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大授衔,关于元帅的人选也让中央费了一番脑筋。主要是人选太多了,方方面面都得兼顾,可是名单毕竟有限。而陈毅的入选无论是党内还是军中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陈毅当时已经离开了军队,按照“转入地方工作干部不评军衔” 这规定,按说也不该参与授衔了。

当时很多名将都被排除在候选人名单之外了,比如李先念和邓子恢,可陈毅却还是被授予了元帅。尽管李先念和邓子恢如果授衔的话,未必是元帅,但军衔自然也不会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陈毅可以授元帅,为何同样离开军队的李先念和邓子恢,却没有参与授衔呢?

陈毅参加过南昌起义,并在随后和朱老总领导了湘南起义。这支部队后来上了井冈山,而陈毅在早期与毛主席、朱老总并称为 “三巨头”,曾担任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前委书记等职。

他没有参加长征,却留了下来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红军打得很顽强,难度也可想而知。他就曾带着伤病埋伏于山林之中,在感觉已无法突围的情况下,曾写下了著名的《梅岭三章》。

抗战期间,陈毅在新四军,从支队司令员一直成为了新四军军长。解放战争期间,陈毅还是华野以及三野的司令员。

建国后,他曾担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以及上海市市长等职。到了1954年,他又开始担任国务院副总理。

同样是在1954年,李先念和邓子恢也都担任着副总理一职。

李先念来自红四方面军,曾参加黄麻起义,随红四方面军艰苦转战,先后参与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担任过军政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是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第五师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解放战争期间,他也曾任中原军区司令员以及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

建国后,李先念主政湖北省,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4年,李先念调到中央,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等职务,协助周恩来、陈云领导经济建设工作。

邓子恢是福建龙岩人,在求学期间便受到辛亥革命影响,接受了孙中山的救国思想,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入党后,他曾参与领导龙岩后田暴动,建立了闽西第一支农民游击队。红军主力长征后,邓子恢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

抗战期间,邓子恢在新四军担任政治部副主任兼民运部长,也曾是新四军四师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的时候,邓子恢是中原局的三书记,华中军区政委,华野的副政委。战争后期,邓子恢被任命为四野第二政委、实际上担任的是政委的工作。

1952年10月,邓子恢被调到中央去当了农村工作部部长,1954年9月又当了副总理,在党内也被认为是农业和农村方面的大行家。

从三位的革命经历来看,其实都是老资格了,在红军时期的影响力就已经非常大。李先念在红四方面军参与创建革命根据地,而邓子恢是闽西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位在建国后都进去了政府工作,甚至是主政地方的大员,不过在“中央转入地方工作干部不评军衔” 这规定下,错失了军衔,否则至少也得是大将军衔。

但是陈毅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当时关于陈毅是否授元帅还是有些争议的,毕竟他离开了军队。因此,少奇同志就认为还是授粟裕元帅合适,毕竟他还在军中,资历和级别都不低。但周总理却坚持认为授陈毅元帅,其实这是有道理的。

陈毅的影响力不是一般人可比,他在井冈山时就是“三巨头”之一,参与领导了湘南起义,这肯定是元帅级别。后来在南方三省坚持游击战争,抗战时期新四军代军长。另外一位同样有影响力的将领项英牺牲了。而新四军的军长叶挺也不在了。这样的话,陈毅自然而已的是新四军的代表人物。显然,这方面粟裕还是与陈老总有不小的差距。

解放战争时期,陈毅是华野以及第三野战军司令员,这些职务也是元帅级别的。至于粟裕,的确在解放战争期间打出了非常厉害的威名,级别也不低。但论起代表性,一把手的陈毅自然有着巨大的优势。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陈毅获得元帅也是理所应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