夜宿,饥餐渴饮,等到了最后的楚吴边境昭关时候,他的头发胡子都已经全部白了(许多历史书说他是在昭关为如何出关着急才一夜白头的,有的文章还一本正经地科普论证说,人在某种情况下是有可能一夜之间头发全白的。存疑。一路辛苦才白了头发比较合理)。福兮祸所倚,正因为他的头发全白了,他的相貌改变了许多,反而能够比较轻松地混出昭关进入了吴国。
吴国现在可跟以前不一样啦,在跟楚国的边境冲突里,已经是占据了主动,经常是进攻的一方了,而且还占了楚国的好几座城。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进入了吴国,这个时候他已经和乞丐差不多了。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死了,楚昭王继位。伍子胥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捶胸痛哭。咦,大仇人死了你哭什么呢?原来他哭的是无法亲手为父兄报仇了。
公元前516年还有件事值得一提,楚国人李耳(字聃【dān】,谥伯阳),远离家乡在在周王室担任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他亲眼目睹了周王室的起起落落荣辱兴衰,也在这一年,心灰意冷决定弃官归隐。
走到函谷关的时候,函谷关的守令对他说:“你既然要隐居了,就为我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写了一本《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然接着就潇洒地骑着牛走了,谁也不知道老子最后怎么样了。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有学者考证,老子就是个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当不得真。
公元前515年,吴国发生了政变,阖闾【hé lǘ】成了吴王(有种说法是因为吴王僚不肯和楚国过不去,伍子胥见报仇没指望,就投奔了公子光。老伍找到了刺客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帮公子光夺取了王位,公子光改称为吴王阖闾)。
公子光任命伍子胥做宰相,老伍推荐了兵法家孙武来训练军队,这个孙武可了不得,被后人称为“孙子”,子在当时是对人的尊称,不像现在第一时间联想到儿子的儿子啥的。那时的“子”大概相当于现在“先生”加“尊敬”的意思吧,意思是尊敬的孙先生。那可是和“老子”、“孔子”一个级别的,他是公认的古往今来第一军事家,你们自己去脑补那得多厉害,他的畅销书《孙子兵法》历经千年不衰,今天仍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军队作为主要参考书,有这样的大神调教,吴国军队想不强都难。
公元前506年,吴国向楚国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吴王亲自担任北伐军团总司令,伍子胥担任总参谋长,在顾问孙武的总策划下,吴军兵分三路,势如破竹,五战五胜,长驱直入800多公里,楚昭王闻风而逃。
伍子胥把死了有十年的楚平王的尸体从坟墓里面拉了出来自己亲自手持钢鞭,把尸体打成一堆肉酱,报了父兄被杀的仇恨。(按说已经死球了10年,不用你打也应该成了一滩血水了吧,这个典故存疑,但是几乎所有的历史书都这么说,好歹说是鞭骨也行啊。也有说是鞭打棺材)这个是历史上有名的“伍子胥鞭尸”事件,许多的爱国(王)人士就责备他,人家只是砍了你全家几百人的头而已,至于这么的怀恨在心吗。但是有很多有冤不能雪,有仇不能报的老百姓由衷的感叹歌颂加羡慕伍子胥。
楚国的大臣申包胥,眼见亡国在即,跑到了秦国,拉住秦哀公大哭特哭,一直哭了七天七夜,而且是不吃不喝地哭。这个看来夸张得都有点离谱了。七天七夜不吃不喝也不睡没人能做到吧,但是这个是《左传》记载的。(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秦哀公给搞得没法,背了一首诗,就是著名的《诗经-无衣》,今天的日本人最喜欢拿去用,我们但凡有个事,他就唠叨“不要说你一无所有,我的就是你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申包胥一听老秦背这诗,就知道楚国有救了。等楚秦联军出兵而来的时候,吴军就撤退了,因为楚国地盘实在是太大了,吴国即使赢了战争,也不能够把楚国一口吃掉。但是楚国的霸权也就此落幕了,相反吴国从此确定了他的霸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