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红文化的产生和消亡,好像都按下了快进键。
遍地都是“网红同款”,古镇、旅拍、路牌、特色小吃、表演……这些曾经的新鲜事物,如今却遍地开花。
相应的,人们审美疲劳的周期也越来越短。
网红文化,为何越来越短命了?
这一情况是中国独有的吗?
前阵子,网红古镇集体倒闭的消息上了热搜。
张家界投资20亿的大庸古城,一天卖不出20张票,破产倒闭。
一天的收入里,最主要的既不是商铺租金,也不是演艺节目、3D影院的门票,而是停车费。
本应是充满历史韵味与独特风情的静谧角落,当年却“一夜之间”遍布大江南北。
古街、古桥、旧牌坊、红灯笼......看似古色古香,实则千篇一律。
卖着同样的义乌小商品,打着相似的传统美食招牌,甚至连街边的装饰和所谓的 “民俗表演” 都如出一辙。
旅拍也是如此,陷入千篇一律的姿势与背景的窠臼,被嫌弃了。
以前去旅游,三步一“公主”,两步一“带刀侍卫”。
如今,旅拍行业也掀起了“转让潮”。从延吉到西安,从重庆到大理,有时一天甚至有几十家店铺转让。
国风酒馆曾经确实够小众,如今也开始批量出现。
从酒品的命名到店内的装饰布局,从表演的节目到服务员的着装话术,都像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网红路牌也从拍照打卡热门,变成了泛滥的符号。
最初,它们出现在某个城市的街头巷尾时,确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但短时间内,它就已经在300多个城市落户,让人看过即忘,毫无新鲜感可言。
网红小吃就更不用说了,在哪都是一个样。
前一天在网上刷到,第二天就能在家门口吃到。
从涂鸦墙,到鲜花堆砌的巨型造型,从观景台,废弃集装箱改造的创意空间……网红打卡装置也“遍地开花”。
当某物无处不在时,人们的兴趣便迅速消退。
大众的审美疲劳来得更快更猛烈了。
网红文化的保质期,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这是为什么?
为何网红文化越来越“短命”?
在眼球经济时代,流量成为了衡量价值的标尺。
无论是商家还是个人,都想分一杯网红红利的羹。各种网红景点、美食、表演争先恐后,要在消费者的眼球中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当流量成为唯一的追求时,质量往往就会被牺牲。
被流量裹挟的网红文化,注定难以长久。
抄袭成本低廉和审美同质化,加剧了这一情况。
国内最喜欢做、也是成本最低的一件事情,就是抄袭。
一个景点或美食红了,就会有一波商家跟进、复制。
商家试图用相同的思维和审美裹挟消费者。
但这种缺乏创新和个性的复制,最终只会导致消费者的审美疲劳。
当网红文化变成了“千城一面”时,谁还会为之买单呢?
缺乏文化底蕴的网红产品,也注定只能变成“廉价快乐”。
很多网红产品是既无明显地区性特征,也无文化底蕴的,红就是因为新鲜,简单、快速、容易海量复制,谁都可以拿来用。
但这样的东西注定是“虚浮的泡沫”,难以长久,用多了就成了“廉价快乐”。
当新鲜感褪去后,留下的只有空虚和厌烦。
只有中国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他国家没有吗?
只有中国有这一现象?
实则不然。
网红文化的发展是全球性的潮流,其速生速死的特质也是共性。
只不过,其他国家都没有中国的网红文化复制速度这么快、保质期这么短。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社交媒体更加发达,一个热点能在瞬间引发群体关注与追捧。
中国的社交媒体发展之迅速,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数一数二的。
庞大的网民群体规模,加上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使得大家极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
而网红们为了持续吸引关注,只得马不停蹄地制造新热点,无疑加速了网红文化的更迭变迁。
网红文化速生速死,也是中国独有的市场规模和人口结构导致的。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超乎想象。
商家们为了在红海之中脱颖而出,不得不绞尽脑汁玩出新花样,将别处成功的产品迅速复刻到本地市场,且往往能收获一定的市场需求。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人口的频繁流动,也为网红文化的迅速扩散提供了肥沃土壤。
相比之下,在地域面积较小的国家,商家们就会更倾向于主打差异化,精心深耕自身产品,主打传承。
相应的,消费者对网红文化的追捧也相对理性。
比如日本,商家们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各自专注于自身独特的产品与服务领域,很难看到大量同质化的店铺一拥而上。
店铺虽然不会像网红店那样一夜爆红、门庭若市,但每家都能稳定地服务一批忠实的顾客群体。
而在地广人稀的国家,新的网红产品传播速度自然也相对迟缓。
北欧国家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由于人口密度低,城市之间的消费习惯差异较大,社交圈子相对固定且紧密,信息传播主要依赖于传统的人际交流和少数主流媒体渠道。
加之缺乏像中国那样发达的电商物流体系和社交媒体传播矩阵,网红文化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至全国各个角落,更难以持续掀起全民关注和消费的热潮。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抄袭与复制行为的泛滥。
这进一步加剧了网红文化的“短寿”现象。
网红文化的这种速生速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活力与创新的高频节奏,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它让文化与商业陷入了一种浮躁的怪圈,一味追求快速变现,而忽视了内涵与品质的沉淀。
泛滥的网红文化,也会降低我们的审美力,让一切都变得“低美感“。
审美单一的本质,是我们对文化接受渠道的单一。
当我们仅靠一些网红文化来决定我们的审美,就会造成了审美观念的高度趋同。
这种审美没有独立体验,仅仅是对时下潮流的盲目追随。
是时候慢下来了。
在追逐潮流的同时,网红文化理应多一份对创新和文化传承的敬畏之心。
这样才能在短暂的绚烂之后,留下些许有价值的痕迹,而非仅仅是过眼云烟的“廉价快乐”。
作者:来士普
责编:回星
hi~inker
欢迎你加入我们的社群
请扫码加小印 回复【入群】
- 欢迎关注少禾成长视频号 -
琥珀的质地相对轻盈,佩戴起来不会有沉重感。这种轻盈的质感让人更加愿意长时间佩戴。
珍珠的点缀增加了一层贵气,在温婉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丝傲气,有一种大家族千金的感觉,优雅中带着距离感。